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我讀了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朋友》,知識了柳比歇夫的時間記錄法。當時激動壞了,馬上動手實踐起來。一開始的時候,是用一個小本子,走到哪兒都帶著。完成一件事,就記錄一下花費的時間。這樣的做法持續了一周多的時間,我發現每天浪費在 Google Reader 上的時間大幅度減少了。那個時候,我使 ...
2009 年我讀了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朋友》,知識了柳比歇夫的時間記錄法。當時激動壞了,馬上動手實踐起來。一開始的時候,是用一個小本子,走到哪兒都帶著。完成一件事,就記錄一下花費的時間。這樣的做法持續了一周多的時間,我發現每天浪費在 Google Reader 上的時間大幅度減少了。那個時候,我使用的是一部 Nokia S40 手機,可以上網。於事,又在淘寶上買了一個 PHP 空間,用 PHP(好像是Yii2)做了一個線上版的。一直用到過年(這書是夏天發佈的)。然後就悲劇了。賣我 PHP 空間那個店跑路了,我的大概一兩個月的數據就那樣沒有了。當時非常的受打擊。一下就沒有心情做記錄了。
大概又過了一年,我有了一臺 S60 的手機。然後嘗試過用各種方法再寫一個時間記錄的工具。但都感覺很難用,還不如手記的方便。後來因為學業之類的問題,這個工具也就沒有繼續做了。
2014年左右,我的手機已經換成了 Android,那時候設計了一個叫 ToDo-Doing-Done 的時間記錄工具,和現在的 aTimeLogger 有一點像。只是我多了一個 ToDo 的功能。這個東西也是各種方案去嘗試,體驗都差得我自己都不想用。
到了2016年,我重新開始嘗試做時間記錄。一開始嘗試使用 WPS 的手機版來記錄,也用過 Google Docs,還有番茄土豆,最後還是使用了 aTimeLogger。在記錄的過程中,我反覆思考和感覺自己在時間記錄上有什麼樣的需求。aTimeLogger 能不能完全滿足我的需要。最後,我想到了現在這個項目:DailyTick。
aTimeLogger 做為時間管理的工具,已經是非常好用的了。其實還有一個也不錯的,而且 UI 做的比 aTimeLogger 好看多了的 Mr.Timer。但是,仔細看李笑來老師的文章,你會發現,他反覆強調的一點是:時間是不能管理的,能管理的只是我們自己的註意力。我反覆思考、對比他所謂“時間不能管理”這個說法和主流的時間管理概念有什麼不同。我一開始的感覺,這不都是一樣的事情嗎?不就是規定自己一天中的哪段時間應該乾什麼。然後嚴格執行這個計劃。比如:看書1小時,寫作1小時,給某某打電話30分鐘。或者就算用番茄工作法,也不過是把這個時間變成一個番茄時間而已啊?!
然後我又仔細回憶柳比歇夫的故事,慢慢想通了一點(也可能是我想錯了):在柳比歇夫的故事里,並沒有提到他計劃乾什麼事情需要多長時間。他只是在記錄自己做每件事情的時間。然後對這些時間進行統計。也就是說,我們要把自己的生活在時間這個維度上數字化。我應該是在2016年5月到6月這個時間段里想通這個問題,並開始設計 DailyTick 的。但一真沒有時間動手開發。在那之後,我儘量用 aTimeLogger 模仿 DailyTick 的思想去記錄每天的行程。然後在周末的時候整理、統計,對比本周和前一周的各項記錄項目和時間使用量。看看哪個多花了時間,哪個少花了時間,哪個可以削減,哪個應該增加。如此一直從9月搞到12月。
我發現 aTimeLogger 最大的問題就是統計不方便,記錄也太麻煩。先說記錄麻煩:每當要開始一個任務的時候,總有一個難題,就是這個事情是什麼分類的事。如果記得太粗,你能看到的每天的時間花費都是非常整塊和時間。而這段時間里的效率沒法分辨。如果記得太細。那就需要在乾這個事情的時候,去找到對應的類別。而有的時候,一件臨時插進來的事情,很可能找不到分類。如果這個時候你要新創建一個分類——哈哈,你懂的。
再來說一下統計的功能。aTimeLogger 是把一天里(或者一周、一年)按照分類來加總,形成一個餅圖。就如剛纔說的,如果你要統計得細,那就需要創建很多的分類。雖然 aTimeLogger 可能考慮到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分組的功能。但分組的選擇有時候也是一個災難。比如你創建了一個“工作”分組,裡面有“打電話”、“發郵件”和“面談”。那麼不常用的工作可能會被你摺疊到“工作”這個分組的內部。一段時間不用,甚至會忘記一個類別在哪個分組裡(如果分組和類別太多和話),然後還要一個分組一個分組的找(好像又說回到上一個話題了)。總之就是統計功能太單一。我的做法只能是在備註里寫上工作或者學習的內容,然後周末再自己一條一條的加起來。由於這種方式很麻煩,一段時間之後,我就放棄了,只記錄“工作”、“閱讀”、“學習”這樣的整塊的時間,不再統計細部的時間了。
那麼,DailyTick 的設計哲學是什麼呢?我舉了個比較形象的例子(其實是我不想畫圖了^_^):你有一個圓形的鐘錶。表轉一圈是24小時。早晨8點起來,你在表盤上畫了一個記號。然後去洗漱。洗漱完——可能是花了10分鐘——你回來,又在表上做一個記號。諸如此類。當然,你還需要一個本子,用來記錄每個記號代表的事件。同時,還可以給這個事件做一個標簽。於是,這個時間記錄就豐富起來。
比如:8點30分從家出門,步行到公交站,記錄了一下(事件:走路到公交站,標簽:走路、通勤);坐上公交,到了公司,再記錄一下(事件:坐公交到公司,標簽:公交、通勤)。看到了嗎?你不但可以記錄做了什麼事(就像 aTimeLogger 的分類一樣),還可以給每個事件增加新的統計緯度。比如,如果你經常出差,還可以在標簽里記錄事件發生的地點,這樣你就可以知道自己一個月在哪個城市待的時間最長。
也許你會說:我要上公交了,哪兒有時間做記錄?!所以,這裡的記錄方式非常簡單:你只需要在通知欄里點一下,就相當於剛纔在表盤上刻了一個記號,等你到了公司,把把事件和標簽補上(感覺像刻舟求劍)。也許你還會說:我記錄了一堆,都忘了哪個事情對應的是哪個時間了。那我好像幫不了你了。只能提醒你:要經常做好記錄,不要等一天的最後再記錄,那樣很多事情都記不得了。另外,標簽這個事情,其實只要事件記錄了,標簽什麼時候加並不重要。這個可以在一天的最後,邊回憶一天的工作,邊加上標簽。我會把最常用的6個標簽和最近使用的6個標簽直接顯示出來,剩下的就只能自己輸入了(可能會有 autocomplete)。
有了這些記錄和標簽,再做統計就方便多了。當然,如果你統計也不想做,我應該會推出一些增值服務:把一段時間的記錄導出成,比如 PDF 文件、Excel 文件。當然既然是增值服務了,這部分是要收費的。
DailyTick 會使用 Xamarin 來開發,客戶端的源碼是開放的。和另一個項目 CoreCRM 一樣,開發的過程也會記錄在這個博客里。伺服器(也就是所謂的增值服務)是不開源的。當然,在客戶端,這部分通信的代碼也不開源。可能會留一個介面文件。
DailyTick 的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holmescn/DailyT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