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中旬,我參加了北航電腦學院吳際老師的課程團隊開設的《軟體能力培養之面向對象設計與構造師資培訓》,本想在培訓結束之際寫出這篇博客,但拖延症又犯了。博客園的賬號已經申請N年了,本想好好使用,但回頭就擱置了。所以說有的事情如果當下能做就應立刻行為,當下不做,以後可能就做不了了。藉此契機,正 ...
2018年7月中旬,我參加了北航電腦學院吳際老師的課程團隊開設的《軟體能力培養之面向對象設計與構造師資培訓》,本想在培訓結束之際寫出這篇博客,但拖延症又犯了。博客園的賬號已經申請N年了,本想好好使用,但回頭就擱置了。所以說有的事情如果當下能做就應立刻行為,當下不做,以後可能就做不了了。藉此契機,正式開始博客園之旅,督促自己學習。
關於培訓的內容,另外幾位老師介紹地非常清楚,我的總結能力一般,就不班門弄斧了,引用他們的鏈接,供大家參考。
吳老師的博客:www.cnblogs.com/wuling129/p/9321882.html
郭老師的博客:https://www.cnblogs.com/guofeng-ncut/p/9322314.html
賈老師的總結:https://www.cnblogs.com/jiaweifeng/p/9322870.html
這裡我主要寫一下自己的感想。
在我看來,此次培訓有兩個特點:一是體系化,二是落地。體系化主要表現在課程實踐和培訓內容上,培訓內容包括軟體能力的解析、課程知識體系分析、實驗體系分析、作業體系分析、助教團隊介紹和系統的作業評定方法,此外還有課程的專業知識如多線程及線程安全、設計質量訓練和規格化設計等內容。整個體繫結構嚴謹,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沒有對軟體能力的認識,就無法確定教學目標;沒有知識體系,就無法構成課程;有了實驗體系,學生才能更好掌握知識;有了作業體系,學生才能加深理解並真正掌握知識;只有前面的體系,無法保證教學過程的實施,只有加入了助教團隊和作業評定方法,才能真正地在教學中發揮激勵和獎懲作用。落地是吳老師在培訓期間多次強調的重點,我對這個詞的理解是只有真正能夠實際使用的課程設計才是好的課程設計。
培訓中的作業體系也令我印象深刻。課程中伴隨的作業不是普通的作業,而是有詳細指導書,有測試用例,需提交,能測試的作業。其中第2次的作業指導書就有8頁,第3次作業的指導書在上一次作業基礎上又加了10頁說明。從中也足以讓我認識到自身從教學到專業能力的不足,以後還要努力進步。
結合我們學院的情況,我有一個初步的構思,在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嘗試一下,結合學院、課程和自身的實際情況,我計劃在作業設計上進行改進,其他方面暫時保持原樣。通過增量式迭代的方式,在一學期內完成一個案例的設計和實現,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面向對象,同時能夠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任務結合理論講解的順序同步進行,案例在圖書借閱管理系統、線上考試系統和課後綜合案例中選擇其一。
最後,對北航面向對象設計與構造課程團隊的吳老師、榮老師和孫老師以及助教團隊表示感謝,對分享博客的老師們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