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層 Internet層相關協議 ICMP協議: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用於探測網路中的狀態,ping命令使用的就是icmp協議(向網路中發送icmp協議數據包,根據網路的狀態返回不同的提示信息),不但能檢測網路的狀態,還能檢測網路的速度。 ...
Internet層
Internet層相關協議
ICMP協議: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用於探測網路中的狀態,ping命令使用的就是icmp協議(向網路中發送icmp協議數據包,根據網路的狀態返回不同的提示信息),不但能檢測網路的狀態,還能檢測網路的速度。
範例: 利用icmp協議判斷網路狀態
[root@centos7 ~]#ping 10.0.0.8
PING 10.0.0.8 (10.0.0.8)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10.0.0.8: icmp_seq=1 ttl=64 time=0.307 ms
64 bytes from 10.0.0.8: icmp_seq=2 ttl=64 time=0.344 ms
64 bytes from 10.0.0.8: icmp_seq=3 ttl=64 time=0.335 ms
64 bytes from 10.0.0.8: icmp_seq=4 ttl=64 time=0.441 ms
[root@centos7 ~]#ping 10.0.0.81
PING 10.0.0.81 (10.0.0.81) 56(84) bytes of data.
From 10.0.0.7 icmp_seq=1 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From 10.0.0.7 icmp_seq=2 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root@centos7 ~]#ping 10.0.0.8 #埠不可達
PING 10.0.0.8 (10.0.0.8) 56(84) bytes of data.
From 10.0.0.8 icmp_seq=1 Destination Port Unreachable
From 10.0.0.8 icmp_seq=2 Destination Port Unreachable
[root@centos8 ~]#ping www.redhat.org #dns解析可能除了問題
ping: www.magedu.org: Name or service not known
ping命令:
選項:
-s:指定數據包的大小(預設為64byte),最大為62207
-f:實現網路的攻擊(預設一秒發送一個icmp數據包) flood:泛紅,拼命向對方發送icmp數據包
-c:指定ping的次數(指定發送多少個icmp數據包)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通過ip地址把對方的mac地址找到。
過程:想網路中發送一個廣播,廣播中的信息包含想進行通信的ip地址,接收返回消息以後確定目標的mac地址。然後將該IP地址和物理地址緩存到電腦一段時間。
linux查看曾今通訊過的ip和mac的對應關係(arp緩存):
arp -n
arp這種機制沒有確認的過程,可能會收到中間人攻擊。
同網段arp和跨網段arp
1.先判斷兩者是否在同一網路,是就直接廣播
2.A利用arp獲取和它直連的路由器那個介面的mac地址
3.把數據包交給路由器,然後路由器利用和B相連的那個介面發送arp請求獲取B的mac
4.最後實現A把數據包交給了B。
有幾個網段就做幾次arp廣播
RARP協議:
反向地址解析 mac解析成IP(比如網吧的無盤電腦固定ip,電腦啟動以後會向網路發請求(發自己的mac地址),通過伺服器mac和ip的映射表來分配ip地址)
internet 協議(IP協議--internet protocol)
Internet 協議特征
IP協議位於
IP PDU 報頭
IP協議的報文有5行是固定的,一行32位(4個位元組),固定的一共20個位元組。
第一行:
版本號(ipv4、ipv6),ipv4是32位,一共有43億個地址
首部長度:
區分服務:
總長度:數據包總長度
第二行:
標識:數據包是來自哪一個大包
標誌:決定片偏移是一個大包分出來的包還是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包
片偏移:是來自於大包的第幾個小包
第三行:
生存時間:占8位,記為TTL:Time-To-Live(生存時間值),以經過的路由器數量為單位,每經過一個路由器,TTL值減1,當TTL值減到0時,路由器就會將這個包丟棄,這樣就可以防止包在網路上無休止的傳播發送。
鏈接:https://blog.csdn.net/whatFUK/article/details/113714833
協議:上層協議的類型(tcp、udp等)
首部校驗和:
第四行:
源地址:
第五行:
目標地址:
範例:探測網路中地址是否存在衝突--arping工具
#查看指定的ip地址都被那些設備用了
arping ip地址 #網路中是否有地址衝突 首先這個地址得存在
ip地址組成和分類
ipv6在互聯網上使用比較多,區域網仍然使用的是ipv4,因為ipv6不方便管理。
IPv4
IPv4地址:
是一個32位的二進位數字,可唯一標識IP網路中的每台設備 ,網路中通信的設備都需要事先配置一個ip地址(唯一)
IP地址作用:
mac地址世界唯一,ip地址在每一個區域網中唯一。有了mac地址還配置ip地址的原因,ip地址是一個可以修改的地址,由網路位和主機位組成。所以能描述設備在哪一個網路裡面。
IP地址由兩部分組成:
網路 ID:描述在哪一個網路(網段)里
主機 ID:標識網路里唯一設備
IPv4地址格式:點分十進位記法
每8位二進位數化為一組,方便閱讀和管理。
範圍: 00000000 --- 11111111 (0---255)
IP地址分類(現在已經不常用了)
通過地址的劃分方式來確認網路id和主機id
A類:(以1-126開頭的)
-
網路id:(約定了總共的32位中,最高位為0 )0 0000000 - 0 1111111.X.Y.Z : 0-127.X.Y.Z (0開頭的地址表示位置地址,127開頭的地址表示設備本身),所以要去除0和127開頭的
-
主機id:剩下的24位
-
預設子網掩碼:255.0.0.0
-
網路數:126=2^7(可變是的網路ID位數)-2
-
主機數:2^24-2=16777214(要去除全0和全1的情況)
B類:
-
網路id:前16位(約定最高的兩位不改變)10 000000 - 10 111111.X.Y.Z:128-191.X.Y.Z
-
主機id:剩下的16位
-
預設子網掩碼:255.255.0.0
-
網路數:2^14=16384
-
每個網路中的主機數:2^16-2=65534
C類:
-
網路id:前24位(約定前面的三位不改變)110 0 0000 - 110 1 1111.X.Y.Z: 192-223.X.Y.Z
-
主機id:剩下的8位
-
預設子網掩碼:255.0.0.0
-
網路數:2^21=2097152
-
每個網路中的主機數:2^8-2=254
D類:
表示多播地址,1110 0000 - 1110 1111.X.Y.Z: 224-239.X.Y.Z(不是給電腦分配的)
判斷ip地址屬於哪一類,只看ip地址的第一個十進位數就行了。
傳統ip地址分類缺陷
每一類之間的網路位和主機位的變化幅度太大
公共和私有IP地址
私有IP地址:不直接用於互聯網,通常在區域網中使用
這幾個地址在互聯網上是不會出現的都是在區域網上使用
公共IP地址:互聯網上設備擁有的唯一地址
公有地址世界唯一。
特殊地址
0.0.0.0
0.0.0.0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IP地址。它表示所有不清楚的主機和目的網路(表示的是未知地址)
255.255.255.255(每一位都是1)
限制廣播地址。對本機來說,這個地址指本網段內(同一廣播域)的所有主機
127.0.0.1~127.255.255.254
本機迴環地址,主要用於測試。在傳輸介質上永遠不應該出現目的地址為“127.0.0.1”的 數據包
224.0.0.0到239.255.255.255
組播地址,224.0.0.1特指所有主機,224.0.0.2特指所有路由器。224.0.0.5指OSPF 路由器,地址
多用於一些特定的程式以及多媒體程式
169.254.x.x(windows配置了自動獲取ip,但是網路中不存在dhcp伺服器)
如果Windows主機使用了DHCP自動分配IP地址,而又無法從DHCP伺服器獲取地址,系統會為主
機分配這樣地址
CIDR:無類域間路由
不將ip地址進行分類,通過子網掩碼這個技術來區分網路位和主機位。
子網掩碼:netmask
是一個32位的二進位數,和ip成對使用。ip的網路位有幾位,則netmask的對應位就為1。反之對應的主機位為0。
子網掩碼也就決定了網路中的主機數:
通過子網掩碼判斷網路位和主機位的位數:
1的位數有幾位則網路位就是幾。剩下的就是主機位。
子網掩碼表示方法
方法一:點分十進位
方法二:CIDR表示法:IP地址/網路位 例如:IP/12
老命令ifconfig使用的就是點分十進位,新命令ip使用的就是CIDR表示法
範例:通過ip地址確定ip範圍
#203.101.123.163/28的ip範圍:
前24位不變,把163拆成二進位,前四位是網路位,後面的是主機位。
163=128+32+3=1010 0011
最小:203.101.123.1010 0001(最小不能為0,從1開始)
最大:203.101.123.1010 1110(不能全為1)
範圍:203.101.123.161--- 203.101.123.174
範例:ip地址網路位的計算
#203.101.123.163 nemask:255.255.255.240
網段:203.101.123.10100011 ----240(11110000)
11110000
網路位:203.101.123.10100000 ---203.101.123.160
#網路位的作用:判斷設備否處於同一網路裡面
判斷對方主機是否在同一個網段:
用自已的子網掩碼分別和自已的IP及對方的IP相與,比較結果,相同則同一網路,不同則不同網段
範例:判斷是不是在一個網路裡面
A:10.0.0.1/16
B:10.0.2.2/24
A訪問B的時候,兩者在一個網路裡面,B訪問A不在一個網路裡面。
#A設備訪問B設備的時候,會先用自己的ip和子網掩碼相與得到網路位,然後用自己的子網掩碼和對方的IP地址相與。與出來的結果一樣,所以就在同一個網段裡面。
#反之B訪問A,就認為不在一個網段裡面。
#因為A到B和B到A的網路位不一樣,所以不在同一個網段。不同網段之間的設備通信需要使用到網關(網關要和他們兩再同一個網段)。
公式
主機數計算:2^主機id數 - 2
網路數計算:2^網路位數
網路位計算:ip地址和netmask相與
劃分子網
將一個大的網路(主機數多)劃分成多個小的網路(主機數少),主機ID位數變少,網路ID位數變多。
網路位向主機位借位數。借n位,就劃分2^n個子網。
合併超網:
將多個小網路合併成一個大網,主機ID位向網路ID位借位,然後剩下的網路位大家都一樣。(挑最多的共同點作為新的網路id)
方法:挑選多個ip地址共同的位作為網路id位。
範例:
#8個C類網段
220.78.168.0/24
220.78.169.0/24
220.78.170.0/24
220.78.171.0/24
220.78.172.0/24
220.78.173.0/24
220.78.174.0/24
220.78.175.0/24
220.78.10101 000.0 220.78.168.0/24
220.78.10101 001.0 220.78.169.0/24
220.78.10101 010.0 220.78.170.0/24
......
220.78.10101 110.0 220.78.174.0/24
220.78.10101 111.0 220.78.175.0/24
#合併成一個大網
220.78.168.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