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夠實時顯示系統中各個進程的資源占用狀況,類似於Windows的任務管理器。top顯示系統當前的進程和其他狀況,是一個動態顯示過程,可以自動或者通過用戶按鍵來不斷刷新當前狀態。如果在前臺執行該命令,它將獨占前臺,直到用戶終止該程式為止.。比較準確的 ...
top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夠實時顯示系統中各個進程的資源占用狀況,類似於Windows的任務管理器。top顯示系統當前的進程和其他狀況,是一個動態顯示過程,可以自動或者通過用戶按鍵來不斷刷新當前狀態。如果在前臺執行該命令,它將獨占前臺,直到用戶終止該程式為止.。比較準確的說,top命令提供了實時的對系統處理器的狀態監控,顯示系統中CPU最“敏感”的任務列表。top命令可以按CPU使用、記憶體使用和執行時間對任務進行排序。而且該命令的很多特性都可以通過互動式命令或者在個人定製文件中進行設定。
需要註意的是:top命令監控的最小單位是進程,如果想監控更小單位時,就需要用到ps或者netstate命令來滿足我們的要求。
top輸出解釋
第一行:任務隊列信息
top - |10:26:26 |up 1 day, 22:52,| 2 users, |load average: 1.43, 1.39, 1.32 |
------|系統當前時間 |系統運行時間 |當前登錄用戶兩人|負載均衡情況:後面三個數分別是1分鐘,5分鐘,15分鐘的負載情況|
註意:load average數據是每隔5秒鐘檢查一次活躍的進程數,然後按特定演算法計算出的數值。如果這個數除以邏輯CPU的數量,結果高於5的時候就表明系統在超負荷運轉了
第二行:Tasks 任務進程
總進程695個,運行進程1個,休眠進程692個,停止進程0個,僵屍進程2個
這裡說一下什麼是僵屍進程:
我們知道在unix/linux中,正常情況下,子進程是通過父進程創建的,子進程在創建新的進程。子進程的結束和父進程的運行是一個非同步過程,即父進程永遠無法預測子進程 到底什麼時候結束。 當一個進程完成它的工作終止之後,它的父進程需要調用wait()或者waitpid()系統調用取得子進程的終止狀態。
孤兒進程:一個父進程退出,而它的一個或多個子進程還在運行,那麼那些子進程將成為孤兒進程。孤兒進程將被init進程(進程號為1)所收養,並由init進程對它們完成狀態收集工作。
僵屍進程:一個進程使用fork創建子進程,如果子進程退出,而父進程並沒有調用wait或waitpid獲取子進程的狀態信息,那麼子進程的進程描述符仍然保存在系統中。這種進程稱之為僵屍進程。
第三行:cpu狀態信息
%Cpu(s):| 0.3 us, |0.2 sy, |0.0 ni, |99.3 id, |0.0 wa, |0.1 hi, |0.0 si, |0.0 st
--------|用戶空間占用的%|內核空間占用的%|改變過優先順序的進程占用CPU的%|空閑CPU的%|IO等待占用CPU的%|硬中斷占用%|軟中斷占用%|當Linux系統是在虛擬機中運行時,等待CPU資源的時間占比
用戶空間(User Space)和內核空間(Kernel Space):
簡單說,Kernel space 是 Linux 內核的運行空間,User space 是用戶程式的運行空間。為了安全,它們是隔離的,即使用戶的程式崩潰了,內核也不受影響。
Kernel space 可以執行任意命令,調用系統的一切資源;
User space 只能執行簡單的運算,不能直接調用系統資源,必須通過系統介面(又稱 system call),才能向內核發出指令。
第四行:記憶體狀態
KiB Mem:Kib表示描述單位,MEM表示記憶體
- total:總記憶體量(4G)
- free:空閑記憶體(2G)
- used:已用記憶體(1G)
- buff/cache:緩存記憶體(307M)
第五行:swap交換分區信息
KiB Swap:Kib表示描述單位,Swap表示交換分區
- total:總記憶體量(839M)
- free:空閑記憶體(839M)
- used:已用記憶體(0)
- avail Mem:可用記憶體(2G)
什麼是交換分區:
類似於Windows的虛擬記憶體,就是當記憶體不足的時候,把一部分硬碟空間虛擬成記憶體使用,從而解決記憶體容量不足的情況;需要註意的是,存儲在交換分區的數據性質,在記憶體不夠的情況下,操作系統先把記憶體中暫時不用的數據,存到硬碟的交換空間,騰出記憶體來讓別的程式運行
free和avail的區別:
free 是真正尚未被使用的物理記憶體數量。
available 是應用程式認為可用記憶體數量,available = free + buffer + cache (註:只是大概的計算方法)
對於記憶體監控,在top里我們要時刻監控第五行swap交換分區的used,如果這個數值在不斷的變化,說明內核在不斷進行記憶體和swap的數據交換,這是真正的記憶體不夠用了。
第六行:各進程狀態監控
PID — 進程id
USER — 進程所有者
PR — 進程優先順序
NI — nice值。負值表示高優先順序,正值表示低優先順序
VIRT — 進程使用的虛擬記憶體總量,單位kb。VIRT=SWAP+RES
RES — 進程使用的、未被換出的物理記憶體大小,單位kb。RES=CODE+DATA
SHR — 共用記憶體大小,單位kb
S — 進程狀態。D=不可中斷的睡眠狀態;R=運行;S=睡眠;T=跟蹤/停止;Z=僵屍進程
%CPU — 上次更新到現在的CPU時間占用百分比
%MEM — 進程使用的物理記憶體百分比
TIME+ — 進程使用的CPU時間總計,單位1/100秒
COMMAND — 進程名稱(命令名/命令行)
常用命令
常用命令參數為:
-
-c 顯示完整的命令路徑
-
-d <時間> 設置間隔時間
top -d 2 表示每2秒刷新一次
-
-u <用戶名> 指定用戶名
-
-p <進程號> 指定進程
-
-n <次數> 迴圈顯示的次數
編輯設置
f
鍵
用上下鍵選擇選項,按下空格鍵可以決定是否在基本視圖中顯示這個選項,按esc鍵退出編輯界面。
c
鍵
在top基本視圖中,敲擊c鍵,可以顯示進程的路徑:
k
鍵
在top基本視圖中,敲擊k鍵,可以在不退出top命令的情況下殺死某個正在運行的進程:
b
鍵
在top基本視圖中,敲擊b鍵,高亮顯示當前正在運行的進程:
1
鍵
在top基本視圖中,敲擊數字1鍵,可監控每個邏輯CPU的狀況
本文來自博客園,作者:ivanlee717,轉載請註明原文鏈接:https://www.cnblogs.com/ivanlee717/p/16341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