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線程 1.1 多線程介紹 學習多線程之前,我們先要瞭解幾個關於多線程有關的概念。 進程:進程指正在運行的程式。確切的來說,當一個程式進入記憶體運行,即變成一個進程,進程是處於運行過程中的程式,並且具有一定獨立功能。 線程:線程是進程中的一個執行單元,負責當前進程中程式的執行,一個進程中至少有一 ...
1. 多線程
1.1 多線程介紹
學習多線程之前,我們先要瞭解幾個關於多線程有關的概念。
進程:進程指正在運行的程式。確切的來說,當一個程式進入記憶體運行,即變成一個進程,進程是處於運行過程中的程式,並且具有一定獨立功能。
線程:線程是進程中的一個執行單元,負責當前進程中程式的執行,一個進程中至少有一個線程。一個進程中是可以有多個線程的,這個應用程式也可以稱之為多線程程式。
簡而言之:一個程式運行後至少有一個進程,一個進程中可以包含多個線程
什麼是多線程呢?即就是一個程式中有多個線程在同時執行。
通過下圖來區別單線程程式與多線程程式的不同:
單線程程式:即,若有多個任務只能依次執行。當上一個任務執行結束後,下一個任務開始執行。如,去網吧上網,網吧只能讓一個人上網,當這個人下機後,下一個人才能上網。
多線程程式:即,若有多個任務可以同時執行。如,去網吧上網,網吧能夠讓多個人同時上網。
1.2 程式運行原理
分時調度
所有線程輪流使用 CPU 的使用權,平均分配每個線程占用 CPU 的時間。
搶占式調度
優先讓優先順序高的線程使用 CPU,如果線程的優先順序相同,那麼會隨機選擇一個(線程隨機性),Java使用的為搶占式調度。
1.2.1 搶占式調度詳解
大部分操作系統都支持多進程併發運行,現在的操作系統幾乎都支持同時運行多個程式。比如:現在我們上課一邊使用編輯器,一邊使用錄屏軟體,同時還開著畫圖板,dos視窗等軟體。此時,這些程式是在同時運行,”感覺這些軟體好像在同一時刻運行著“。
實際上,CPU(中央處理器)使用搶占式調度模式在多個線程間進行著高速的切換。對於CPU的一個核而言,某個時刻,只能執行一個線程,而 CPU的在多個線程間切換速度相對我們的感覺要快,看上去就是在同一時刻運行。
其實,多線程程式並不能提高程式的運行速度,但能夠提高程式運行效率,讓CPU的使用率更高。
1.3 主線程
回想我們以前學習中寫過的代碼,當我們在dos命令行中輸入java空格類名回車後,啟動JVM,並且載入對應的class文件。虛擬機並會從main方法開始執行我們的程式代碼,一直把main方法的代碼執行結束。如果在執行過程遇到迴圈時間比較長的代碼,那麼在迴圈之後的其他代碼是不會被馬上執行的。如下代碼演示:
class Demo{ String name; Demo(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void show() { for (int i=1;i<=10000 ;i++ ) { System.out.println("name="+name+",i="+i); } } } class Thread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mo d = new Demo("小強"); Demo d2 = new Demo("旺財"); d.show(); d2.show();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若在上述代碼中show方法中的迴圈執行次數很多,這時在d.show();下麵的代碼是不會馬上執行的,並且在dos視窗會看到不停的輸出name=小強,i=值,這樣的語句。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是:jvm啟動後,必然有一個執行路徑(線程)從main方法開始的,一直執行到main方法結束,這個線程在java中稱之為主線程。當程式的主線程執行時,如果遇到了迴圈而導致程式在指定位置停留時間過長,則無法馬上執行下麵的程式,需要等待迴圈結束後能夠執行。
那麼,能否實現一個主線程負責執行其中一個迴圈,再由另一個線程負責其他代碼的執行,最終實現多部分代碼同時執行的效果?
能夠實現同時執行,通過Java中的多線程技術來解決該問題。
1.4 Thread類
該如何創建線程呢?通過API中搜索,查到Thread類。通過閱讀Thread類中的描述。Thread是程式中的執行線程。Java 虛擬機允許應用程式併發地運行多個執行線程。
構造方法
常用方法
繼續閱讀,發現創建新執行線程有兩種方法。
一種方法是將類聲明為 Thread 的子類。該子類應重寫 Thread 類的 run 方法。創建對象,開啟線程。run方法相當於其他線程的main方法。
另一種方法是聲明一個實現 Runnable 介面的類。該類然後實現 run 方法。然後創建Runnable的子類對象,傳入到某個線程的構造方法中,開啟線程。
1.5 創建線程方式一繼承Thread類
創建線程的步驟:
1 定義一個類繼承Thread。
2 重寫run方法。
3 創建子類對象,就是創建線程對象。
4 調用start方法,開啟線程並讓線程執行,同時還會告訴jvm去調用run方法。
測試類
public class Demo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創建自定義線程對象 MyThread mt = new MyThread("新的線程!"); //開啟新線程 mt.start(); //在主方法中執行for迴圈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main線程!"+i); } } }
自定義線程類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定義指定線程名稱的構造方法 public MyThread(String name) { //調用父類的String參數的構造方法,指定線程的名稱 super(name); } /** * 重寫run方法,完成該線程執行的邏輯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getName()+":正在執行!"+i); } } }
思考:線程對象調用 run方法和調用start方法區別?
線程對象調用run方法不開啟線程。僅是對象調用方法。線程對象調用start開啟線程,並讓jvm調用run方法在開啟的線程中執行。
1.5.1 繼承Thread類原理
我們為什麼要繼承Thread類,並調用其的start方法才能開啟線程呢?
繼承Thread類:因為Thread類用來描述線程,具備線程應該有功能。那為什麼不直接創建Thread類的對象呢?如下代碼:
Thread t1 = new Thread(); t1.start();//這樣做沒有錯,但是該start調用的是Thread類中的run方法,而這個run方法沒有做什麼事情,更重要的是這個run方法中並沒有定義我們需要讓線程執行的代碼。
創建線程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建立程式單獨的執行路徑,讓多部分代碼實現同時執行。也就是說線程創建並執行需要給定線程要執行的任務。
對於之前所講的主線程,它的任務定義在main函數中。自定義線程需要執行的任務都定義在run方法中。
Thread類run方法中的任務並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只有重寫這個run方法。既然Thread類已經定義了線程任務的編寫位置(run方法),那麼只要在編寫位置(run方法)中定義任務代碼即可。所以進行了重寫run方法動作。
1.5.2 多線程的記憶體圖解
多線程執行時,到底在記憶體中是如何運行的呢?
以上個程式為例,進行圖解說明:
多線程執行時,在棧記憶體中,其實每一個執行線程都有一片自己所屬的棧記憶體空間。進行方法的壓棧和彈棧。
當執行線程的任務結束了,線程自動在棧記憶體中釋放了。但是當所有的執行線程都結束了,那麼進程就結束了。
1.5.3 獲取線程名稱
開啟的線程都會有自己的獨立運行棧記憶體,那麼這些運行的線程的名字是什麼呢?該如何獲取呢?既然是線程的名字,按照面向對象的特點,是哪個對象的屬性和誰的功能,那麼我們就去找那個對象就可以了。查閱Thread類的API文檔發現有個方法是獲取當前正在運行的線程對象。還有個方法是獲取當前線程對象的名稱。既然找到了,我們就可以試試。
Thread.currentThread()獲取當前線程對象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獲取當前線程對象的名稱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繼承Thread MyThread(String name){ super(name); } //覆寫其中的run方法 public void run(){ for (int i=1;i<=2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i="+i); } } } class Thread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創建兩個線程任務 MyThread d = new MyThread(); MyThread d2 = new MyThread(); d.run();//沒有開啟新線程, 在主線程調用run方法 d2.start();//開啟一個新線程,新線程調用run方法 } }
通過結果觀察,原來主線程的名稱:main;自定義的線程:Thread-0,線程多個時,數字順延。如Thread-1......
進行多線程編程時,不要忘記了Java程式運行是從主線程開始,main方法就是主線程的線程執行內容。
1.6 創建線程方式—實現Runnable介面
創建線程的另一種方法是聲明實現 Runnable 介面的類。該類然後實現 run 方法。然後創建Runnable的子類對象,傳入到某個線程的構造方法中,開啟線程。
為何要實現Runnable介面,Runable是啥玩意呢?繼續API搜索。
查看Runnable介面說明文檔:Runnable介面用來指定每個線程要執行的任務。包含了一個 run 的無參數抽象方法,需要由介面實現類重寫該方法。
介面中的方法
Thread類構造方法
創建線程的步驟。
1、定義類實現Runnable介面。
2、覆蓋介面中的run方法。。
3、創建Thread類的對象
4、將Runnable介面的子類對象作為參數傳遞給Thread類的構造函數。
5、調用Thread類的start方法開啟線程。
代碼演示:
public class Demo0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創建線程執行目標類對象 Runnable runn = new MyRunnable(); //將Runnable介面的子類對象作為參數傳遞給Thread類的構造函數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runn);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runn); //開啟線程 thread.start(); thread2.start();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main線程:正在執行!"+i); } } }
自定義線程執行任務類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定義線程要執行的run方法邏輯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我的線程:正在執行!"+i); } } }
1.6.1 實現Runnable的原理
為什麼需要定一個類去實現Runnable介面呢?繼承Thread類和實現Runnable介面有啥區別呢?
實現Runnable介面,避免了繼承Thread類的單繼承局限性。覆蓋Runnable介面中的run方法,將線程任務代碼定義到run方法中。
創建Thread類的對象,只有創建Thread類的對象才可以創建線程。線程任務已被封裝到Runnable介面的run方法中,而這個run方法所屬於Runnable介面的子類對象,所以將這個子類對象作為參數傳遞給Thread的構造函數,這樣,線程對象創建時就可以明確要運行的線程的任務。
1.6.2 實現Runnable的好處
第二種方式實現Runnable介面避免了單繼承的局限性,所以較為常用。實現Runnable介面的方式,更加的符合面向對象,線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線程對象,一部分線程任務。繼承Thread類,線程對象和線程任務耦合在一起。一旦創建Thread類的子類對象,既是線程對象,有又有線程任務。實現runnable介面,將線程任務單獨分離出來封裝成對象,類型就是Runnable介面類型。Runnable介面對線程對象和線程任務進行解耦。
1.7 線程的匿名內部類使用
使用線程的內匿名內部類方式,可以方便的實現每個線程執行不同的線程任務操作。
方式1:創建線程對象時,直接重寫Thread類中的run方法
new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x = 0; x < 40; x++)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X...." + x); } } }.start();
方式2:使用匿名內部類的方式實現Runnable介面,重新Runnable介面中的run方法
Runnable r = new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x = 0; x < 40; x++)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Y...." + x); } } }; new Thread(r).start();
2. 線程池
2.1 線程池概念
線程池,其實就是一個容納多個線程的容器,其中的線程可以反覆使用,省去了頻繁創建線程對象的操作,無需反覆創建線程而消耗過多資源。
我們詳細的解釋一下為什麼要使用線程池?
在java中,如果每個請求到達就創建一個新線程,開銷是相當大的。在實際使用中,創建和銷毀線程花費的時間和消耗的系統資源都相當大,甚至可能要比在處理實際的用戶請求的時間和資源要多的多。除了創建和銷毀線程的開銷之外,活動的線程也需要消耗系統資源。如果在一個jvm里創建太多的線程,可能會使系統由於過度消耗記憶體或“切換過度”而導致系統資源不足。為了防止資源不足,需要採取一些辦法來限制任何給定時刻處理的請求數目,儘可能減少創建和銷毀線程的次數,特別是一些資源耗費比較大的線程的創建和銷毀,儘量利用已有對象來進行服務。
線程池主要用來解決線程生命周期開銷問題和資源不足問題。通過對多個任務重覆使用線程,線程創建的開銷就被分攤到了多個任務上了,而且由於在請求到達時線程已經存在,所以消除了線程創建所帶來的延遲。這樣,就可以立即為請求服務,使用應用程式響應更快。另外,通過適當的調整線程中的線程數目可以防止出現資源不足的情況。
2.2 使用線程池方式--Runnable介面
通常,線程池都是通過線程池工廠創建,再調用線程池中的方法獲取線程,再通過線程去執行任務方法。
Executors:線程池創建工廠類
public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返回線程池對象
ExecutorService:線程池類
Future<?> submit(Runnable task):獲取線程池中的某一個線程對象,並執行
Future介面:用來記錄線程任務執行完畢後產生的結果。線程池創建與使用
使用線程池中線程對象的步驟:
創建線程池對象
創建Runnable介面子類對象
提交Runnable介面子類對象
關閉線程池
代碼演示:
public class ThreadPool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創建線程池對象 ExecutorService 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2);//包含2個線程對象 //創建Runnable實例對象 MyRunnable r = new MyRunnable(); //自己創建線程對象的方式 //Thread t = new Thread(r); //t.start(); ---> 調用MyRunnable中的run() //從線程池中獲取線程對象,然後調用MyRunnable中的run() service.submit(r); //再獲取個線程對象,調用MyRunnable中的run() service.submit(r); service.submit(r); //註意:submit方法調用結束後,程式並不終止,是因為線程池控制了線程的關閉。將使用完的線程又歸還到了線程池中 //關閉線程池 //service.shutdown(); } }
Runnable介面實現類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我要一個教練"); try { Thread.sleep(2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教練來了: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教我游泳,交完後,教練回到了游泳池"); } }
2.3 使用線程池方式—Callable介面
Callable介面:與Runnable介面功能相似,用來指定線程的任務。其中的call()方法,用來返回線程任務執行完畢後的結果,call方法可拋出異常。
ExecutorService:線程池類
<T> Future<T> submit(Callable<T> task):獲取線程池中的某一個線程對象,並執行線程中的call()方法
Future介面:用來記錄線程任務執行完畢後產生的結果。線程池創建與使用
使用線程池中線程對象的步驟:
創建線程池對象
創建Callable介面子類對象
提交Callable介面子類對象
關閉線程池
代碼演示:
public class ThreadPool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創建線程池對象 ExecutorService 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2);//包含2個線程對象 //創建Callable對象 MyCallable c = new MyCallable(); //從線程池中獲取線程對象,然後調用MyRunnable中的run() service.submit(c); //再獲取個教練 service.submit(c); service.submit(c); //註意:submit方法調用結束後,程式並不終止,是因為線程池控制了線程的關閉。將使用完的線程又歸還到了線程池中 //關閉線程池 //service.shutdown(); } }
Callable介面實現類,call方法可拋出異常、返回線程任務執行完畢後的結果
public class MyCallable implements Callable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call()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我要一個教練:call"); Thread.sleep(2000); System.out.println("教練來了: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教我游泳,交完後,教練回到了游泳池"); return null; } }
2.4 線程池練習:返回兩個數相加的結果
要求:通過線程池中的線程對象,使用Callable介面完成兩個數求和操作
Future介面:用來記錄線程任務執行完畢後產生的結果。線程池創建與使用
V get() 獲取Future對象中封裝的數據結果
代碼演示:
public class ThreadPool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 { //創建線程池對象 ExecutorService threadPool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2); //創建一個Callable介面子類對象 //MyCallable c = new MyCallable(); MyCallable c = new MyCallable(100, 200); MyCallable c2 = new MyCallable(10, 20); //獲取線程池中的線程,調用Callable介面子類對象中的call()方法, 完成求和操作 //<Integer> Future<Integer> submit(Callable<Integer> task) // Future 結果對象 Future<Integer> result = threadPool.submit(c); //此 Future 的 get 方法所返回的結果類型 Integer sum = result.get(); System.out.println("sum=" + sum); //再演示 result = threadPool.submit(c2); sum = result.get(); System.out.println("sum=" + sum); //關閉線程池(可以不關閉) } }
Callable介面實現類
public class MyCallable implements Callable<Integer> { //成員變數 int x = 5; int y = 3; //構造方法 public MyCallable(){ } public MyCallable(int x, int y){ this.x = x; this.y = y; } @Override public Integer call()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x+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