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碟,提供持久的數據存儲,它不像我們的記憶體,如果突然斷電了,在記憶體中的數據一般都會被丟掉了,記憶體中的數據在保存的時候,會被寫到硬碟裡面,磁碟也是一種I/O設備。 我們都知道磁碟分區完成之後,還要進行格式化,這個格式化操作就是指定文件系統,文件系統的本質就是對一個存儲設備上的元數據和數據就行組織,最終 ...
磁碟,提供持久的數據存儲,它不像我們的記憶體,如果突然斷電了,在記憶體中的數據一般都會被丟掉了,記憶體中的數據在保存的時候,會被寫到硬碟裡面,磁碟也是一種I/O設備。
我們都知道磁碟分區完成之後,還要進行格式化,這個格式化操作就是指定文件系統,文件系統的本質就是對一個存儲設備上的元數據和數據就行組織,最終把數據有組織的放在可以長期存儲的設備中。
本次博客主要是介紹可linux中的磁碟分區和文件系統管理。
磁碟的介面類型:
IDE:一種較老的介面技術,價格低廉,相容性強,傳輸速度可達133MB/s;
SCSI:主要應用於中、高端伺服器中,支持熱拔插,價格較高,其中UltraSCSI可達320MB/S,UltraSCSI640可達640MB/S;
SCSI介面
SATA:主要用於PC上,串口硬碟,可達6gbps;
SAS:是一種串列鏈接的SCSI介面技術,向下相容SATA,速度快;
USB:一種便攜的存儲設備,USB3.0理論最大傳輸速度可達500MB/s,現在最新的USB3.1Gen 2最高可達10Gbps。
並口和串口的區別:
並口:同一線纜可以接多塊設備,IDE和SCSI為並口硬碟;
串口:同一線纜只可以接一個設備,SATA、SAS和USB為串口,抗干擾能力強。
我們都知道作為linux的哲學思想之一,一切皆文件,在linux中使用設備文件來標識不同的硬碟,也就是設備的訪問介面,在Linux中I/O設備分為2倍,字元設備和塊設備,基於不同的功能進行分類的:
(1)字元設備:線性訪問的,數據的交換單位是“字元”,提供的連續的數據流,不支持隨機存取,舉例來說,鍵盤、數據機都是典型的字元設備;
(2)塊設備:可以提供隨機訪問,數據交換的單位是“塊”,硬碟、CD-ROM驅動器都是典型的塊設備,應用可以定址磁碟上的任何位置,並讀取數據。
在Linux系統中,c代表字元設備,b為塊設備(紅色部分標識)。
後面黃色標註的兩行為設備號:
主設備號:左列,區分設備類型,用於標明設備所需要的驅動程式;
次設備號:右列,區分同種類型下的不同的設備。
mknod命令
mknod可以創建設備文件,格式如下:
mknod [OPTION]... NAME TYPE [MAJOR MINOR] 選項: -m MODE:創建後的設備文件的訪問許可權
mknod /dev/ttyUSB32 c 188 32
linux的設備文件都是放在/dev目錄下的,應用程式可以通過這些設備文件完成都設備的讀寫等操作。之前寫過設備都有主次設備號,linux有約定俗成的編號,如硬碟的主設備號在centos6和7中為8:
根據介面類型的不同,設備的文件名命令也有一些規定,在centos如下:
在引用設備的時候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
1.設備文件名,也就是/dev目錄下的文件名;
2.系統捲標(volume label);
3.UUID,唯一表示碼,能夠唯一的表示一個設備。
MBR和GPT
一塊磁碟是可以被分割成多個分區,從Windows的角度來看,就是C,D,E分區。磁碟分區的方式有MBR和GPT。
MBR(Master Boot Record)
總共大小為512位元組,存在於磁碟的第0個扇區。
446bytes:引導啟動操作系統的程式;
64bytes:分區表,每16bytes標識一個分區,一共能夠有4個主分區,但是如果想劃分更多的區,可以指定擴展分區,比如分為3個主分區,一個擴展分區,而擴展分區可以劃分為若幹個邏輯分區。
綜上所述,如果使用MBR分區,就必須至少有一個擴展分區,然後將擴展分區分成邏輯分區,邏輯分區的序號從5開始。
GPT(GUID Partition Table):
MBR是另一種分區方式:
1):GPT分區表中最多可以支持128個主分區
2):突破了MBR單個分區只能是2.2T的限制,最大支持1EB容量
在GPT中主分區、擴展分區和模糊分區的概念就淡化了很多。
分區工具
fidisk
1.查看磁碟分區
fdisk -l device...:查看指定磁碟設備的分區情況
2.管理分區
fdisk為MBR方式的分區工具,提供了互動式的介面來管理分區所有的操作,都是在記憶體中完成的,當使用w保存的時候,才真正去創建或修改分區。
fdisk device
我們來試試,可以看到使用fdisk加設備名,就進入到了一個互動式的界面,輸入m即可獲得幫助: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b 歡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 更改將停留在記憶體中,直到您決定將更改寫入磁碟。 使用寫入命令前請三思。 Device does not contain a recognized partition table 使用磁碟標識符 0x3918c6ef 創建新的 DOS 磁碟標簽。 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m 命令操作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刪除已有分區 g create a new empty GPT partition table G create an IRIX (SGI) partition table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列出已知的分區類型 m print this menu <=======查看幫助信息 n add a new partition <=======創建新的分區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顯示現有分區信息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不保存退出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修改分區類型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保存並退出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舉個例子:現在新加了一塊120G的磁碟,分為3個主分區,每個區20G,餘下的空間都給擴展分區並添加一個20G的邏輯分區。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b 歡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 更改將停留在記憶體中,直到您決定將更改寫入磁碟。 使用寫入命令前請三思。 Device does not contain a recognized partition table 使用磁碟標識符 0x3918c6ef 創建新的 DOS 磁碟標簽。 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n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p): p 分區號 (1-4,預設 1):1 起始 扇區 (2048-251658239,預設為 2048): 將使用預設值 2048 Last 扇區, +扇區 or +size{K,M,G} (2048-251658239,預設為 251658239):+20G 分區 1 已設置為 Linux 類型,大小設為 20 GiB 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n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1 primary, 0 extended, 3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p): p 分區號 (2-4,預設 2):2 起始 扇區 (41945088-251658239,預設為 41945088): 將使用預設值 41945088 Last 扇區, +扇區 or +size{K,M,G} (41945088-251658239,預設為 251658239):+20G 分區 2 已設置為 Linux 類型,大小設為 20 GiB 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n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2 primary, 0 extended, 2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p): p 分區號 (3,4,預設 3): 起始 扇區 (83888128-251658239,預設為 83888128): 將使用預設值 83888128 Last 扇區, +扇區 or +size{K,M,G} (83888128-251658239,預設為 251658239):+20G 分區 3 已設置為 Linux 類型,大小設為 20 GiB 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n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3 primary, 0 extended, 1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e): e 已選擇分區 4 起始 扇區 (125831168-251658239,預設為 125831168): 將使用預設值 125831168 Last 扇區, +扇區 or +size{K,M,G} (125831168-251658239,預設為 251658239): 將使用預設值 251658239 分區 4 已設置為 Extended 類型,大小設為 60 GiB 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n All primary partitions are in use 添加邏輯分區 5 起始 扇區 (125833216-251658239,預設為 125833216): 將使用預設值 125833216 Last 扇區, +扇區 or +size{K,M,G} (125833216-251658239,預設為 251658239):+20G 分區 5 已設置為 Linux 類型,大小設為 20 GiB
查看分區情況:
[root@localhost ~]# fdisk -l /dev/sdb 磁碟 /dev/sdb:128.8 GB, 128849018880 位元組,251658240 個扇區 Units = 扇區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區大小(邏輯/物理):512 位元組 / 512 位元組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位元組 / 512 位元組 磁碟標簽類型:dos 磁碟標識符:0x3918c6ef 設備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41945087 20971520 83 Linux /dev/sdb2 41945088 83888127 20971520 83 Linux /dev/sdb3 83888128 125831167 20971520 83 Linux /dev/sdb4 125831168 251658239 62913536 5 Extended /dev/sdb5 125833216 167776255 20971520 83 Linux
parted
這個工具既可以做MBR的分區,又可以做GPT的分區,主要時候用來做GPT的。
1.查看分區情況:
parted -l device (親測:竟然也可以使用fdisk -l指定設備查看)
2.管理分區
parted也提供了互動式的介面來管理分區,輸入help查看幫助,我們來看一下:
[root@localhost ~]# parted GNU Parted 3.1 使用 /dev/sda Welcome to GNU Parted! Type 'help' to view a list of commands. (parted) help align-check TYPE N check partition N for TYPE(min|opt) alignment help [COMMAND] print general help, or help on COMMAND mklabel,mktable LABEL-TYPE create a new disklabel (partition table) mkpart PART-TYPE [FS-TYPE] START END make a partition name NUMBER NAME name partition NUMBER as NAME print [devices|free|list,all|NUMBER] display the partition table, available devices, free space, all found partitions, or a particular partition quit exit program rescue START END rescue a lost partition near START and END rm NUMBER delete partition NUMBER select DEVICE choose the device to edit disk_set FLAG STATE change the FLAG on selected device disk_toggle [FLAG] toggle the state of FLAG on selected device set NUMBER FLAG STATE change the FLAG on partition NUMBER toggle [NUMBER [FLAG]] toggle the state of FLAG on partition NUMBER unit UNIT set the default unit to UNIT version display the version number and copyright information of GNU Parted (parted)(看起來比fdisk麻煩多了) 我們來舉個例子來說明parted的使用方法: 1)首先選擇要分區的設備,使用select Device
(parted) select /dev/sdc 使用 /dev/sdc
2)選擇分區格式為GPT
mklabel gpt
下麵是命令的使用幫助
(parted) help mklabel mklabel,mktable LABEL-TYPE create a new disklabel (partition table) “標簽類型”是以下任意一項:aix, amiga, bsd, dvh, gpt, mac, msdos, pc98, sun, loop
3)使用mkpart分區時,不需要指定分區的數字標識(在MBR中可能要指定1-4或更多),可以直接給它加上名稱,這說明在GPT分區的情況下,主分區擴展分區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分區的起始點最好從1開始
(parted) mkpart 分區名稱? []? my_data1 文件系統類型? [ext2]? #文件系統先不用管,後面會講到 起始點? 1 # 結束點? 2048 #預設為M
4)這樣一個分區就創建好了,可以使用print查看
(parted) print Model: ATA VMware Virtual I (scsi) Disk /dev/sdc: 53.7G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gpt Disk Flags: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標誌 1 1049kB 2048MB 2047MB my_data1
5)讓我們再來新建一個分區,新建分區的起始點就是上一個分區的結束點
(parted) mkpart 分區名稱? []? my_data2 文件系統類型? [ext2]? 起始點? 2048 結束點? 4096 (parted) (parted) print Model: ATA VMware Virtual I (scsi) Disk /dev/sdc: 53.7G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gpt Disk Flags: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標誌 1 1049kB 2048MB 2047MB my_data1 2 2048MB 4096MB 2048MB my_data2
6)作為linux的哲學思想之一,避免與用戶交互,我們也可以使用以下方式來創建新的分區
(parted) mkpart my_data3 4096 6144 (parted) (parted) print Model: ATA VMware Virtual I (scsi) Disk /dev/sdc: 53.7G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gpt Disk Flags: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標誌 1 1049kB 2048MB 2047MB my_data1 2 2048MB 4096MB 2048MB my_data2 3 4096MB 6144MB 2048MB my_data3
7)parted使用quit退出即生效
(parted) quit 信息: You may need to update /etc/fstab. [root@localhost ~]#以上就是2種比較常用的分區工具了 特別要註意的是,在已經分區並且已經掛載在根文件系統的目錄上的設備,再在這個設備上創建新的分區(比如在擴展分區上創建邏輯分區),內核可能在創建完成後無法直接識別。 可以查看/proc/partitions,確認內核是否已經識別:
[root@localhost ~]# cat /proc/partitions major minor #blocks name 8 16 125829120 sdb 8 17 20971520 sdb1 8 18 20971520 sdb2 8 19 20971520 sdb3 8 20 1 sdb4 8 21 20971520 sdb5 8 32 52428800 sdc 8 33 1998848 sdc1 8 34 1999872 sdc2 8 35 1999872 sdc3 8 0 20971520 sda 8 1 512000 sda1 8 2 20458496 sda2 11 0 4277248 sr0 253 0 16261120 dm-0 253 1 2097152 dm-1 253 2 2097152 dm-2
如果沒有識別可以使用以下兩種方式通知內核強制重讀磁碟分區表:
partx -a device
kpartx -af device
如果命令一次不能成功,請多試幾次。
文件系統的特性
磁碟分區完成之後,還要進行格式化,這個格式化操作就是指定文件系統,文件系統的本質就是對一個存儲設備上的元數據和數據就行組織,最終把數據有組織的放在可以長期存儲的設備中。
傳統的說法是一個分區只能格式化成一種文件系統,但是由於新技術的產生,LVM或者RAID,一個分區可以被格式化成多個文件系統,也可以將多個分區格式格式化成一個文件系統。
數據一般分為實際的數據(實際的數據,一首mp3)和元數據(文件的屬性和許可權等),它們在文件系統中存放的位置是不同的。實際的數據是存儲在data block中,元數據則是存儲在innode中,除此之外還有一個superblock。
superblock:記錄了文件系統的整體信息,包括innode/block的總量、使用量和剩餘量和文件系統的格式等
inode:記錄文件的屬性,一個文件占一個inode,同時也記錄了文件所在的block號
block:實際記錄文件的內容,若文件大小大於block,則占用多個block塊
下麵就來講一下inode和block之間的關係:
1.索引式文件系統
若一個文件的inode號是4,此中存放了其block的位置:2,7,13,15,那麼操作系統讀取數據的時候,就可以根據inode中block的位置一次性將數據讀取出來。
2.鏈式文件系統
和索引式文件系統不同的是蓮式讀取文件方式,常見於U盤的FAT格式,這種文件系統沒有inode的存在,每個block的號碼都記錄在前一個block中。
3.磁碟重組
磁碟重組的目的就是將寫在磁碟中離散的block重新組織一下,將同一個文件的block塊集合在一起,以便於數據的讀取。導致數據離散的原因,一般是由於文件系統使用的時間過長,非常多次的數據的操作,比如刪除、增加和修改的次數很多。
文件系統的類別
Linux的文件系統: ext2(無日誌功能), ext3, ext4, xfs, reiserfs, btrfs
光碟:iso9660
網路文件系統:nfs, cifs
集群文件系統:gfs2, ocfs2
內核級分散式文件系統:ceph
windows的文件系統:vfat, ntfs
偽文件系統:proc, sysfs, tmpfs, hugepagefs
Unix的文件系統:UFS, FFS, JFS
交換文件系統:swap
用戶空間的分散式文件系統:mogilefs, moosefs, glusterfs
linux下的EXT2文件系統
EXT2是一種比較舊的文件系統了,從Centos7開始文件系統已經開始使用了XFS,但是這種使用inode為基礎的文件系統還是要瞭解的,畢竟後面也出現了它的升級版本,EXT3和EXT4。
前面說過inode記錄是文件的許可權和屬性,inode和block在文件系統創建好之後就已經分好了的,但是我們想一想,如果一個硬碟有500G甚至更大,inode和block都放在一起就會顯得不是很合理,數量過大,不容易去管理。所有在EXT2文件系統中在格式化的時候將文件系統分為多個區塊,稱為block group,每個block group都有自己的block/inode/superblock。
下麵我們就來看看一個block group的大致樣子:
在文件系統的最前面有一個Boot Sector,可以安裝開機管理程式,這樣我們就能將不同的開機管理程式安裝在個別的文件系統之前,而不用覆蓋整個磁碟的MBR,這樣就能做出多重開機的環境。
block group的內容:
date block:用來放置文件內容的地方,大小一般為1k、2k、4k,block的大小在格式化之後就不能再改變了,每個block就能存放一個文件的數據。
inode table:記錄了文件的許可權,文件的大小,時間戳,flag或者該文件的真正指向
superblock:block和inode的數量信息,文件系統的時間戳,一個有效比特,該值為0代表已經被掛載,該值為1則沒有被掛載
Filesystem Description:文件系統描述說明,描述了每個block group的開始和結束的block號碼,已經說明瞭superblock\bitmap\inodemap\data block分別在哪個一個block號碼之間。
block bitmap:block點陣圖,記錄block的使用情況,標明瞭哪些block是空的,我們在刪除的文件的時候,會發現很快,刪除文件操作其實就是改變了該文件占用的bitmap的位置為空,block的文件暫時沒有刪除,這就是我們的數據可以被找回的原因
inode bitmap:inode點陣圖,與block bitmap的功能類似,記錄的是使用與未使用的inode號碼。
目錄的Inode
文件系統會給目錄分配至少一個block,inode記錄了許可權和屬性以及分配到的block號,而block則記錄了這個目錄下的文件名與該文件名所占用的inode號碼。
下麵描述讀取一個目錄下文件的流程:
舉例:root讀取/tmp/test.txt文件的過程:
1./的inode:通過掛載點信息找到inode號碼為128的根目錄的inode,取得許可權和block號
2./的block:根據block的號碼,查看block的內容,找到目錄tmp/的文件名和其inode號
3.tmp/的inode:根據inode,獲取許可權信息和block號
4.tmp/的block:查看對應的block的內容,找到test.txt的inode號
5.test.txt的inode號:根據inode,獲取許可權信息和對應的block號
6.test.txt的block:獲取文件的實際內容
日誌式文件系統功能
數據存放區域:inode table,data block
metadata:中介數據,變化次數頻繁,superblock,block bitmap和inode bitmap
新增一個文件的過程:
1.根據目錄文件的inode確定用戶是否有許可權
2.根據inode點陣圖找到沒有使用的inode號,在inode table寫入許可權等信息
3.根據block點陣圖找到沒有使用的block號,在block中寫入實際數據,更新到inode中去
4.更新inode點陣圖和block點陣圖,並更新到superblock中
一般一個完整的新建文件的過程就如上
但是但是出現特殊情況,比如斷電,可能會出現數據僅僅寫到了inode table和block中卻沒有更新inode點陣圖和block點陣圖,也沒有更新superblock,那就導致中介數據和真正存儲數據的內容不一致。
在EXT2中,要使用e2fsck這個工具,要遍歷整個文件系統,!!不敢想象啊!
所以就出現了日誌式文件系統:
在文件系統中又單獨劃分一個區塊,記錄了寫入或修改文件時的信息
1.當要寫入一個文件的時候,就在日誌區塊記錄一下某個文件要寫入了
2.寫入文件的數據,更新metadata數據
3.完成數據和metadate的更新,在日誌記錄區塊當中完成對該文件的記錄
這樣,當發生意外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檢查日誌記錄區塊,查看哪些文件有問題,然後做出校驗即可
EXT2不支持日誌式文件系統,EXT3和EXT4都支持日誌式文件系統,並向下相容EXT2
VFS
VFS(Virtual Filesystem Switch),linux系統通過VFS的核心功能去讀取文件系統。
比如/是使用的是/dev/sda1,其文件系統是ext2格式的,而/home使用的/dev/sda2,其格式為xfs,如果我們現在要讀取/home/Frank,直接cat就行了,我們有指定要用什麼文件系統的模塊去讀取嗎?沒有,這個就是VFS的功能,VFS可以管理所有的filesystem,示意圖如下:
硬鏈接和符號鏈接
硬鏈接和符號鏈接都是都是鏈接文件,用"l"表示
(紅色為符號鏈接標識l,黃色為引用計數)
硬鏈接 指向同一個inode的多個文件路徑 特性:目錄不支持硬鏈接,硬鏈接不支持跨文件系統,創建硬鏈接會增加inode引用計數 創建硬鏈接:
ln 源文件 鏈接文件
我們來看一下如下:
[root@localhost ~]# ls -l /etc/ | grep "fstab" -rw-r--r--. 1 root root 541 7月 16 04:37 fstab為其創建一個鏈接
為其創建一個鏈接
[root@localhost ~]# ln /etc/fstab /tmp/fstab.link
引用計數變為了2
[root@localhost ~]# ls -l /etc/ | grep "fstab" -rw-r--r--. 2 root root 541 7月 16 04:37 fstab
再去看一下/tmp下的鏈接文件
[root@localhost ~]# ls -l /tmp/ | grep "link" -rw-r--r--. 2 root root 541 7月 16 04:37 fstab.link
cat一下內容,因為指向的是inode,所有即使你刪除了源文件,通過符號鏈接還是讀取文件內容:
[root@localhost ~]# cat /tmp/fstab.link # # /etc/fstab # Created by anaconda on Sun Jul 16 04:37:14 2017 # # Accessible filesystems, by reference, are maintained under '/dev/disk' # See man pages fstab(5), findfs(8), mount(8) and/or blkid(8) for more info # /dev/mapper/cl-root / xfs defaults 0 0 UUID=ee087898-527c-41b0-85f6-3880e6bf0b73 /boot xfs defaults 0 0 /dev/mapper/cl-var /var xfs defaults 0 0 /dev/mapper/cl-swap swap swap defaults 0 0
符號鏈接
指向一個文件路徑的另一個文件路徑
特性:符號鏈接與文件兩個各自是獨立的文件,各有自己的inode,對文件創建符號鏈接不會增加引用計數
支持對目錄創建符號鏈接,可以跨文件系統,刪除原文件,符號鏈接指定的路徑就不存在了,此時變成了無效鏈接:
ln -s 源文件 鏈接文件
舉例:在當前目錄下創建文件,並添加內容:
[root@localhost ~]# touch frank.txt [root@localhost ~]# echo "hello" > ./frank.txt [root@localhost ~]# cat frank.txt hello
創建符號鏈接:
[root@localhost ~]# ln -s frank.txt frank.link
查看符號鏈接:
刪除原文件後,符號填充色變黑,原文件名閃爍:
寫了這麼些文件系統的基礎知識,應該可以大致理解文件系統是什麼個東西了,下麵我們就開始介紹如何管理和使用文件系統。
文件系統的管理
文件系統的創建: mkfs 格式1:mkfs.文件系統格式 device
文件系統格式:
mkfs.cramfs mkfs.ext3 mkfs.fat mkfs.msdos mkfs.xfs
mkfs.btrfs mkfs.ext2 mkfs.ext4 mkfs.minix mkfs.vfat
舉例:將/dev/sdb1格式化為ext4格式
[root@localhost ~]# mkfs.ext4 /dev/sdb1 mke2fs 1.42.9 (28-Dec-2013) 文件系統標簽= OS type: Linux 塊大小=4096 (log=2) 分塊大小=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310720 inodes, 5242880 blocks 262144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一個數據塊=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2153775104 160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819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819200, 884736, 1605632, 2654208, 4096000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完成 正在寫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32768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也可以使用:
mkfs -t 文件系統格式 device
舉例:將/dev/sdb1格式化為ext3格式
[root@localhost ~]# mkfs -t ext3 /dev/sdb1 mke2fs 1.42.9 (28-Dec-2013) 文件系統標簽= OS type: Linux 塊大小=4096 (log=2) 分塊大小=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310720 inodes, 5242880 blocks 262144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一個數據塊=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4294967296 160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819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819200, 884736, 1605632, 2654208, 4096000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完成 正在寫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32768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ext系列系統專用管理工具
mke2fs
創建一個ext2或ext3或ext4的文件系統,和mkfs命令類似
mke2fs [OPTIONS] device 常用選項: -t {ext2|ext3|ext4}:指明要創建的文件系統類型 -b {1024|2048|4096}:指明文件系統的塊大小; -L LABEL:指明系統捲標; -j:創建有日誌功能的文件系統ext3; -i #:bytes-per-inode,指明inode與位元組的比率;即每多少位元組創建一個Indode; -N #:直接指明要給此文件系統創建的inode的數量; -m #:指定預留的空間,百分比;
也可以使用-O選項,指定特性,具體指定的各種feature可以使用命令"man 5 ext4"查看
mke2fs -O feature device舉例:
[root@localhost ~]# mke2fs -t ext4 -L my_data /dev/sdb1 mke2fs 1.42.9 (28-Dec-2013) 文件系統標簽=my_data OS type: Linux 塊大小=4096 (log=2) 分塊大小=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310720 inodes, 5242880 blocks 262144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一個數據塊=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2153775104 160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819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819200, 884736, 1605632, 2654208, 4096000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完成 正在寫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32768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e2label 系統捲標的查看與設定 查看:
[root@localhost ~]# e2label /dev/sdb1
my_data
設定:
[root@localhost ~]# e2label /dev/sdb2 mydata2 [root@localhost ~]# [root@localhost ~]# e2label /dev/sdb2 mydata2
tune2fs 調整ext2/ext3/ext4的文件系統的某些屬性,塊大小寫創建之後是不可以改變的
tune2fs [OPTIONS] DEVICE -l:查看super block的信息 修改文件系統的屬性: -j:修改文件系統 -L LABEL:修改捲標 -m #:調整預留空間百分比 -O [^]FEATURE:開啟或關閉某種特性 -o [^]mout_options:開啟或關閉某種預設掛載選項,比如 開啟acl -o acl 或者關閉 -o ^acl
dumpe2fs 查看設備屬性
blkid device blkid -L LABEL:根據LABEL定位設備 blkid -U UUID:根據唯一表示號定位設備
舉例
[root@localhost ~]# blkid /dev/sdb1 /dev/sdb1: LABEL="my_data" UUID="0557dfda-a2ab-4d75-93be-38f84c6663a1" TYPE="ext4"
文件系統檢測工具
因進程意外終止或者系統崩潰的時候,可能會造成文件損壞,此時應該檢查並修複文件系統,建立離線修複。
e2fsck 檢測ext2\ext3\ext4類型的linux文件系統e2fsck [OPTIONS] device -y:對所有問題自動回答yes -f:即使文件系統處於clean狀態,也要強制檢查,clean說明文件系統沒有問題,反之為dirty
fsck
檢查和修改一個linux的文件系統-t fstype:指名文件系統 -a:無須交互而自動修複所有的錯誤 -r:互動式修複
也可以使用以下格式:
[root@localhost ~]# fsck
fsck fsck.cramfs fsck.ext3 fsck.fat fsck.msdos fsck.xfs
fsck.btrfs fsck.ext2 fsck.ext4 fsck.minix fsck.vfat
[root@localhost ~]# fsck.ext2 /dev/sdb1
在centos7上,預設使用的文件系統是xfs,centos6預設不可以格式化分區為xfs文件系統,可以安裝其文件系統驅動,在centos6安裝:
[root@localhost ~]# yum -y install xfsprogs
swap文件系統
linux上的交換分區必須使用獨立的文件系統,system-ID必須是82舉例:現在要把分區sdb5轉換為支持swap文件系統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b 歡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 更改將停留在記憶體中,直到您決定將更改寫入磁碟。 使用寫入命令前請三思。 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t 分區號 (1-5,預設 5):5 Hex 代碼(輸入 L 列出所有代碼):l 0 空 24 NEC DOS 81 Minix / 舊 Linu bf Solaris 1 FAT12 27 隱藏的 NTFS Win 82 Linux 交換 / So c1 DRDOS/sec (FAT- 2 XENIX root 39 Plan 9 83 Linux c4 DRDOS/sec (FAT- 3 XENIX usr 3c PartitionMagic 84 OS/2 隱藏的 C: c6 DRDOS/sec (FAT- 4 FAT16 <32M 40 Venix 80286 85 Linux 擴展 c7 Syrinx 5 擴展 41 PPC PReP Boot 86 NTFS 捲集 da 非文件系統數據 6 FAT16 42 SFS 87 NTFS 捲集 db CP/M / CTOS / . 7 HPFS/NTFS/exFAT 4d QNX4.x 88 Linux 純文本 de Dell 工具 8 AIX 4e QNX4.x 第2部分 8e Linux LVM df BootIt 9 AIX 可啟動 4f QNX4.x 第3部分 93 Amoeba e1 DOS 訪問 a OS/2 啟動管理器 50 OnTrack DM 94 Amoeba BBT e3 DOS R/O b W95 FAT32 51 OnTrack DM6 Aux 9f BSD/OS e4 SpeedStor c W95 FAT32 (LBA) 52 CP/M a0 IBM Thinkpad 休 eb BeOS fs e W95 FAT16 (LBA) 53 OnTrack DM6 Aux a5 FreeBSD ee GPT f W95 擴展 (LBA) 54 OnTrackDM6 a6 OpenBSD ef EFI (FAT-12/16/ 10 OPUS 55 EZ-Drive a7 NeXTSTEP f0 Linux/PA-RISC 11 隱藏的 FAT12 56 Golden Bow a8 Darwin UFS f1 SpeedStor 12 Compaq 診斷 5c Priam Edisk a9 NetBSD f4 SpeedStor 14 隱藏的 FAT16 <3 61 SpeedStor ab Darwin 啟動 f2 DOS 次要 16 隱藏的 FAT16 63 GNU HURD or Sys af HFS / HFS+ fb VMware VMFS 17 隱藏的 HPFS/NTF 64 Novell Netware b7 BSDI fs fc VMware VMKCORE 18 AST 智能睡眠 65 Novell Netware b8 BSDI swap fd Linux raid 自動 1b 隱藏的 W95 FAT3 70 DiskSecure 多啟 bb Boot Wizard 隱 fe LANstep 1c 隱藏的 W95 FAT3 75 PC/IX be Solaris 啟動 ff BBT Hex 代碼(輸入 L 列出所有代碼):82 已將分區“Linux”的類型更改為“Linux swap / Solaris” 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正在同步磁碟。
再來查看sdb的分區情況
[root@localhost ~]# fdisk -l /dev/sdb 磁碟 /dev/sdb:128.8 GB, 128849018880 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