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命令 1、立即關機並重啟動,執行如下命令: shutdown -r now 或者reboot 2、立即關機,執行如下命令: shutdown -h now 或者poweroff 3、等待2分鐘關機並重啟動,執行如下命令: shutdown -r 2 4、等待2分鐘關機,執行如下命令: shu
一、基本命令
1、立即關機並重啟動,執行如下命令:
shutdown -r now 或者reboot
2、立即關機,執行如下命令:
shutdown -h now 或者poweroff
3、等待2分鐘關機並重啟動,執行如下命令:
shutdown -r 2
4、等待2分鐘關機,執行如下命令:
shutdown -h 2
5、使用當前用戶的歷史命令,執行如下操作:
history
將會顯示使用過的每條命令及其序號,可利用序號重覆執行該命令。
例如輸入!1並回車,將會重覆執行第1條歷史命令。
也可用上下游標鍵調出某條歷史命令,然後按回車鍵重覆執行。
還可用上下游標鍵調出某條歷史命令,修改後按回車鍵執行。
6、清除當前用戶的歷史命令,執行如下命令:
history -c
此時用向上游標鍵將會調不出任何歷史命令。
7、顯示內核版本號,執行如下命令:
uname -r
註:內核版本號不同於軟體發行版本號。
例如,RHEL 5.4的內核版本號是2.6.18-164.el5,軟體發行版本號是5.4。
8、清除屏幕,執行如下命令:
clear
9、顯示操作系統時鐘,執行如下命令:
date
10、載入光碟到/media,執行如下命令:
mount /dev/cdrom /media
11、卸載光碟,執行如下命令:
umount /dev/cdrom 或者 umount /media
註意:不要在/media或其子目錄中執行此命令,否則將會出現“設備忙錯誤”。
12、查看存儲設備,執行如下命令:
fdisk –l
13、載入U盤到/media
mount /dev/sdb1 /media
14、卸載U盤,執行如下命令:
umount /dev/sdb1 或者 umount /media
註意:不要在/media或其子目錄中執行此命令,否則將會出現“設備忙錯誤”。
15、中斷shell命令
Ctrl+C
二、文件目錄操作命令
1、顯示當前的絕對路徑,執行如下命令:
pwd
2、改變當前目錄,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cd /etc/yum
將會把當前目錄改為/etc/yum。
3、回到當前目錄的父目錄,執行如下命令:
cd ..
4、創建目錄,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mkdir /usr/tigger
5、刪除目錄,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rmdir /usr/tigger
註:使用rmdir命令時,待刪除的目錄必須為空。
6、列出目錄中的內容,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ls /
7、列出目錄中的所有內容(包括隱藏文件或稱為點文件) ,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ls /root -a
將會看到以“.”開頭的文件名,它們稱為點文件。若用命令“ls /root”是看不到它們的。
8、用長格式列出目錄中的內容,執行如下命令:
ls /boot -l
註:在Linux中,若某命令有幾個開關,可將這幾個開關合併在一起。例如,命令ls -a -l與命令ls -al或者ls -la作用相同。
9、創建空文件,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touch /a.dat
10、複製文件,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cp /etc/host.conf /root
將會把目錄/etc中的文件host.conf複製到目錄/root中,文件名不變。
11、複製整個子目錄(不改變目錄名),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cp -r /usr/include /root 將會把整個子目錄/usr/include(不改變目錄名)複製到目錄/root中。
12、複製整個子目錄(改變目錄名),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cp -r /usr/include /root/include2
將會把整個子目錄/usr/include複製到目錄/root中,並將目錄名從include改為include2。
13、移動文件或給文件改名,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給文件改名:
mv /root/host.conf /root/myfile
移動文件:
mv /root/myfile /
移動文件同時改名:
mv /myfile /root/myfile2
14、刪除文件,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rm /root/myfile2
按y鍵確認。
rm -f /a.dat 不需確認。
15、刪除非空目錄,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mkdir /root/mysub /root/mysub/new
rmdir /root/mysub
系統提示目錄非空
rm -rf /root/mysub
系統無錯誤提示。
ls /root
將看到目錄/root中已經沒有mysub目錄。
16、分屏顯示文件內容,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more /etc/services
按空格鍵顯示下一屏,按q鍵返回命令行狀態。
註:more作為管道命令時,可與其它一些命令結合,例如: ls /etc |more history |more
17、顯示文件內容,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more _FileName 一次一屏的顯示內容,空格或者回車顯示下一屏。
less _FileName 一次一屏的顯示內容,空格或者回車顯示下一屏。
cat _FileName 一次顯示全部內容
cat _File1 _File2 > File3 將File1和File2的內容寫到File3,並覆蓋File3原有內容。
cat _File >> _File2 將File1的內容追加到File2,File2原內容不變。
head _FileName 只顯示文件的前10行
head -n _FileName 顯示文件的前n行。
tail _FileName 只顯示文件的後10行
tail -n _FileName 顯示文件的後n行。
nl _FileName 以文件編號的形式一次全部顯示文件內容。忽略空格。
18、合併文件,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cat /etc/resolv.conf /etc/yum.conf >/b.dat
執行如下命令進行驗證:
ls -l /b.dat
顯示該文件長度為814位元組。
也可用兩條命令實現同樣的功能:
cat /etc/resolv.conf >/c.dat
此時該文件長度為26位元組。
cat /etc/yum.conf >>/c.dat
此時該文件長度為814位元組。
註:>和>>是重定向符號,若重定向的文件已經存在,
則使用>時將用新內容覆蓋原來的內容,
而使用>>時將用新內容添加到原來內容的後面。
19、文件查找
find [路徑] [選項]
20、文件內容查找
grep
三、vi編輯器
創建或修改某一文本文件,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vi /b.dat
vi編輯器有2種模式:命令模式和編輯模式。
vi啟動後進入的是命令模式,在命令模式中按i鍵就可以進入編輯模式。
在編輯模式中按<Esc>鍵就可以返回到命令模式。
按i鍵後開始編輯。
編輯完成後,按<Esc>鍵返回到命令模式。
輸入:wq後按回車鍵保存文件後退出;或者輸入:q!後按回車鍵不存檔退出。
若要刪除游標所在行,則先返回到命令模式,再按兩次d鍵。
若要刪除從游標所在行開始向下的若幹行,例如5行,則先返回到命令模式,按5鍵,再按兩次d鍵。刪除的內容同時進入vi緩衝區。
若要將vi緩衝區的內容粘貼到當前位置的後面,則先返回到命令模式,再按p鍵。
若要撤消最近一次的操作,則先返回到命令模式,再按u鍵。重覆按u鍵可以撤消最近的多次操作。
若要將游標所在行複製到vi緩衝區,則先返回到命令模式,再按兩次y鍵。
若要將從游標所在行開始向下的若幹行(例如5行)複製到vi緩衝區,則先返回到命令模式,按5鍵,再按兩次y鍵。
若要從當前位置開始向下查找某一字元串,例如HOSTNAME,則先返回到命令模式,再輸入/HOSTNAME後按回車鍵。
若要繼續向下查找,則再輸入/後按回車鍵。
vi在編輯某一個文件時,會生成一個臨時文件,這個文件以“.”開頭並以“.swp”結尾。
正常退出該文件自動刪除,如果意外退出例如忽然斷電,該文件不會刪除。
此時只需手動刪除該文件即可。
:set nu 顯示行號
:setnonu 取消行號
四、軟體包安裝命令
1、查看所有已安裝的軟體包,執行如下命令:
rpm -qa |more
2、查看已安裝的名稱中包含某個字元串的所有軟體包,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rpm -qa |grep net
3、驗證所有已安裝的軟體包,執行如下命令:
rpm -Va
註:該命令會列出所有自從包安裝後系統和用戶做過修改的文件。
4、查看已安裝的某個軟體包的用途,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rpm -qi net-tools-1.60-37.EL4.8
5、查看系統中某個文件屬於哪個軟體包,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rpm -qf /sbin/ifconfig
結果應顯示該文件屬於net-tools-1.60-102.el6.i686
6、安裝某個軟體包,例如執行如下命令:
rpm -ivh ***********.rpm
註:-v為顯示信息選項,-h為顯示進程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