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的就是,想吃技術飯,那就要走專家路線,但是中國軟體開發絕大多數是應用,能給得起錢的也是應用,對專家的需求就沒多少。 這條路才真的是獨木橋,走到後來,你會發現,你潛心研究的技術都是狗屁,不賺錢。 例如某個回答里提到的,悲觀鎖樂觀鎖。我也曾經喜歡研究這類問題,但是後來我發現,一個框架就搞定了。我們的 ...
悲哀的就是,想吃技術飯,那就要走專家路線,但是中國軟體開發絕大多數是應用,能給得起錢的也是應用,對專家的需求就沒多少。
這條路才真的是獨木橋,走到後來,你會發現,你潛心研究的技術都是狗屁,不賺錢。
例如某個回答里提到的,悲觀鎖樂觀鎖。我也曾經喜歡研究這類問題,但是後來我發現,一個框架就搞定了。我們的業務量根本做不到需要這種專家的量級——等我們做起來了,系統推倒重來再說。
中國最缺的,是懂管理、懂技術、懂業務的人。
這類人太少了,知乎上你來看,有幾個程式員能給你講一講他們公司的業務的?有幾個能說清楚老闆怎麼想問題的?
CTO這個群體,要說技術能力,一群人跑出來七嘴八舌給你出主意。
一說業務,好多人就只是粗糙的背背宣傳材料,公司到底怎麼賺錢,行業趨勢什麼樣,商業模式怎麼創新,兩眼一抹黑。對業務的理解就是“代碼中的業務邏輯”。
一說管理,全抓瞎,連溝通都費勁,別說激發員工潛力,打造技術COE這種話題了。
就這個水平,這個能力,35歲,不淘汰你,淘汰誰?
還有臉說內捲……可不是內捲嗎?光會技術,那不就是個高級開發,28歲的就能用,我養你38的,有錢沒處花?
有人願意聽,我就多說兩句。
我這個回答是從國家視角談的,所以有些人感覺不舒服很正常,基層如果格局跟高層一樣了,早就平步青雲了,何至於在知乎上褒貶我。
很多人不懂,作為一個技術人,我為什麼要懂業務,懂管理?
其實我並沒有要求你懂,我只是告訴你,你如果只是鑽研技術這條路,天花板很低。
至於你到底想怎麼突破,是不是想要突破,是不是要走業務和管理的路,隨便你。
給大家講個故事吧,技術人在行業面前的無力感。
要說中國技術讓大家能夠親身感受的,莫過於電商和支付業務。
阿裡是這個行業里世界級的翹楚,高併發,高可用,敢在雙十一玩兒真秒殺。
我有個朋友,2012年進入支付行業,一直走技術路線。那麼支付行業什麼時候最賺錢?2015年跟著P2P賺了一筆錢。
2015年,公司明面利潤N個億,銷售冠軍獎勵900萬,首席產品官獎勵400萬,CTO你猜多少?100萬都不到。他在技術團隊跟著喝湯,下了一場毛毛雨而已。那時候你看他們曬什麼?曬全世界到處旅游,曬品味,曬格調。
2016年開始走下坡路了,隨著備付金統一存管,網聯啟動,通道同質化,第四方支付崛起,監管步步收緊,第三方支付的頹勢在2016年開始盛極轉衰。
記住這段話,這叫行業趨勢分析。
什麼叫業務,業務是business,就是商業。通俗的說,就是公司怎麼賺錢。
絕大多數技術人不懂這個,不關心這個,所以在2016年,他還是很興奮,覺得錢可以繼續賺下去,好日子還在繼續。
大家都在拼誰的技術強,誰的職級高,誰能漲薪,你三萬,我就四萬,你四萬,我就五萬。
各大P2P公司攪亂市場,只要你有金融背景,就直接待遇翻倍。
到了2017年,有先知先覺的就已經退出支付行業了。那時候他還懵懵懂懂,因為一直在中台做產品,他不太瞭解前端的行業趨勢,但是很羡慕有人賺了錢。所以2018年,他去內部創業,去研究監管,研究市場,研究客戶,研究業務模式,跟公司簽了對賭。
這一年研究的結果,他跟我聊的是:第三方支付死定了。
這哥們後來急流勇退,不管哪家支付公司讓他去,甚至許下CTO的職位,他都抵死不從,堅決不碰支付了。
2016年能看出支付完蛋的,是神人。2017年能看出支付完蛋的,是牛人。2018年看出支付不行了的,是普通人。2019年,甚至2020年還在往第三方支付圈子裡鑽的,不敢說沒有牛人,但是大多數都是廢人。
給大家講這個故事,為的是啥呢?
技術人,你可以選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但是這條路是獨木橋,天花板很低,競爭壓力極大。
甚至一個行業的興衰,決定了你最黃金的十年到底能有多大成就。
人生幾十年,錯過了就是錯過了,願意在技術領域呆著,沒人反對,自己的路自己走就完了。
問答來自知乎:上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