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ffmpeg和虹軟人臉識別庫的C#開源實現,對虹軟人臉識別庫進行了包裝,便於在C#中快速、安全的調用識別函數。同時,開源代碼中,包含完整的實現示例。 ...
關於人臉識別
目前的人臉識別已經相對成熟,有各種收費免費的商業方案和開源方案,其中OpenCV很早就支持了人臉識別,在我選擇人臉識別開發庫時,也橫向對比了三種庫,包括線上識別的百度、開源的OpenCV和商業庫虹軟(中小型規模免費)。
百度的人臉識別,才上線不久,文檔不太完善,之前聯繫百度,官方也給了我基於Android的Example,但是不太符合我的需求,一是照片需要上傳至百度伺服器(這個是最大的問題),其次,人臉的定位需要自行去實現(捕獲到人臉後上傳進行識別)。
OpenCV很早以前就用過,當時做人臉+車牌識別時,最先考慮的就是OpenCV,但是識別率在當時不算很高,後來是採用了一個電子科大的老師自行開發的識別庫(相對易用,識別率也還不錯),所以這次準備做時,沒有選擇OpenCV。
虹軟其實在無意間發現的,當時正在尋找開發庫,正在測試Python的一個方案,就發現有新聞說虹軟的識別庫全面開放並且可以免費使用,而且是離線識別,所以就下載嘗試了一下,發現識別率還不錯,所以就暫定了採用虹軟的識別方案。這裡主要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開發過程當中的一些坑和使用心得,順便開源識別庫的C# Wrapper。
SDK的C# Wrapper
由於虹軟的庫是採用C++開發的,而我的應用程式採用的是C#,所以,需要對庫進行包裝,便於C#的調用,包裝的主要需求是可以在C#中快速方便的調用,無需考慮記憶體、指針等問題,並且具備一定的容錯性。Wrapper庫目前已經開源,大家可以到Github上進行下載,地址點擊這裡。Wrapper庫基本上沒有什麼可以說的,無非是對PInvoke的包裝,只是裡面做了比較多的細節處理,屏蔽了調用細節,提供了相對高層的函數。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源代碼。
Wrapper庫的使用例子
基本使用
人臉檢測(靜態圖片):
using (var detection = LocatorFactory.GetDetectionLocator("appId", "sdkKey"))
{
var image = Image.FromFile("test.jpg");
var bitmap = new Bitmap(image);
var result = detection.Detect(bitmap, out var locateResult);
//檢測到位置信息在使用完畢後,需要釋放資源,避免記憶體泄露
using (locateResult)
{
if (result == ErrorCode.Ok && locateResult.FaceCount > 0)
{
using (var g = Graphics.FromImage(bitmap))
{
var face = locateResult.Faces[0].ToRectangle();
g.DrawRectangle(new Pen(Color.Chartreuse), face.X, face.Y, face.Width, face.Height);
}
bitmap.Save("output.jpg", ImageFormat.Jpeg);
}
}
}
人臉跟蹤(人臉跟蹤一般用於視頻的連續幀識別,相較於檢測,又更高的執行效率,這裡用靜態圖片做例子,實際使用和檢測沒啥區別):
using (var detection = LocatorFactory.GetTrackingLocator("appId", "sdkKey"))
{
var image = Image.FromFile("test.jpg");
var bitmap = new Bitmap(image);
var result = detection.Detect(bitmap, out var locateResult);
using (locateResult)
{
if (result == ErrorCode.Ok && locateResult.FaceCount > 0)
{
using (var g = Graphics.FromImage(bitmap))
{
var face = locateResult.Faces[0].ToRectangle();
g.DrawRectangle(new Pen(Color.Chartreuse), face.X, face.Y, face.Width, face.Height);
}
bitmap.Save("output.jpg", ImageFormat.Jpeg);
}
}
}
人臉對比:
using (var proccesor = new FaceProcessor("appid",
"locatorKey", "recognizeKey", true))
{
var image1 = Image.FromFile("test2.jpg");
var image2 = Image.FromFile("test.jpg");
var result1 = proccesor.LocateExtract(new Bitmap(image1));
var result2 = proccesor.LocateExtract(new Bitmap(image2));
//FaceProcessor是個整合包裝類,集成了檢測和識別,如果要單獨使用識別,可以使用FaceRecognize類
//這裡做演示,假設圖片都只有一張臉
//可以將FeatureData持久化保存,這個即是人臉特征數據,用於後續的人臉匹配
//File.WriteAllBytes("XXX.data", feature.FeatureData);FeatureData會自動轉型為byte數組
if ((result1 != null) & (result2 != null))
Console.WriteLine(proccesor.Match(result1[0].FeatureData, result2[0].FeatureData, true));
}
使用註意事項
LocateResult
(檢測結果)和Feature
(人臉特征)都包含需要釋放的記憶體資源,在使用完畢後,記得需要釋放,否則會引起記憶體泄露。FaceProcessor
和FaceRecognize
的Match
函數,在完成比較後,可以自動釋放,只需要最後兩個參數指定為true
即可,如果是用於人臉匹配(1:N),則可以採用預設參數,這種情況下,第一個參數指定的特征數據不會自動釋放,用於迴圈和特征庫的特征進行比對。
整合的完整例子
在Github上,有完整的FaceDemo例子,裡面主要實現了通過ffmpeg採集RTSP協議的圖像(使用海康的攝像機),然後進行人臉匹配。在開發過程中遇到不少的坑。
人臉識別的首要工作就是捕獲攝像機視頻幀,這一塊上是坑的最久的,因為最開始採用的是OpenCV的包裝庫,Emgu.CV,在開發過程中,捕獲USB攝像頭時,倒是問題不大,沒有出現過異常。在捕獲RTSP視頻流時,會不定時的出現AccessviolationException
異常,短則幾十分鐘,長則幾個小時,總之就是不穩定。在官方Github地址上,也提了Issue,他們給出的答覆是屏蔽的我業務邏輯,僅捕獲視頻流試試,結果問題依然,所以,我基本坑定了試Emgu.CV上面的問題。後來經過反覆的實驗,最終確定了選擇ffmpeg。
ffmepg主要採用ProcessStartInfo
進行調用,我採用的是NReco.VideoConverter
(一個ffmpeg調用的包裝,可以通過nuget搜索安裝),雖然ffmpeg解決了穩定性問題,但是實際開發時,也遇到了不少坑,其中,最主要的是NReco.VideoConverter
沒有任何文檔和例子(實際有,需要75刀購買),所以,自己研究了半天,如何捕獲視頻流並轉換為Bitmap對象。只要實現這一步,後續就是調用Wrapper就行了。
FaceDemo詳解
上面說到了,通過ffmpeg捕獲視頻流並轉換Bitmap是重點,所以,這裡也主要介紹這一塊。
首先是ffmpeg的調用參數:
var setting =
new ConvertSettings
{
CustomOutputArgs = "-an -r 15 -pix_fmt bgr24 -updatefirst 1"
}; //-s 1920x1080 -q:v 2 -b:v 64k
task = ffmpeg.ConvertLiveMedia("rtsp://admin:[email protected]:554/h264/ch1/main/av_stream", null,
outputStream, Format.raw_video, setting);
task.OutputDataReceived += DataReceived;
task.Start();
-an表示不捕獲音頻流,-r表示幀率,根據需求和實際設備調整此參數,-pix_fmt
比較重要,一般情況下,指定為bgr24不會有太大問題(還是看具體設備),之前就是用成了rgb24,結果捕獲出來的圖像,人都變成阿凡達了,顏色是反的。最後一個參數,坑的我差點放棄這個方案。本身,ffmpeg在調用時,需要指定一個文件名模板,捕獲到的輸出會按照模板生成文件,如果要將數據輸出到控制台,則最後傳入一個-
即可,最開始沒有指定updatefirst,ffmpeg在捕獲了第一幀後就拋出了異常,最後查了半天ffmpeg說明(完整參數說明非常多,輸出到文本有1319KB),發現了這個參數,表示持續更新第一個文件。最後,在調用視頻捕獲是,需要指定輸出格式,必須指定為Format.raw_video
,實際上這個格式名稱有些誤導人,按道理將應該叫做raw_image,因為最終輸出的是每幀原始的點陣圖數據。
到此為止,還並沒有解決視頻流數據的捕獲,因為又來一個坑,ProcessStartInfo
的控制台緩衝區大小隻有32768 bytes,即,每一次的輸出,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完整的點陣圖數據。
//完整代碼參加Github源代碼
//代碼片段1
private Bitmap _image;
private IntPtr _pImage;
{
_pImage = Marshal.AllocHGlobal(1920 * 1080 * 3);
_image = new Bitmap(1920, 1080, 1920 * 3, PixelFormat.Format24bppRgb, _pImage);
}
//代碼片段2
private MemoryStream outputStream;
private void DataReceiv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f (outputStream.Position == 6220800)
lock (_imageLock)
{
var data = outputStream.ToArray();
Marshal.Copy(data, 0, _pImage, data.Length);
outputStream.Seek(0, SeekOrigin.Begin);
}
}
花了不少時間摸索(不要看只有幾行,人都整崩潰了),得出了上述代碼。首先,我捕獲的圖像數據是24位的,並且圖像大小是1080p的,所以,實際上,一個原始點陣圖數據的大小為stride * height
,即width * 3 * height
,大小為6220800 bytes。所以,在判斷了捕獲數據到達這個大小後,就進行Bitmap轉換處理,然後將MemoryStream的位置移動到最開始。需要註意的時,由於捕獲到的是原始數據(不包含bmp的HeaderInfo),所以註意看Bitmap的構造方式,是通過一個指向原始數據位置的指針就行構造的,更新該圖像時,也僅需要更新指針指向的位置數據即可,無需在建立新的Bitmap實例。
點陣圖數據獲取到了,就可以進行識別處理了,高高興興的加上了識別邏輯,但是現實總是充滿了意外和驚喜,沒錯,坑又來了。沒有加入識別邏輯的時候,捕獲到的圖像在PictureBox上顯示非常正常,清晰、流暢,加上識別邏輯後,開始出現花屏(捕獲到的圖像花屏)、拖影、顯示延遲(至少會延遲10-20秒以上)、程式卡頓,總之就是各種問題。最開始,我的識別邏輯寫到DataReceived
方法裡面的,這個方法是運行於主線程外的另一個線程中的,其實按道理將,捕獲、識別、顯示位於一個線程中,應該是不會出現問題,我估計(不確定,沒有去深入研究,如果誰知道實際原因,可以留言告訴我),是因為ffmpeg的原因,因為ffmpeg是單獨的一個進程在跑,他的數據捕獲是持續在進行的,而識別模塊的處理時間大於每一幀的採集時間,所以,緩衝區中的數據沒有得到及時處理,ffmpeg接收到的部分圖像數據(大於32768的數據)被丟棄了,然後就出現了各種問題。最後,又是一次耗時不短的探索之旅。
private void Render()
{
while (_renderRunning)
{
if (_image == null)
continue;
Bitmap image;
lock (_imageLock)
{
image = (Bitmap) _image.Clone();
}
if (_shouldShot){
WriteFeature(image);
_shouldShot = false;
}
Verify(image);
if (videoImage.InvokeRequired)
videoImage.Invoke(new Action(() => { videoImage.Image = image; }));
else
videoImage.Image = image;
}
}
如上代碼所述,我單獨開了一個線程,用於圖像的識別處理和顯示,每次都從已捕獲到的圖像中克隆出新的Bitmap實例進行處理。這種方式的缺點在於,有可能會導致丟幀的現象,因為上面說到了,識別時間(如果檢測到新的人臉,那麼加上匹配,大約需要130ms左右)大於每幀時間,但是並不影響識別效果和需求的實現,基本丟棄的幀可以忽律。最後,運行,穩定了、完美了,實際也感覺不到丟幀。
Demo程式,我運行了大約4天左右,中間沒有出現過任何異常和識別錯誤。
寫在最後
雖然虹軟官方表示,免費識別庫適用於1000人臉庫以下的識別,實際上,做一定的工作(工作量其實也不小),也是可以實現較大規模的人臉搜索滴。例如,採用多線程進行匹配,如果人臉庫人臉數量大於1000,則可以考慮每個線程分別進行處理,人臉特征數據做緩存(一個人臉的特征數據是22KB,對記憶體要求較高),以提升程式的識別搜索效率。或者人臉庫特別大的情況下,可以採用分散式處理,人臉特征載入到Redis資料庫當中,多個進程多個線程讀取處理,每個線程上傳自己的識別結果,然後主進程做結果合併判斷工作,主要的挑戰就在於多線程的工作分配一致性和對單點故障的容錯性。
更新:
DEMO中的例子採用了IP Camera,一般情況下,大家可能用USB Camera居多,所以,更新了源代碼,增加了USB Camera的例子,只需要屏蔽掉IP Camara代碼即可。
task = ffmpeg.ConvertLiveMedia("video=USB2.0 PC CAMERA", "dshow",
outputStream, Format.raw_video, setting);
需要註意的有以下幾點:
- 設備名稱可以通過控制面板或者ffmpeg的命令獲取:
ffmpeg -list_devices true -f dshow -i dummy
- 註意修改捕獲的圖像大小,一般USB攝像頭是640*480,更新的代碼增加了全局變數,可以直接修改。
- 如果要查詢USB攝像頭支持的解析度,也可以通過ffmpeg命令:
ffmpeg -list_options true -f dshow -i video="USB2.0 PC CAM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