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S中,函數被稱為“一等公民”,英文原文first-class object(第一類對象)。 既然是對象,那麼它就可以: 除了上述對象的功能,函數區別其它對象之處是能被調用。 在JS中,存在變數提升。當一個變數通過var聲明之後,會立即被提升至當前作用域頂部(let 和 const 聲明的變數則不 ...
在JS中,函數被稱為“一等公民”,英文原文first-class object(第一類對象)。
既然是對象,那麼它就可以:
- 通過字面量創建
- 賦值給變數,數組元素和其他對象的屬性(property)
- 作為參數傳遞給函數
- 作為函數的返回值
- 含有能被動態創建和賦值的屬性
除了上述對象的功能,函數區別其它對象之處是能被調用。
在JS中,存在變數提升。當一個變數通過var聲明之後,會立即被提升至當前作用域頂部(let 和 const 聲明的變數則不會)。例如:
1 function a() {
2 console.log(b);
3 var b = 10;
4 }
5 a(); //undefined
上面這段代碼的運行結果為undefined。原因是,當b變數通過var聲明後,發生了變數提升,立即被提升至當前作用域頂部(註意,提升是在聲明之後立即發生,此時b還未被定義!),此時的“當前作用域”就是函數a的作用域。因此,上面的代碼其實是這樣的:
1 function a() {
2 var b; //變數的聲明被提升至當前作用域頂部
3 console.log(b);
4 b = 10;
5 }
6 a();
變數b的聲明被提升至第二行(提升的只是聲明),且此時b沒有被賦值,因此代碼繼續執行至第三行console.log(b)時,就輸出了undefined。
而JS除了變數提升外,還存在“函數提升”。同理,函數也會被提升,只不過,函數不僅僅是聲明的提升,而是“整體提升”。請看下麵的代碼:
1 function a() {
2 b();
3 function b() {
4 console.log("yes!");
5 }
6 }
7 a(); //yes!
此時可以正常執行函數b。這正是因為函數被提升,而且是“整體提升”,所以b()才能正常執行。這段代碼其實等價於:
1 function a() {
2 function b() {
3 console.log("yes!");
4 }
5 b();
6 }
7 a(); //yes!
需要註意的是,只有普通形式聲明的函數才能被提升!例如:
1 function a() {
2 b();
3 var b = function() { //字面量聲明的函數
4 console.log("yes!");
5 }
6 }
7 a(); //報錯
這裡的匿名函數是通過字面量聲明的,所以不存在函數提升,結果就會報錯。
但是,當變數和函數同時被聲明時,誰提升得更優先呢?
在JS中,函數之所以被稱為“一等公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比變數更有優先順序,在發生提升時,函數會提升至作用域的最頂部!例如:
1 function a() {
2 var b = 10;
3 function b () {
4 console.log("yes!");
5 }
6 console.log(b);
7 console.log(typeof b);
8 }
9 a(); //10 number
在這段代碼中,變數b的聲明被提升,但作為“一等公民”的函數卻被提升到變數b的聲明之上。在執行代碼階段,10賦值給b,因此輸出結果,b是10,類型變成了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