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設計:具體任務主要是確定資料庫在存儲設備上的存儲結構及存取方法, 因DBMS的不同還可能包括建立索引和聚集,以及物理塊大小、緩衝區個 數和大小、數據壓縮的選擇等。 ...
一、資料庫設計概述
資料庫的生命周期
資料庫設計的目標:
- 滿足應用功能需求(存、取、刪、改),
- 良好的數 據庫性能(數據的高效率存取和空間的節省 共用性、完整性、一致性、安全保密性)
資料庫設計的內容
資料庫設計的方法
- 直觀設計法( 最原始的資料庫設計方法)
- 規範設計法:(新奧爾良設計方法: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 ; 基於E-R模型的資料庫設計方法 ;基於第三範式的設計方法,是一類結構化設計方法)
- 電腦輔助設計法( 輔助軟體工程工具)
資料庫設計的過程
二、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需求分析(資料庫設計的起點)
- 目標:是瞭解與分析用戶的信息及應用處理的要求,並將結果按一定格式整理 而形成需求分析報告。
- 作用:該分析報告是後續概念設計、邏輯設計、物理設計、資料庫建立與維護的依據。
需求分析的步驟:
- 確定資料庫範圍(資料庫的第一項工作)
- 應用過程分析---瞭解並分析數據與數據處理間的關係
- 收集與分析數據
- 編寫需求分析報告
********************確定資料庫範圍(資料庫的第一項工作)**************
(1)有效地利用電腦設備及資料庫系統的潛在能力; (2)提高資料庫的應變能力; (3)避免應用過程中對資料庫做太多或太大的修改; (4)延長資料庫的生命周期。
********************應用過程分析********************************************
應用過程分析的結果是資料庫結構設計的重要依據
(1)用到哪些數據; (2)數據使用的順序; (3)對數據作何處理和處理的策略以及結果;
******************************收集與分析數據*******************************
數據收集與分析的任務是瞭解並分析數據的組成格式及操作特征,每個數 據元素的語義及關係等,並將它們收集起來整理歸檔。
分析內容:
靜態結構 --- 不施加應用操作於其上時數據的原始狀況(數據的( 靜態結構 )是指不施加應用操作於其上時數據的原始狀況, 這可通過數據分類表和數據元素表進行說明)
- 數據分類表:用於數據的總體描述
- 數據元素表:指通常意義下的數據項或屬性
動態結構 ---將應用操作施加於數據之上後數據的狀況
- 任務分類表:一個任務指為完成某一特定處理功能的相對獨立的操作序列
- 數據特征操作表:用以描述任務和數據之間的關係,它包括不同任務對數據執行不 同操作的頻率
數據約束 ---使用數據時的特殊要求
- 1)數據的安全保密性
- 2)數據的完整性
- 3)響應時間
- 4)數據恢復
**************************編寫需求分析報告*****************************
概念結構設計(概念模型):獨立於任何軟體與硬體 主要目標:最大限度的滿足應用需求
- 實體分析法 (自頂向下法)
- 屬性綜合法 (自底向上法)
- 概念模型 (自頂向下)
邏輯結構設計:目標將概念模型轉換為等價的、併為特定DBMS所支持數據模 型的結構
物理設計:具體任務主要是確定資料庫在存儲設備上的存儲結構及存取方法, 因DBMS的不同還可能包括建立索引和聚集,以及物理塊大小、緩衝區個 數和大小、數據壓縮的選擇等。
資料庫實施:
- 載入數據(收集、分類、整理、校驗、輸入等)
- 應用程式 設計
- 資料庫試 運行:有利於工作人員掌握並熟悉系統; 有利於正式運行時避免人為的操作不當等損害。
資料庫運行與維護:保證資料庫的正常運行;系統維護中最困難的工作是 資料庫重組與重構。
三、關係資料庫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