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講了微服務的前世今生(五):CAP 原則與 BASE 理論,這次我們再說微服務架構的前世今生(六):微服務架構帶來的問題。 一、客戶端如何訪問服務? 傳統的開發方式,所有的服務都是本地的,客戶端可以直接調用,現在按功能拆分成獨立的服務,客戶端如何訪問? 後臺有 N 個服務,前臺就需要管理 N 個 ...
上次講了微服務的前世今生(五):CAP 原則與 BASE 理論,這次我們再說微服務架構的前世今生(六):微服務架構帶來的問題。
一、客戶端如何訪問服務?
傳統的開發方式,所有的服務都是本地的,客戶端可以直接調用,現在按功能拆分成獨立的服務,客戶端如何訪問?
後臺有 N 個服務,前臺就需要管理 N 個服務,一個服務下線/更新/升級,前臺就要重新部署,這明顯不符合我們拆分的理念,另外,N 個服務的調用也是一個不小的網路開銷。還有一般微服務在系統內部,通常是無狀態的,用戶登錄信息和許可權管理最好有一個統一的地方維護管理(OAuth2)。
所以,一般在後臺 N 個服務和客戶端之間一般會一個代理(API Gateway),作用如下:
- 提供統一服務入口,聚合介面使得服務對調用者透明,客戶端與後端的耦合度降低
- 聚合後臺服務,節省流量,提高性能,提升用戶體驗
- 提供安全、流控、過濾、緩存、計費、監控等 API 管理功能
二、服務之間如何通信?
因為服務都是獨立部署的,所以通信也就成了問題,不過好在業界已經有很多成熟的解決方案,比如:
**同步通信:**
- REST(JAX-RS,Spring Boot)
- RPC(Dubbo,Thrift)
**非同步通信:**
- RabbitMQ,Kafka
三、這麼多服務如何查找?
在微服務架構中,為了高可用,普遍採用集群方式構建服務。一個服務可能隨時下線,也可能應對臨時訪問壓力增加新的服務節點。
服務之間如何相互感知?服務如何管理?這就是服務發現的問題了。基本都是通過類似 ZooKeeper 等類似技術做服務註冊信息的分散式管理。當服務上線時,服務提供者將自己的服務信息註冊到 ZooKeeper(或類似框架),並通過心跳維持長鏈接,實時更新鏈接信息。服務調用者通過 ZooKeeper 定址,找到一個服務,還可以將服務信息緩存在本地以提高性能。當服務下線時,ZooKeeper 會發通知給服務客戶端。
四、服務掛了怎麼辦?
在微服務架構中,一個請求需要調用多個服務是非常常見的。如客戶端訪問 A 服務,而 A 服務需要調用 B 服務,B 服務需要調用 C 服務,由於網路原因或者自身的原因,如果 B 服務或者 C 服務不能及時響應,A 服務將處於阻塞狀態,直到 B 服務 C 服務響應。此時若有大量的請求涌入,容器的線程資源會被消耗完畢,導致服務癱瘓。服務與服務之間的依賴性,故障會傳播,造成連鎖反應,會對整個微服務系統造成災難性的嚴重後果,這就是服務故障的“雪崩”效應。
雪崩是系統中的蝴蝶效應導致,其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從源頭我們無法完全杜絕雪崩的發生,但是雪崩的根本原因來源於服務之間的強依賴,所以我們可以提前評估做好服務容錯。解決方案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 請求緩存:支持將一個請求與返回結果做緩存處理;
- 請求合併:將相同的請求進行合併然後調用批處理介面;
- 請求限流:當請求過多時,可能會拖垮整個網站,通常會採取限流措施,降低機器的負載;
- 服務隔離:限制調用分散式服務的資源,某一個調用的服務出現問題不會影響其他服務調用;
- 服務熔斷:犧牲局部服務,保全整體系統穩定性的措施;
- 服務降級:服務熔斷以後,客戶端調用自己本地方法返回預設值。
下一篇講給大家帶來微服務架構生態體系,請關註。如果您想要學習視頻,請點擊獲取java微服務架構視頻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