常見的網路IO模型有4種:同步阻塞IO、同步非阻塞IO、IO多路復用以及非同步非阻塞IO。 RPC會採用IO多路復用的機制來管理網路通信。 ...
04 | 網路通信:RPC框架在網路通信上更傾向於哪種網路IO模型?
網路通信在RPC調用中有什麼作用?
RPC是解決進程間通信的一種方式,一次RPC調用,本質就是服務消費者與服務提供者之間的一次網路信息交換的過程。服務調用者通過網路IO發送一條請求消息,服務提供者接收並解析,處理完相關的業務邏輯之後,再發送一條響應消息給服務調用者,服務調用者接收並解析響應消息,處理完相關的響應邏輯,一次RPC調用便結束了。我們可以說,網路通信是整個RPC調用流程的基礎。
有哪些常見的網路IO模型?
常見的網路IO模型分為四種:同步阻塞IO(BIO)、同步非阻塞IO(NIO)、IO多路復用和非同步非阻塞IO(AIO)。其中AIO是非同步IO,其他三種都是同步IO。
最常用的IO模型是同步阻塞IO和IO多路復用。
阻塞IO的工作流程是怎樣的?
應用進程發起IO系統調用後,應用進程被阻塞,轉到內核空間處理。內核開始等待數據,等待到數據之後,再將內核中的數據拷貝到用戶記憶體中,整個IO處理完畢後返回進程。最後應用進程解除阻塞狀態,運行業務邏輯。
系統內核在處理IO操作時,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等待數據和拷貝數據。在此期間,應用進程中進行IO操作的線程一直會處於阻塞狀態。
什麼是IO多路復用?
多路就是指多個通道,也就是多個網路連接的IO,復用指多個通道復用在一個復用器上。
多個網路連接的IO可以註冊到一個復用器(select)上,當用戶進程調用了select,整個進程會被阻塞,同時,內核會監視所有socket負責的socket,當任何一個socket中的數據準備好了,select就會返回。這時用戶進程再調用read操作,將數據從內核中拷貝到用戶進程。
IO多路復用的優勢在於用戶可以在一個線程內同時處理多個socket的IO請求,用戶可以註冊多個socket,然後不斷地調用select讀取被激活的socket,這樣可以達到在同一個線程內同時處理多個IO請求的目的。
有哪些常見的框架或者工具會使用IO多路復用?
Java中的NIO、Redis、Nginx、Reactor模式等。
在高性能的網路編程框架的編寫上,大多數都是基於Reactor模式做的,其中的典型就是Java的Netty框架。
RPC調用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高併發調用的場景,考慮到系統內核的支持、編程語言的支持以及IO模型本身的特點,在RPC框架的實現中,我們選擇IO多路復用作為網路通信採用的IO模型。
什麼是“零拷貝”?
在沒有零拷貝之前,應用進程的每一次寫操作,都會把數據寫到用戶空間的緩衝區內,再由CPU講數據拷貝到系統內核的緩衝區中,之後再由DMA將這份數據拷貝到網卡中,最後由網卡發送出去,這樣一次寫操作數據需要拷貝兩次,而數據讀操作也是類似的流程。
應用進程的一次完整的寫操作,都需要在用戶空間和內核空間中來回拷貝,並且每一次拷貝,都需要CPU進行一次上下文切換。
網路數據讀寫操作示意圖如下。
所謂零拷貝,就是取消用戶空間與內核空間之間的數據拷貝操作,應用進程每一次的讀寫操作,都可以通過一種方式,讓應用進程向用戶空間寫入或者讀取數據,就如同直接向內核空間寫入或者讀取數據一樣,之後再通過DMA將內核中的數據拷貝到網卡,或者將網卡中的數據拷貝到內核。
零拷貝的示意圖如下。
零拷貝有哪些實現方式?
零拷貝有兩種方式:
- mmmap+write
- sendfile
這一講對於IO多路復用以及零拷貝講的不是特別詳細,後面可以單獨針對這2個主題深入調研,整理學習筆記。
作者:李潘 出處:http://wing011203.cnblogs.com/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博客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接,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