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的方式: int a = 12; //註意:通常情況下,這個會設置成一個類變數,比如說Segement中的段鎖與copyOnWriteArrayList中的全局鎖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最常用的方式:
int a = 12; //註意:通常情況下,這個會設置成一個類變數,比如說Segement中的段鎖與copyOnWriteArrayList中的全局鎖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lock.lock();//獲取鎖 try { a++;//業務邏輯 } catch (Exception e) { }finally{ lock.unlock();//釋放鎖 }
註:關於lock()方法的源碼解析,請參照"第五章 ReentrantLock源碼解析1--獲得非公平鎖與公平鎖lock()",具體鏈接如下:
http://www.cnblogs.com/java-zhao/p/5131544.html
釋放鎖:unlock()
步驟:
1)獲取當前的鎖數量,然後用這個鎖數量減去解鎖的數量(這裡為1),最後得出結果c
2)判斷當前線程是不是獨占鎖的線程,如果不是,拋出異常
3)如果c==0,說明鎖被成功釋放,將當前的獨占線程置為null,鎖數量置為0,返回true
4)如果c!=0,說明釋放鎖失敗,鎖數量置為c,返回false
5)如果鎖被釋放成功的話,喚醒距離頭節點最近的一個非取消的節點
源代碼:
ReentrantLock:unlock()
/** * 釋放這個鎖 *1)如果當前線程持有這個鎖,則鎖數量被遞減 *2)如果遞減之後鎖數量為0,則鎖被釋放。 *如果當前線程不持久有這個鎖,拋出異常 */ public void unlock() { sync.release(1); }View Code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release(int arg)
/** * 釋放鎖(在獨占模式下) */ public final boolean release(int arg) { if (tryRelease(arg)) {//如果成功釋放鎖 Node h = head;//獲取頭節點:(註意:這裡的頭節點就是當前正在釋放鎖的節點) if (h != null && h.waitStatus != 0)//頭結點存在且等待狀態不是取消 unparkSuccessor(h);//喚醒距離頭節點最近的一個非取消的節點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View Code
Sync:tryRelease(int releases)
/** * 釋放鎖 */ protected final boolean tryRelease(int releases) { int c = getState() - releases;//獲取現在的鎖數量-傳入的解鎖數量(這裡為1) if (Thread.currentThread() != getExclusiveOwnerThread())//當前線程不持有鎖 throw new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boolean free = false; if (c == 0) {//鎖被釋放 free = true; setExclusiveOwnerThread(null); }//如果不為0,怎麼辦,不釋放了嗎? setState(c); return free; }View Code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unparkSuccessor(Node node)
/** * 喚醒離頭節點node最近的一個非取消的節點 * @param node 頭節點 */ private void unparkSuccessor(Node node) { int ws = node.waitStatus; if (ws < 0)//將ws設為0狀態(即什麼狀態都不是) compareAndSetWaitStatus(node, ws, 0); /* * 獲取頭節點的下一個等待狀態不是cancel的節點 */ Node s = node.next;//頭節點的下一個節點 if (s == null || s.waitStatus > 0) { s = null; /* * 註意:從後往前遍歷找到離頭節點最近的一個非取消的節點,從後往前遍歷據說是在入隊(enq())的時候,可能nodeX.next==null,但是在讀源碼的時候沒看出來 */ for (Node t = tail; t != null && t != node; t = t.prev) if (t.waitStatus <= 0) s = t; } if (s != null) LockSupport.unpark(s.thread);//喚醒離頭節點最近的一個非取消的節點 }View Code
註意:
在程式的註釋部分有一些疑問,整理成下邊這樣:
- 如果按照開頭的那個程式的話,成功的獲取一個鎖之後,就會在finally裡邊解一次鎖,可重入性怎麼體現?
- 在找到離頭節點最近的一個非取消的節點,是以從後往前的方式進行的,原因是"從後往前遍歷據說是在入隊(enq())的時候,可能nodeX.next==null",但是在讀源碼的時候沒看出來
第一個問題答案:
可重入性體現在下邊這個程式(就是鎖套鎖,最常見的就是在遞歸中):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void add(){ lock.lock();//獲取鎖 try { add();//業務邏輯 } catch (Exception e) { }finally{ lock.unlock();//釋放鎖 } }View Code
註意:
- 上邊這個程式只是一個示例,在遞歸的使用中,一定要有遞歸結束的條件
- 每有一個lock()方法,就有一個unlock()與之對應,所以在解鎖的時候,只需要把傳遞解鎖數量為1就可以。
第二個問題答案:
記住:如果順著節點頭一直next下去可能會不正確。
舉個例子:A1->A2->A3
現在我們從A1開始往下走,當我們走到A3的時候,就在這時,一個新節點A4入隊,會走下麵的入隊代碼:
可以看到步驟1和步驟2整體並不是原子的,也就是說,當執行完CAS的時候但是2還沒執行,這時候隊列為:A1-->A2-->A4,如果你使用next的話,可能就把A3給沒了,但是node.prev = t(即A4.prev = A3),也就是說前驅節點是已經賦過值了的,如果你從隊列結尾A4.prev就會是A3,即A3也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