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mysqlserverteam.com/mysql-explain-analyze/ MySQL 8.0.18剛剛發佈(譯者註:原文發表時間為October 17, 2019),它包含了一個全新的特性來分析和理解查詢是如何執行的:explain analyze。 expla ...
原文地址:https://mysqlserverteam.com/mysql-explain-analyze/
MySQL 8.0.18剛剛發佈(譯者註:原文發表時間為October 17, 2019),它包含了一個全新的特性來分析和理解查詢是如何執行的:explain analyze。
explain analyze是什麼
EXPLAIN ANALYZE是一個查詢分析工具,它會告訴你MySQL在查詢上花了多少時間以及原因。它將計劃查詢、度量查詢並執行查詢,同時計算行數並測量在執行計劃中不同階段花費的時間。
當執行完成時,EXPLAIN ANALYZE將列印計劃和度量結果,而不是查詢結果。(譯者註:直白地說就是,explain analyze會真是地執行當前的查詢,返回的執行計劃以及代價信息,但是不會返回查詢自身的結果)
這個新特性是在常規的EXPLAIN查詢計劃檢查工具之上構建的,可以看作是先前在MySQL 8.0中添加的explain forat = tree的擴展。
除了普通的explain將列印的查詢計劃和估計成本之外,explain analyze還將輸出執行計劃中單個迭代器的實際成本。
如何使用explain analyze
作為一個示例,我們將使用來自Sakila Sample資料庫的數據和一個查詢,該查詢列出了每個員工在2005年8月完成的工作總量。這個問題很簡單::
SELECT first_name, last_name, SUM(amount) AS total FROM staff INNER JOIN payment ON staff.staff_id = payment.staff_id AND payment_date LIKE '2005-08%' GROUP BY first_name, last_name; +------------+-----------+----------+ | first_name | last_name | total | +------------+-----------+----------+ | Mike | Hillyer | 11853.65 | | Jon | Stephens | 12218.48 | +------------+-----------+----------+ 2 rows in set (0,02 sec)
只有兩個人,Mike和Jon,我們在2005年8月得到了他們每個人的總數,EXPLAIN FORMAT=TREE 將會顯示執行計劃和成本信息
1 EXPLAIN FORMAT=TREE 2 SELECT first_name, last_name, SUM(amount) AS total 3 FROM staff INNER JOIN payment 4 ON staff.staff_id = payment.staff_id 5 AND 6 payment_date LIKE '2005-08%' 7 GROUP BY first_name, last_name; 8 9 -> Table scan on <temporary>10 -> Aggregate using temporary table 11 -> Nested loop inner join (cost=1757.30 rows=1787) 12 -> Table scan on staff (cost=3.20 rows=2) 13 -> Filter: (payment.payment_date like '2005-08%') (cost=117.43 rows=894) 14 -> Index lookup on payment using idx_fk_staff_id (staff_id=staff.staff_id) (cost=117.43 rows=8043)
但是它沒有告訴我們這些估計是否正確,或者查詢計劃中的哪些操作實際花費了時間。 EXPLAIN ANALYZE可以做到這一點:
1 EXPLAIN ANALYZE 2 SELECT first_name, last_name, SUM(amount) AS total 3 FROM staff INNER JOIN payment 4 ON staff.staff_id = payment.staff_id 5 AND 6 payment_date LIKE '2005-08%' 7 GROUP BY first_name, last_name; 8 9 -> Table scan on <temporary> (actual time=0.001..0.001 rows=2 loops=1) 10 -> Aggregate using temporary table (actual time=58.104..58.104 rows=2 loops=1) 11 -> Nested loop inner join (cost=1757.30 rows=1787) (actual time=0.816..46.135 rows=5687 loops=1) 12 -> Table scan on staff (cost=3.20 rows=2) (actual time=0.047..0.051 rows=2 loops=1) 13 -> Filter: (payment.payment_date like '2005-08%') (cost=117.43 rows=894) (actual time=0.464..22.767 rows=2844 loops=2) 14 -> Index lookup on payment using idx_fk_staff_id (staff_id=staff.staff_id) (cost=117.43 rows=8043) (actual time=0.450..19.988 rows=8024 loops=2)
這裡有一些新的衡量方法:
- 獲取第一行的實際時間(毫秒)
- 獲取所有行的實際時間(以毫秒為單位)
- 讀取的實際行數
- 實際迴圈次數
讓我們看一個具體的例子,篩選迭代器的成本估計和實際度量,篩選迭代器選擇了2005年8月的銷售(上面的EXPLAIN ANALYZE輸出中的第13行)。
Filter: (payment.payment_date like '2005-08%') (cost=117.43 rows=894) (actual time=0.464..22.767 rows=2844 loops=2)
過濾器的估計成本為117.43,估計返回894行,這些估計是查詢優化器在執行查詢之前根據可用的統計信息做出的。該信息也以EXPLAIN FORMAT=TREE輸出的形式出現。
從迴圈數開,此篩選迭代器的迴圈次數為2。這是什麼意思?要理解這個數字,我們必須查看查詢計劃中過濾迭代器上面的內容。
在第11行有一個嵌套迴圈聯接,在第12行有一個對staff表的表掃描。
這意味著我們正在執行一個嵌套迴圈聯接,其中我們掃描staff 表,對於該表中的每一行,我們使用索引查找和對付款日期進行篩選來查找付款表中相應的行。
因為staff表中有兩行(Mike和Jon),我們對過濾和第14行上的索引查找進行了兩次迴圈迭代。
對於很多人來說,EXPLAIN ANALYZE提供的一個有趣的信息是實際消耗時間,“0.464..22.767”,
這意味著讀取第一行平均需要0.464 ms,讀取所有行平均需要22.767 ms。
是平均值嗎?是的,因為迴圈,我們必須對迭代器計時兩次,報告的數字是所有迴圈迭代的平均值。
這意味著過濾的實際執行時間是這些數字的兩倍,因此,如果我們查看在嵌套迴圈迭代器(第11行)中接收所有行所需的時間,它是46.135 ms,比一次運行過濾迭代器所需的時間多一倍多。
譯者註:
這裡的時間成本計算規律就是,每一步的執行時間,是包含了其子步驟的執行時間的之和,這幾個步驟的時間包含關係是這樣的:
Nested loop inner join這一層總的時間是58.104ms,也就是整各join的時間成本,包含了
“Table scan on staff表” 和 “payment表上的Filter的時間”
filter的時間又包含了:“index lookup”+“where條件filter條件”的時間,其中最耗時的就是index lookup這一步,也即數據查詢的過程。
Index lookup 這一步的時間是19.988*2,乘以2意思是兩次迴圈迭代,因此整個loop join過程的時間大部分都耗費在這個index lookup這個查找上,
平均每次(兩次)Filter(22.767)= payment_date like '2005-08%'的篩選 + Index lookup on payment 查找(19.988)
實際讀取的行數為2844,而估計值為894行。優化器漏掉了一個因數3(譯者註:這一句話不太明白是什麼意思,漏掉了什麼)。
同樣,由於迴圈的原因,估計的和實際的數字都是所有迴圈迭代的平均值。
如果我們查看表結構,payment_date列上沒有索引或直方圖,因此提供給優化器用於計算篩選器選擇性的統計信息是有限的。
對於更好的統計信息會產生更準確的估計的示例,我們可以再次查看索引查找迭代器。我們看到索引提供了更精確的統計數據:8043行與8024行實際讀取的比較。
這很好,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索引附帶了額外的統計信息,而非索引列則沒有。
那麼你能利用這些信息做些什麼呢?分析查詢並理解為什麼它們執行得不好需要一些實踐。但一些簡單的提示,讓你開始:
- 如果你想知道為什麼花了這麼長時間,看看時間,執行的時候時間都花費在哪一步?
- 如果您想知道為什麼優化器選擇了該計劃,請查看行計數器。估算的行數與實際的行數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即幾個數量級或更多),這表明您應該仔細看一下。
優化器根據估算值選擇計劃,但是查看實際執行情況可能會告訴您,另一個計劃會更好。
如果您想知道優化器為什麼選擇該計劃,請查看行計數器。巨大的差異。在估計的行數和實際行數之間的幾個數量級或更多)是一個標誌,表明您應該更仔細地查看它。
優化器根據估計值選擇計劃,但是查看實際執行情況可能會告訴您另一個計劃會更好。
就是這樣!MySQL查詢分析工具箱中的另一個工具:
- 要檢查查詢計劃:EXPLAIN FORMAT=TREE
- 要跟蹤查詢執行:EXPLAIN ANALYZE
- 要理解計劃選擇:Optimizer trace
我希望您喜歡這個新特性的快速瀏覽,解釋分析將幫助您分析和理解慢速查詢。
譯者補充:
關於MySQL執行計劃的幾種展示方式,explain/explain format=tree/explain format=json/optimizer_trace
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只是詳細程度不一樣,對於explain analyze同時可以顯式預估的+實際執行的信息,以下是將譯文中使用的示例資料庫導入到本地後,展示出來的一些信息,與上文中的信息稍有差異。
1,explain
最簡潔或者粗略的執行計劃顯式方式,可以顯式:表的訪問方式、表之間的驅動順序,以及Extra列中的其他信息,包括是否產生排序,使用臨時表空間等等。
2,expalin format = tree
與explain analyze類似,同時包含了以預估的每一步的代價信息,僅僅是預估信息,並不包含實際執行信息
1 -> Table scan on <temporary> 2 -> Aggregate using temporary table 3 -> Nested loop inner join (cost=1757.30 rows=1787) 4 -> Table scan on staff (cost=3.20 rows=2) 5 -> Filter: (payment.payment_date like '2005-08%') (cost=117.43 rows=894) 6 -> Index lookup on payment using idx_fk_staff_id (staff_id=staff.staff_id) (cost=117.43 rows=8043)
3,explain format = json
以json的格式顯式與expalin format = tree的信息類似,說實話,可讀性並不入expalin format = tree
1 { 2 "query_block": { 3 "select_id": 1, 4 "cost_info": { 5 "query_cost": "1757.30" 6 }, 7 "grouping_operation": { 8 "using_temporary_table": true, 9 "using_filesort": false, 10 "nested_loop": [ 11 { 12 "table": { 13 "table_name": "staff", 14 "access_type": "ALL", 15 "possible_keys": [ 16 "PRIMARY" 17 ], 18 "rows_examined_per_scan": 2, 19 "rows_produced_per_join": 2, 20 "filtered": "100.00", 21 "cost_info": { 22 "read_cost": "3.00", 23 "eval_cost": "0.20", 24 "prefix_cost": "3.20", 25 "data_read_per_join": "1K" 26 }, 27 "used_columns": [ 28 "staff_id", 29 "first_name", 30 "last_name" 31 ] 32 } 33 }, 34 { 35 "table": { 36 "table_name": "payment", 37 "access_type": "ref", 38 "possible_keys": [ 39 "idx_fk_staff_id" 40 ], 41 "key": "idx_fk_staff_id", 42 "used_key_parts": [ 43 "staff_id" 44 ], 45 "key_length": "1", 46 "ref": [ 47 "sakila.staff.staff_id" 48 ], 49 "rows_examined_per_scan": 8043, 50 "rows_produced_per_join": 1787, 51 "filtered": "11.11", 52 "cost_info": { 53 "read_cost": "145.50", 54 "eval_cost": "178.72", 55 "prefix_cost": "1757.30", 56 "data_read_per_join": "41K" 57 }, 58 "used_columns": [ 59 "payment_id", 60 "staff_id", 61 "amount", 62 "payment_date" 63 ], 64 "attached_condition": "(`sakila`.`payment`.`payment_date` like '2005-08%')"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4,trace
set session optimizer_trace='enabled=ON';
explain sql
其實這些信息,都是跟explain format = json或者說explain analyze中,預估部分的一致的,這些數據都跟expalin format = tree一致,只不過trace中會枚舉出來標訪問時候每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