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程式員界的一枚小菜鳥,可謂是,從大量的 CRUD 業務中,練就了一身複製粘貼即可用的本領。 因為大家不是都說:程式 = 複製 + 百度 嗎,再高級一點的就是複製 + 谷歌嘍。(我不禁想,難道科學^上網就高級了?) 反正都是拿來主義嘛,代碼能跑起來就完事,實在不行,刪庫跑路也很輕鬆呀 ^_^。 但 ...
作為程式員界的一枚小菜鳥,可謂是,從大量的 CRUD 業務中,練就了一身複製粘貼即可用的本領。
因為大家不是都說:程式 = 複製 + 百度 嗎,再高級一點的就是複製 + 谷歌嘍。(我不禁想,難道科學^上網就高級了?)
反正都是拿來主義嘛,代碼能跑起來就完事,實在不行,刪庫跑路也很輕鬆呀 ^_^。
但是呢,迫於網上不斷流出的 “35歲程式員危機” 話題,我不得不開始認真思考,我這馬上奔三的大齡青年,離 35 歲還差多遠呢 。
再加上,身邊大佬朋友都在說演算法的重要性,看來,我真的需要重新考慮“程式”的定義了。看下邊嚴肅版的官方定義。。。
程式 = 演算法 + 數據結構
於是乎,我也開始重視演算法和數據結構的重要性了。 那些躺在網盤裡的收藏版,也是時候拿出來曬一曬了。
但是,只看理論,不做題,那不是耍流氓嗎。好歹我也是一正經,正直的好青年,不能辜負力扣(LeetCode)對廣大適齡程式員的好心啊。
萬丈高樓平地起,我總得先去申請個賬號吧(話說,貌似我之前好像申請過?但是都忘得一干二凈了)。怎麼個刷題法呢,又犯難了,好在我有百度啊,谷歌啊(咳咳,說好的不用搜索引擎呢)。
這時,查出來在某乎上看到一句特別有意思的話,說是有哥們從“兩數之和”開始演算法之路,從此變的一發不可收拾。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富婆哦不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我哩乖乖,有這麼神奇麽。我都不信了,我也在首頁上看到了那個特別閃亮的四個大字“兩數之和”,怎麼一點兒點擊欲都沒有呢。
為了親自感受這個變化過程,我決定一探究竟。這不看不要緊,一看之後,我也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我竟然隱隱的感覺,喲呵,這個題還挺有意思?!
原題如下:
給定一個整數數組 nums 和一個目標值 target,請你在該數組中找出和為目標值的那兩個整數,並返回他們的數組下標。
你可以假設每種輸入只會對應一個答案。但是,你不能重覆利用這個數組中同樣的元素。
示例:
給定 nums = [2, 7, 11, 15], target = 9
因為 nums[0] + nums[1] = 2 + 7 = 9
所以返回 [0, 1]
看到這個題目,可能很多人就會說,這有何難,哐哐一頓敲,兩個for迴圈不就搞定了嗎。看我的解法。(我把 target 設為了 13)
public class Sum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2, 7, 11, 15};
int[] result = sumTwo(arr , 13);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result));
}
private static int[] sumTwo(int[] nums, int target) {
for (int i = 0; i < nums.length - 1; i++) {
for (int j = i + 1; j < nums.length; j++) {
if(nums[i] + nums[j] == target){
return new int[]{i,j};
}
}
}
return null;
}
}
思想就是,外層迴圈從數組第一個元素開始遍歷,把迴圈變數記為 i,那麼內層迴圈 j 從 i+1 就可以了。最後判斷兩個元素之和等於目標值,不就得出相應的數組下標了嗎。
這樣算是沒錯,但是沒有考慮時間複雜度。我們知道兩層迴圈的疊加,會使時間複雜度變為 O(n ^ 2),數據量小的情況下不明顯,數據量大了之後,執行效率就會直線下降(哦不,應該是平方階下降)。
我實在也想不出來什麼好辦法了。好在,力扣有討論區,還有解法區,可以圍觀各路大神的解題思路,還有官方的解法。
果然,發現了更牛逼的演算法。且看,
private static int[] sumTwo(int[] nums, int target) {
Hash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for (int i = 0; i < nums.length; i++) {
if(map.containsKey(target-nums[i])){
return new int[]{map.get(target-nums[i]),i};
}
map.put(nums[i],i);
}
return null;
}
以上的時間複雜度直接變為 O(n)。什麼思路呢。就是利用哈希表,把數組中的元素和它的下標對應起來作為 kv 對。迴圈時,把他們依次放入 hashMap中。然後判斷,map中是否存在 “目標值減去當前key值”這樣的一個 key,存在就返回 。
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比如我存到 map里 一個 key 是 “2”,那我只要找到一個key 是 (13 - 2 = 11)的這樣一個 key,不就正好說明他們的和是 13 嘛。 這兩個數不就是我要找的數嗎,把他們的下標返回就可以了。
這個思路真的是很神奇,我在心中驚呼,真的是騷操作,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大神做不到。
我們看一下用這種方法,程式步驟是怎麼走的。(以和為 13 為例)
數組: [ 2 , 7 , 11 , 15] , target = 13
step1:
key = 2,value = 0,
13 - 2 = 11 ,不存在這個key,就把 (2,0) 放入map中
step2:
key = 7,value = 1,
13 - 7 = 6,不存在這個key,就把 (7,1) 放入map中
step3:
key = 11, value = 2,
13 - 11 = 2 ,可以發現map中已經存在 2 這個key了。
因此,就把 2的下標 0 和 11 的下標 2 返回。
是不是很神奇,首先這個代碼看起來就比上邊的雙層迴圈要高大上許多。其次,時間複雜度也從原來的 O(n^2),變成了 O(n)。
我仿佛打開了演算法的一扇神奇之門(不要笑我,輕噴)。於是,順便把每日 1 題也給做了,拿到 10 個積分,美滋滋。
打卡第一天,希望自己能堅持下去!
開始一件事容易,但是堅持一件事,很難。堅持下去,你就超越了很多人了,共勉!
如果本文對你有用,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學習是枯燥的,也是有趣的。我是「煙雨星空」,歡迎關註,可第一時間接收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