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軟體編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用到多線程或者其他方式來實現非同步的目的,那麼,線程是個什麼東西,如何使用?這些都是需要去學習與摸索的東西。不過在學習線程之前,還是有一些知識需要掌握的,雖說都是書本上的東西,但是還是對線程的學習有一定的作用的。 進程 目的 現在的電腦存在很多的操作系統(OS),大部 ...
在現在的軟體編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用到多線程或者其他方式來實現非同步的目的,那麼,線程是個什麼東西,如何使用?這些都是需要去學習與摸索的東西。不過在學習線程之前,還是有一些知識需要掌握的,雖說都是書本上的東西,但是還是對線程的學習有一定的作用的。
進程
目的
現在的電腦存在很多的操作系統(OS),大部分操作系統都是實時操作系統,可以實時的響應用戶的操作,它們往往都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併發、共用和虛擬,進程的產生於併發、共用有很大的聯繫。
操作系統可以“同時”運行著很多的程式,並且很多程式有可能會有通訊、共同使用某些I\O設備,比如印表機之類的,這些都是操作系統為我們提供的諸多便利,但是實際上CPU在同一時刻只能處理一道程式,但是操作系統卻實現了程式併發的特征,這是因為在微觀上是因為多個程式交替使用CPU和其他資源;但是在多道程式環境下,程式之間將會失去封閉性,並具有間斷性及不可再現性,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併發特征,引入了進程這一概念。每個進程通過一種時間片輪轉調度演算法來進行調度,分配運行時間片,在時間片內可以使用CPU或是其他資源,由於時間片非常短暫,用戶感覺不到進程之間的切換。
註意:在多處理機上,每個處理機可以處理不同的程式,可以說是真正的併發。
定義
從不同的角度,進程可以有不同的定義,比較典型的定義有:
1、進程是程式的一次執行過程。
2、進程是一個程式及其數據在處理機上順序執行時所發生的活動。
3、進程是具有獨立功能的程式在一個數據集上運行的過程,是操作系統進行資源分配和調度的一個獨立單位。
組成
PCB:進程式控制制塊,為了使參與併發執行的程式(含數據)能夠獨立的運行,更好的併發且不會衝突,於必須給進程配置一個專門的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利用PCB來控制和管理進程,PCB是進程的唯一標識。
程式段:程式段就是能被進程調度程式調度到CPU執行的程式代碼段,註意程式是固定的,可以被多個進程共用,就是說多個進程可以運行同一段程式。
數據段:一個進程的數據段,可以是進程對應的程式加工處理的原始數據,也可以是程式執行時產生的中間或最終結果。
由PCB、程式段和數據段三部分構成了進程映像,進程的創建就是創建進程映像中的PCB,進程的撤銷就是撤銷進程的PCB。在引入進程映像的概念後,可以把傳統操作系統中的進程定義為:進程是進程映像的運行過程,是系統進行資源分配和調度的一個獨立單位。進程是動態的,而進程映像是靜態的。
狀態
進程存在5種狀態,分別是創建、就緒、運行、阻塞和終止,而進程大部分時間是在就緒、阻塞和終止三個狀態下切換。
進程的切換:進程切換就是處理機(CPU)從一個進程的運行轉到另一個進程上,進程的運行環境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1、保存CPU上下文,包括程式計數器和其他寄存器;
2、更新PCB信息;
3、把進程的PCB移入相應的隊列,比如就緒或者等待隊列;
4、選擇另一個進程運行,更新其PCB;
5、更新記憶體管理的數據結構;
6、恢復CPU上下文信息。
線程
我們從上面簡單的回顧了一下進程的基本知識,當然,進程還有很多知識點沒有介紹到,因為本人能力有限,就不更多的介紹了。下麵開始回顧線程的基本知識:
目的
進程的引入是為瞭解決操作系統實現多個程式併發執行,進程的出現使各個程式在併發執行具有良好的封閉性,在進程切換的時候總會消耗一些資源,有一定量的時空消耗,但是隨著軟體複雜度提升,進程所占用的資源也會變多,在進程切換時需要付出更多的時空開銷!於是為了減小程式在併發執行時所付出的時空開銷,提升操作系統的併發性能,便引入了線程的概念。
定義
對於線程的最直接理解就是:輕量級進程,它是一個基本的CPU執行單元,由線程ID、程式計數器、寄存器集合和堆棧組成;線程是進程中的一個實體,是被系統獨立調度和分派的基本單位,線程自己不擁有系統資源,只擁有一些在運行中必不可少的資源,但是可以與同一進程下的線程共用進程的全部資源。
引入線程之後,進程的內涵發生了變化,進程只作為除CPU以外系統資源的分配單元,線程則作為CPU的分配單元,進程內線程切換時不會引起進程切換,減少時空開銷。
與進程的比較
1、調度:在傳統的操作系統中,擁有資源和獨立調度的基本單位都是進程,在引入線程之後,線程則變為獨立調用的基本單位,進程則是擁有資源 的基本單位;同一進程內線程切換不會引起進程的切換,但是不同進程間的線程切換則會引起進程的切換。
2、擁有資源:進程是擁有資源的基本單位,而線程不擁有系統資源(除一些必不可少的資源),但是線程可以使用其進程的資源。
3、系統開銷:由於線程並不擁有系統資源,所以同一進程下線程在被調度到CPU執行時,只需保存和設置少量寄存器內容,而無需保存、更新進程在CPU運行的環境,所付出的時空開銷相對變得更少。
4、併發性:在引入線程的操作系統中,由於線程不論在創建、撤銷或者在調度切換時時空消耗更低,且進程間的線程切換也不會引起進程的切換,所以在整體的併發性能上,引入線程的操作系統吞吐量更高。
總結
進程:電腦的CPU在同一時刻只有一道程式運行,且CPU是高速的,若是CPU等待程式的其他資源就緒,就會造成CPU的性能浪費,若是併發執行程式,在等待當前程式的其他資源就緒時,先去運行別的程式,就可以儘量減少CPU性能的浪費;這時引入了進程的概念,且CPU是以時間片調度的方式運行進程,進程的出現使得多到程式併發執行具有良好的封閉性和可控,使得操作系統擁有可控、穩定的併發性能。
線程:進程作為系統資源和調度的基本單元本身是沒什麼問題,但是隨著程式的日漸複雜,進程所擁有的資源變多,在進程被調度到CPU進行切換時,CPU需要保存當前進程的運行環境和設置要執行進程的運行環境,這裡所付出的時空開銷會越來越大;為了減少在調度時的開銷,引入了更輕量的進程-線程,這時進程不再作為調度的基本單元,線程變為調度的基本單元,線程在進行切換要比進程的切換的開銷小很多,這時操作系統的併發性能能夠得到更良好的應用。
總結的知識點不是很多,深一層的運行機制、數據結構和調度演算法等,因本人知識限制都沒有涉及到,這裡還需要後續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