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錄 比起共基放大電路,共射放大電路稍微要複雜一些,有若幹種偏置形式,但萬變不離其宗,分析的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本小節我們對三種典型的共射偏置形式進行交流分析,分別是:固定偏置、射極偏置(改進的固定偏置)、分壓偏置。 1. 固定偏置 固定偏置的共射放大電路如下圖所示: 圖4-6.01 註意在上圖 ...
比起共基放大電路,共射放大電路稍微要複雜一些,有若幹種偏置形式,但萬變不離其宗,分析的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本小節我們對三種典型的共射偏置形式進行交流分析,分別是:固定偏置、射極偏置(改進的固定偏置)、分壓偏置。
1. 固定偏置
固定偏置的共射放大電路如下圖所示:
圖4-6.01
註意在上圖中的各個電壓電流符號,有的僅含小信號交流分量,有的同時包含小信號交流分量和直流分量。集電極電阻RC起到了負載電阻的作用,故輸出電流io從RC上通過。而C2的作用僅在於隔離直流取出交流輸出電壓vo,並無電流通過。而且從上圖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輸入電流ii就等於基級電流的交流電流ib,輸出電流io就等於集電極電流的交流分量ic。
在交流分析中,電容C1和C2可視為短路,直流電壓源可視為直接通地,將上圖中的BJT晶體管替換成re等效模型後的交流等效電路如下圖所示(註意下圖中的所有電量符號都變成了交流的相量形式):
圖4-6.02
● 輸入阻抗:
從上圖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輸入阻抗為:
在固定偏置情況下,由於基級電流非常微小,所以一般會將RB配得比較大(通常為幾百kΩ左右),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大於10倍的βre,因此在一些要求不高的場合下,可忽略RB而認為輸入阻抗近似為:
● 輸出阻抗:
前一小節我們說過,在共射組態中,BJT晶體管的固有輸出電阻ro大約為幾十kΩ級,一般不能忽略不計,故在上圖的等效電路中畫出了ro的存在。當輸入Vi=0時,Ib=0,受控電流源βIb=0,可視為開路,因此輸出阻抗為:
但是,有時在配置集電極電阻RC時,如果將RC的值選取得比較小,當RC的值小於10倍的ro時,這時可將ro近似看作開路,而近似忽略ro的存在。
● 電壓放大倍數:
輸入電壓Vi和輸出電壓Vo的表達式分別為:
電壓放大倍數為:
和前面類似,當RC的值取得比較小時,電壓放大倍數可近似為:
上式中的負號表明,輸出電壓和輸入電壓的反向,或者稱:輸出信號和輸入信號之間存在180°的相移。
案例4-6-1:對於下圖的固定偏置共射放大電路,使用re等效模型試求:(1)re的值;(2)輸入阻抗Zi;(3)輸出阻抗Zo(對ro=∞和ro=50kΩ兩種情況分別求值);(4)電壓放大倍數Av(對ro=∞和ro=50kΩ兩種情況分別求值)。
圖4-06.a1
解:(1)re的值由流過三極體發射結的靜態工作電流(即IE)決定:
(2)先求βre:
輸入阻抗Zi為:
可見,當RB取值為幾百kΩ時,RB對輸入阻抗的影響及其微小。
(3)當ro=∞時,輸出阻抗Zo為:
當ro=50kΩ時,輸出阻抗Zo為:
比較可見,當計入ro的影響時,輸出阻抗會略為減小。
(4)當ro=∞時,電壓放大繫數Av為:
當ro=50kΩ時,電壓放大繫數Av為:
比較可見,當計入ro的影響時,電壓放大倍數會有所減小。
2. 射極偏置
(1)基本分析
我們曾在共射放大電路的直流分析章節講過,在固定偏置的發射極增加一個射極電阻RE,可以大大提高電路的穩定性,這種改進的固定偏置形式也稱為射極偏置。本小節我們就對射極偏置電路進行交流分析。
下圖是一個射極偏置共射放大電路的基本電路:
圖4-06.03
將上圖中的BJT晶體管替換成re等效模型後的交流等效電路如下圖所示:
圖4-06.04
上圖中,為分析簡便起見,我們先不考慮輸出電阻ro的影響,將其視為無窮大(因為在有射極電阻RE的情況下,在re模型中加上ro後,會使電路的計算複雜度大大增加,不利於我們概念的說明,後文我們會專門討論當考慮ro的影響時如何計算)。
● 輸入阻抗:
這裡輸入阻抗直接用Vi/Ii的公式進行強推比較困難,我們可以先作一下變通,先求出不含RB時,直接從BJT輸入端看入的“僅BJT的輸入阻抗”Zb,然後再用Zb和RB並聯即可得到整個電路的輸入阻抗Zi。
對BJT的輸入端列寫KVL方程可得:
則從BJT輸入端看入的等效電阻Zb為:
通常RE為kΩ級,遠大於幾個歐姆級的re,如果需要的話,上式可進一步近似為:
算出Zb後,輸入阻抗為RB和Zb的並聯:
● 輸出阻抗:
當不考慮ro的影響時,輸出阻抗的計算比較簡單。當輸入Vi=0時,Ib=0,受控電流源βIb=0,可視為開路,因此輸出阻抗即為:
● 電壓放大倍數:
方法和前面類似,我們先算出輸入電壓Vi和輸出電壓Vo的表達式:
電壓放大倍數即為:
當RE≥10re時,上式可進一步近似為:
上式中的負號表明,輸出電壓和輸入電壓的反向,或者稱:輸出信號和輸入信號之間存在180°的相移。
(2)增加旁路電容
在上面的射極偏置電路中,我們觀察電壓放大倍數:
一般RC的選值為幾個kΩ級(在案例4-6.a1中,RC=2kΩ),而RE一般會選取幾百歐到kΩ級(比如選0.5kΩ),代入上式後計算得:
這樣的電壓放大倍數也太小了,非常不實用。
我們回憶一下直流分析時的情形,當時固定偏置電路的主要問題是靜態工作點不穩,增加射極電阻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電路的穩定性。但現在增加了射極電阻後,又發現射極電阻RE會導致(交流)電壓放大倍數大為減小。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麽?答案是有的。人們對射極偏置電路進行了改進,在射極電阻旁增加了一個旁路電容,發明瞭“帶射極旁路電容的射極偏置電路”,如下圖所示:
圖4-06.05
這時候你就會看到交直流分開的好處了:在直流分析時,由於電容的隔直屬性,就好像電容CE不存在一樣,可以盡享射極電阻RE帶來的好處;在交流分析時,由於電容的交流短路屬性,就好像射極電阻RE被射極旁路電容CE短路掉一樣,因此交流電壓放大倍數的計算式就成為了:
等於是消除了射極電阻RE對電壓放大倍數帶來的不利影響。
堪稱精妙的設計!
案例4-6-2:對於下圖的射極偏置共射放大電路,使用re等效模型試求:(1)re的值;(2)輸入阻抗Zi;(3)輸出阻抗Zo;(4)電壓放大倍數Av(對不含和含有射極旁路電容兩種情況分別求值)。
圖4-06.a2
解:(1)re的值由流過三極體發射結的靜態工作電流(即IE)決定:
(2)輸入阻抗為RB和Zb的並聯:
(3)輸出阻抗為Zo為:
(4)不含射極旁路電容時,電壓放大倍數為:
當含有射極旁路電容時,電壓放大倍數為
兩者比較一下就可看出,有射極旁路電容時,電壓放大倍數明顯增大。
射極偏置放大電路的一種改進型如下圖所示:
圖4-06.06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通過RE1的取值來更精確地調節電壓放大倍數,這種改進型的射極偏置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的計算式為:
可見,其改進後的電壓放大倍數Av比無射極旁路電容時要大,比有射極旁路電容時要小,性能介於兩者之間,比較折中。
(3)輸出電阻ro的影響
前面的各個計算結果都為不考慮BJT固有輸出電阻ro時的計算公式,一般情況下也夠用了。本小節將展示一下,如果把ro考慮進去,計算過程會有多複雜。
提示:前方高能預警,暈密集公式症者可跳過本小節,不影響後續章節的理解。不過,如果你耐心一點,願意多用點草稿紙,一步步按步就搬地推算,其實也不難。
……
……
……
好,現在正式開始。當考慮輸出電阻ro時,前面“圖4-06.04”的re模型等效電路將變成如下形式:
圖4-06.07
● 輸入阻抗:
總輸入阻抗的演算法和前面類似,為RB和Zb的並聯,但是Zb的的計算式將大為複雜。我們將上圖中無關的部分略去,僅畫出和計算Zb有關的部分:
圖4-06.08
註意:在上圖中,由於ro的存在,Ic不再嚴格等於βIb,而是等於βIb+Ix。回憶一下我們在第3章對β參數的定義:交流β參數近似等於直流β參數,但並不嚴格相等,原因就在這裡。同樣的,在這裡Ie也不再嚴格等於(β+1)Ib,而是等於:(β+1)Ib+Ix。
我們先對KVL迴路1列寫方程式:
上式稍微歸併一下可得:
然後對KVL迴路2列寫方程式:
將圖中的Ic和Ie分別代入上式可得:
上式稍微歸併一下可得:
將這個Ix代入上面KVL迴路1的歸併式,可得:
得到上式後,就可以利用Vi/Ib來計算BJT的輸入阻抗Zb了,上式稍微化簡一下可得:
這個就是考慮ro後的純BJT輸入阻抗Zb的表達式。然後再將這個值與RB並聯,就可得到最終的輸入阻抗Zi的完整表達式:
怎麼樣?是不是已經用掉幾大張草稿紙了?然後我們考慮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對Zb進行近似:
將Zb表達式右邊的分式中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ro,可得:
由於RC一般為幾個kΩ級、ro一般為幾十個kΩ級,RC/ro通常遠小於(β+1),故分子可近似為(β+1)。而RE一般為和RC為同一量級,若取10(RE+RC)≤ro時,分母可近似為1,故上式可近似為:
這個結果就是前面不考慮ro時的射極偏置得到的結果。
● 輸出阻抗:
與計算輸入阻抗類似,輸出阻抗可以看作RC和Zc的並聯,其中Zc為從BJT的集電極看入的純BJT輸出阻抗。同樣的,Zc的計算也相當複雜,我們下麵採用標準方法計算純BJT的輸出阻抗Zc:首先將輸入端Vi短接,然後在輸出端施加一個Uo的外電源,通過計算Uo/Io來計算Zc。
去掉無關部分的等效電路如下圖所示:
圖4-06.09
我們先對KVL迴路1列寫方程式:
將圖中的Ie=Ib+Io代入上式可得:
將上式歸併一下可得到Ib和Io的關係式:
然後對KVL迴路2列寫方程式:
將圖中的Ix=Io-βIb代入上式可得:
再將前面算得得Ib與Io的關係式代入上式可得:
將上式中的Io移到等式右邊,再進行一些歸併,即可得到BJT的輸出阻抗Zc:
這個就是考慮ro後的純BJT輸出阻抗Zc的表達式。然後再將這個值與RC並聯,就可得到最終的輸出阻抗Zo的完整表達式:
然後我們考慮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對ZC進行近似:
在上式中,由於ro一般為幾十kΩ級,而re為幾個歐姆級,故Zc可近似為:
將上式右邊的分式中的分子分母同除以β,可以得到:
通常1/β和re/RE都是比1小很多的小數,1除以這兩個分式之和通常都會達到幾十或幾百,最終使得Zc為幾十倍或幾百倍的ro,因此Zo最終可近似為:
這個結果就是前面不考慮ro時的射極偏置得到的結果。
● 電壓放大倍數:
電壓放大倍數為Vo和Vi的比值,我們重畫電路圖如下:
圖4-06.10
計算輸入電壓時,我們可利用先前算得的中間結果Zb:
輸出電壓為:
為使Vo與Vi可以相除時可以消去Ib和Io,我們還需要對KVL迴路2列寫方程式,以得到Ib和Io的關係式:
歸併後可得:
因此,電壓放大倍數為:
然後我們考慮近似情況,當ro≥10 (RC+RE)時,上式可近似為:
再前面算得的Zb的近似結果代入上式可得:
這個結果就是前面不考慮ro時的射極偏置得到的結果。
好了,這個就是考慮ro後的各個參數的計算過程,跟前面不考慮ro時的計算比起來是不是酸爽得多?其實,如果你以後有機會學一下初級數字信號處理(DSP)的內容的話,你會發現這些公式推導的工作量和那個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在複雜公式推導的過程中,上式和下式之間需要大量的傳遞抄寫,最怕的就是抄錯一個量,之後整個推導就會失敗。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叫你字寫得工整一點、好看一點,現在知道用處了吧,那個基礎技能點掌握得好,對你後期攀升科技樹其實是很有幫助的。
3. 分壓偏置
分壓偏置的共射放大電路如下圖所示:
圖4-06.11
將上圖中的BJT晶體管替換成re等效模型後的交流等效電路如下圖所示(註意下圖中的所有電量符號都變成了交流的相量形式):
圖4-06.12
● 輸入阻抗:
從上圖可以很容易看出,輸入阻抗為:
● 輸出阻抗:
當將輸入電壓Vi置0時,Ib=0,受控電流源βIb=0,可視為開路,因此輸出阻抗為:
當RC的值小於10倍的ro時,可作如下近似:
● 電壓放大倍數:
輸入電壓Vi和輸出電壓Vo的表達式分別為:
電壓放大倍數為:
當RC的值取得比較小時,電壓放大倍數可近似為:
電壓放大倍數的結果與“固定偏置”的結果完全相同。
歡迎關註本博公眾號,可方便在手機端訪問和索引本博技術文章:
( end of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