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說:“人多力量大。” 尼古拉斯趙四說:“沒有什麼事,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研發說:“需求太多,人手不夠。” 專家說:“人手不夠,那就協調資源,攢人頭。” 釋義: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 運維說:“一臺機器不夠;一個服務扛不住壓力。” ...
偉人說:“人多力量大。”
尼古拉斯趙四說:“沒有什麼事,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研發說:“需求太多,人手不夠。”
專家說:“人手不夠,那就協調資源,攢人頭。”
釋義: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
運維說:“一臺機器不夠;一個服務扛不住壓力。”
專家說:“一臺機器不夠,那就多申請幾台;一個服務扛不住壓力,那就多部署幾個。”
釋義:一箭易斷,十箭難折。一根線容易斷,萬根線能拉船。
從事互聯網開發時間久了,參加大大小小的會議,時不時總會討論或爭執類似“人手不夠、機器不夠、服務扛不住”等一類的資源問題,但是到最後解決方案,貌似都是進行資源協調。如果人手不夠,就協調資源攢人頭;如果機器不夠,就協調資源加幾台;如果一個服務扛不住壓力,那就協調資源多部署幾個。
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攢、加 ... ... ,總之就是考慮如何從 1 到 N 。
拜讀 GFS 的論文,熟讀 N 篇系列文章,靜下來想想 GFS 架構設計,多少都透了著一絲“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就是力量大”的想法,接下來就一起對 GFS 認識認識。
認識
到底是個啥?GFS 是一個把大量廉價的普通機器,聚在一起,充分讓每台廉價的機器發揮光和熱,具有高可用、高性能、高可靠、可擴展的分散式文件系統。
解剖
善於發現美。如上圖所示,GFS 架構的參與角色,主要分為 GFS master(主伺服器)、GFS chunkserver(塊存儲伺服器)、GFS client(客戶端)。
我們姑且認為 GFS master 是古代的皇上,統籌全局,運籌帷幄。主要負責掌控管理所有的文件系統的元數據,包括文件和塊的命名空間,從文件到塊的映射,每個塊所在的節點位置(說白了,要維護哪個文件存在哪些文件伺服器上的元數據信息);並且定期通過心跳機制與每一個 GFS chunkserver 通信,向其發送指令並收集其狀態。
我們姑且認為 GFS chunkserver 是宰相,因為宰相肚子裡面能撐船,主要提供 chunks 數據塊的存儲服務,以文件的形式存儲於 chunkserver 上,能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我們姑且認為 GFS client 是使者,對外提供一套類似傳統文件系統的 API 介面,對內主要與皇帝通信來獲取元數據;然後直接和宰相交互來進行所有的數據操作。
好奇
背後如何運轉?懵懂 GFS 架構設計的參與角色主要有皇上、諸多宰相、諸多使者構成,但是他們之間是如何協作運轉的呢?
我要寫入一個文件,GFS 架構背後流轉是咋回事?如上圖所示,主要分為 7 大步驟進行。
第一步:GFS client 向 GFS master 查詢待寫入的 chunk 的 GFS chunkserver(宰相)信息;
釋義:使者請求皇上要發起寫數據操作,皇上會告訴使者找哪幾個宰相去辦理。
第二步:GFS master 返回 GFS chunkserver 列表,其中返回的 chunkserver 分為 1 主 2 從;
釋義:皇上告訴使者去找 Primary 主宰相 + AB 兩個從宰相(主宰相有話語權,從宰相聽從主宰相的命令)。
第三步:GFS client 將數據發送至 GFS chunkserver,chunkserver 會緩存這些數據,此時數據並不落盤;
釋義:使者把數據發送給所有宰相,宰相先把數據緩存一下,並不塞到肚子里。
第四步:GFS client 向主 GFS chunkserver 發起同步寫入請求;
釋義:使者告訴 Primary 主宰相可以把數據吞到肚子里了;
第五步:主 GFS chunkserver 將數據寫入本地磁碟並通知其他從 GFS chunkserver 將數據數據落盤;
釋義:Primary 主宰相開始把數據吞到肚子里,並通知 AB 兩個從宰相將數據吞到肚子里;
第六步:主 GFS chunkserver 等待所有從 GFS chunkserver 的數據處理響應;
釋義:Primary 主宰相等待 AB 兩個從宰相數據處理響應結果;
第七步:主 GFS chunkserver 給 GFS 客戶端返回數據寫入成功響應。
釋義:Primary 主宰相告訴使者本次的數據寫入成功了。
結論:想要誰存找皇上;數據存儲找宰相;1主兩從存三份。
我要讀取一個文件,GFS 架構背後又是怎麼流轉的呢?懵懂了寫文件的運轉流程,那讀文件的流轉就相對簡單了不少。
第一步:GFS client 從本地緩存,看文件存儲在哪些 chunk-server 上;
使者從自己緩存中找找文件是由哪些宰相負責;
第二步:如果 GFS client 本地緩存沒有找到,就向 GFS master 查詢文件所在位置;
使者從自己緩存中找不到文件是由哪些宰相負責,就請求皇上查詢有哪些宰相負責存儲;
第三步:GFS master 返回 GFS chunkserver 列表給 GFS client;
皇上返回存儲文件的宰相列表給使者;
第四步:從返回的 chunk-server 里讀文件,返回給 GFS client。
使者找離自己最近的宰相發出讀請求,然後宰相內容返回給使者。
結論:要最快查緩存;緩存沒有找皇上;數據就找近宰相。
反思
架構這麼設計為什麼?是不是在耍流氓!
GFS master 為什麼是單點?簡單就是美!
GFS chunk 塊大小為什麼選擇 64M 呢?
GFS 的高可用、高性能、高可靠是怎麼保證的?
最後,再多說兩句。谷哥“三駕馬車”的出現,才真正把我們帶入了大數據時代,而 GFS 作為其中一架寶車,能夠把大量廉價的普通機器,聚在一起,充分讓每台廉價的機器發揮光和熱,不但降低了運營成本,而且經受了業界實際生產的考驗,本次只是 GFS 管中窺豹,只見得其中一斑,GFS 背後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慢慢去體會。
好了,如果感覺這篇文章有點意思,請多多分享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