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 C/S(client server) B/S(browser server) 網頁製作 + 技術棧: PhotoShop、HTML、CSS 第二階段: 從靜態到動態,從後端到前端 前端開發工程師 前後端分離 + 後臺: 完成數據的分析和業務邏輯編寫(包含API介面編寫) + 前端: 網頁 ...
01-淺談前端發展史
- 第一階段:C/S(client server)->B/S(browser server) 網頁製作
- 技術棧:PhotoShop、HTML、CSS
- 第二階段:從靜態到動態,從後端到前端 前端開發工程師 前後端分離
- 後臺:完成數據的分析和業務邏輯編寫(包含API介面編寫)
- 前端:網頁製作、JS交互效果、數據的交互和綁定
- 技術棧:JavaScript、Ajax(跨域技巧)、jQuery...
- 第三階段:從前端到全端(從PC端到移動端)
- H5、CSS3、響應式佈局開發、Zepto、Hybrid(混合APP開發)、微信小程式...
- 第四階段:從全端到全棧
- 全棧開發:前後端都可以開發(嚴格意義上講,一種語言完成前後端開發)
- 技術棧:Node(基於JS編程語言開發服務端程式)、Express/Koa...
為了迎合日益發展的前端開發,JS中誕生很多有助於開發、維護、提高性能的框架:Vue、React、Angular、webpack...
展望WEB4.0時代,VR/AR元年,前端需要Canvas/webGL...
02-前端常用的IDE
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集成開發環境)
- 網頁三劍客(Adobe Dreamweaver/Fireworks[PhotoShop]/Flash)
- Sublime Text
- HBuilder
- Webstorm
- Atom
- Vim
Visual Studio Code
關於瀏覽器的內核和引擎
- Webkit內核(
V8引擎
):大部分瀏覽器- Google Chrome/Safari/Opera/大部分國產和手機瀏覽器
- Gecko內核(
Mozilla Firefox
):火狐 - Presto內核
- Trident排版引擎(
Internet Explorer
):IE KHTML排版引擎
W3C:
萬維網聯盟,指定編程語言的規範與標準
- 開發者按照規範編寫代碼,瀏覽器開發商也會開發一套按照規範把代碼渲染成頁面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內核或者引擎)
瀏覽器內核的作用:
按照一定的規範,把代碼基於GPU(顯卡)繪製出對應的圖形和頁面等- 為啥會出現瀏覽器相容:?
- 1.部分瀏覽器會提前開發一些更好的功能,後期這些功能會被收錄到W3C規範中,但是在收錄之前,會存在一定的相容性
- 2.各個瀏覽器廠商,為了突出自己的獨特性,用其他方法實現了W3C規範中的功能
大部分網站都已放棄IE8及更低版本瀏覽器(例如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