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畢老師的視頻教程中的筆記: 1.類:用class定義的類。定義類就是在定義屬性(變數)和行為(函數(方法))。屬性和行為共同成為類中的成員(成員變數和成員函數)。2.對象:在堆記憶體中用new建立實體。 註意:凡是用於存儲多個數據的就叫實體,實體放在堆記憶體中,例如:數組。eg: class Ca ...
在學習畢老師的視頻教程中的筆記:
1.類:用class定義的類。定義類就是在定義屬性(變數)和行為(函數(方法))。屬性和行為共同成為類中的成員(成員變數和成員函數)。
2.對象:在堆記憶體中用new建立實體。
註意:凡是用於存儲多個數據的就叫實體,實體放在堆記憶體中,例如:數組。
eg: class Car //定義類
{
//成員變數
String color = "red";
int num = 4;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color+".."+num);
}
}
class Car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在用new堆記憶體產生一個實體。也就是對象。
// c 就是一個類類型變數(它在棧記憶體中)。類類型變數指向對象(對象在堆記憶體中)
Car c = new Car(); // 將堆記憶體中實體的地址賦給類類型變數c
}
}
2.1 成員變數和局部變數:
作用範圍:成員變數作用於整個類中。局部變數作用於函數中,或者語句中。
2.2 在記憶體中的位置:
成員變數:在堆記憶體中,因為對象(關鍵字new創建)的存在,才在記憶體中存在。
局部變數:存在棧記憶體中。
3.封裝(Encapsulation)
概念:是指隱藏對象的屬性和實現細節,僅對外提供公共訪問方式。
好處:
將變化隔離。
便於使用。
提高重用性。
提高安全性。
封裝原則:
將不需要對外提供的內容都隱藏起來。
把屬性都隱藏,提供公共方法對其訪問。
4.相關修飾符:
private:私有,許可權修飾符:用於修飾類中的成員(成員變數,成員函數)。私有隻在本類中有效。
eg: private int age; // 將age私有化以後,類以外即使建立了對象也不能直接訪問。如果要訪問,可以提供對應介面:
//命名規範:設置:set+私有變數首字母大寫。
// 獲取:get+私有變數首字母大寫。
private int age;
public void setAge(int a) //帶參數無返回值
{
if(a>0 && a<130)
age = a;
else
System.out.println("Error age!")
}
------------------------------------------------------
public int getAge() //沒參數有返回值
{
return age ;
}
註意:私有僅僅是封裝的一種表現形式。之所以對外提供訪問方式,就是因為可以在訪問方式中加入邏輯判斷等語句。對訪問的數據進行操作,提高代碼健壯性。
5.構造函數:
特點:
函數名與類名相同
不用定義返回值類型
不可以寫return語句
作用:
給對象進行初始化。(對象一建立(類名 變數名 = new 類名())就會調用與之對應的構造函數。)
格式:
類名(){}
註意:
當一個類中沒有定義構造函數時,那麼系統會預設給該類中加入一個空參數的構造函數。(類名() { })
當類中自定義了構造函數後,預設的構造函數就不存在了。
構造函數和一般函數在寫法上有不同。
在運行上也有不同。
構造函數時是在對象一建立就運行,給對象初始化。而一般方法是對象調用才執行,是給對象添加對象具備的功能。
一個對象建立,構造函數只允許一次。而一般方法可以被該對象調用多次。
多個構造函是以重載的形式存在的。
什麼時候定義構造函數呢?
當分析事物時,該事物存在具備一些特性或者行為,那麼將這些內容定義在構造函數中。
6.構造代碼塊:(構造代碼塊中定義的是不同對象共性的初始化內容。)
作用:給對象進行初始化。
對象一建立就運行,優先於構造函數執行。
構造代碼塊和構造函數區別:
構造代碼塊是給所有對象進行統一初始化,而構造函數是給對應的對象初始化。構造代碼塊優先於構造函數執行
格式
{}
7.關鍵字:this
代表本類的對象。(所在函數所屬對象的引用。簡單說:哪個對象在調用this所在的函數,this就代表哪個對象。eg: p.類名(); //那麼this就是p)
this的應用:當定義類中功能時,該函數內部要用到調用該函數的對象時,這是用this來表示這個對象。
this關鍵字子啊構造函數間的調用:
person(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調用構造函數,相當於p(name) ->new person(name);
this.age = age;
}
註意:this();只能放在構造函數的第一行(因為初始化動作要先執行。)
8.關鍵字:static(靜態)
用法:是一個修飾符,用於修飾成員(成員變數,成員函數)。
當成員被靜態修飾後(static 成員),就多了一個調用方式,除了可以被對象調用外,還可以直接被類名調用。(類名.靜態成員)
static特點:
1.隨著類的載入而載入。(就是創建一個方法區(共用區或者數據區)。)也就是說:靜態會隨著類的消失而消失。說明它的生命周期最長。
2.優先於對象存在。(明確一點:靜態是先存在,對象是後存在的。)
3.被所有對象共用。
4.可以直接被類名所調用。
實例變數(成員變數)和類變數(靜態的成員變數)的區別:
->1.存放位置:
類變數隨著類的載入而存在於方法區中。
實例變數隨著對象的建立而存在於堆記憶體中。
->2.生命周期:
類變數生命周期最長,隨著類的消失而消失。
實例變數生命周期隨著對象的消失而消失。
靜態使用註意事項:
->1.靜態方法只能訪問靜態成員(static)。非靜態方法既可以訪問靜態也可以訪問非靜態。
->2.靜態方法中不可以定義this,super關鍵字。因為靜態優先於對象存在。所以靜態方法中不可以出現this。
->3.主函數是靜態的。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主函數:是一個特殊的函數,作為程式的入口,可以被JVM調用。
主函數的定義:
public:代表著該函數訪問許可權是最大的。
static:代表主函數隨著類的載入就已經存在了。、
void:主函數沒有具體的返回值。
main:不是關鍵字,但是是一個特殊的單詞,可以被JVM識別。
String[] args:函數的參數。參數類型是一個數組,該數組中的元素是字元串。字元串類型的數組。
args是數組名,String是數組元素類型。
主函數是固定格式的:JVM識別。
JVM在調用主函數時,傳入的是new String[x],x表示參數個數。(String [] args = new String[x ])。
靜態有利有弊:
->利處:對對象的共用數據進行單獨空間的存儲,節省空間。沒有必要每個對象中都存儲一份。可以直接被類名調用。
->弊端:生命周期過長。訪問出現局部性。(靜態雖好,只能訪問靜態。)
什麼使用靜態?
要從兩方面下手:
因為靜態修飾的內容有成員變數和函數。
什麼時候定義靜態變數(類變數)呢?
當對象中出現共用數據時,該數據被靜態所修飾。
對象中的特有數據要定義成非靜態存在於堆記憶體中。
什麼時候定義靜態函數呢?
當功能內部沒有訪問到非靜態數據(對象的特有數據),那麼該功能可以定義成靜態的。
另外:可以在類中定義static方法作為工具類(功能內部沒有訪問非靜態數據),然後直接通過類名調用即可。
將方法都靜態後,可以方便於使用,但是該類還是可以被其他程式建立對象的,為了更為嚴謹,強制讓該類不能建立對象。
此時,可以通過將類中的構造函數私有化完成。
eg:
class 類名
{
private 類名() {}
}
靜態代碼塊:
static
{
靜態代碼塊中的執行語句。
}
特點:隨著類的載入(用到了類中的內容才叫載入)而執行,只執行一次,並優先於主函數用於給類初始化的。
9.關於創建類的對象時的初始化過程:(優先順序: static代碼塊(static{}) > 構造代碼塊({}) >構造函數( 類名{}) )
eg : Person p = new Person("zhangsan", 20 );
該句話都做了什麼事情?
->1.因為new用到了Person.class,所有會先找到Person.class文件並載入到記憶體中。
->2.執行該類中的static代碼塊,如果有的話,給Person.class類進行初始化。
->3.在堆記憶體中開闢空間,分配記憶體地址。
->4.在堆記憶體中建立對象的特有屬性。併進行預設初始化。
->5.對屬性進行顯示初始化。
->6.對對象進行構造代碼塊初始化。
->7.對對象進行對應的構造函數初始化。
->8.將記憶體地址賦給棧記憶體中的 p 變數。
10.單例設計模式
10.1餓漢式:先初始化對象。解決某一類問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Java中有23種設計模式:
單例設計模式:解決一個類在記憶體只存在一個對象。
想要保證對象唯一。
1.為了避免其他程式過多建立該類對象。先禁止其他程式建立該類對象。
2.還為了讓其他程式可以訪問到該類對象,只好在本類中,自定義一個對象。
3.為了方便其他程式對自定義對象的訪問,可以對外提供一些訪問方式。
以上三部用代碼體現:
->1.將函數私有化。
->2.在類中創建一個本類的私有並靜態對象。
->3.提供一個方法可以獲取到該對象。
class Single
{
private Single() {}
private static Single s = new Single();
//返回 Single
public static Single getInstance()
{
return s;
}
}
對於事物該怎麼描述,還怎麼描述。
當需要將該事物的對象保證在記憶體中唯一時,就將以上的三步加上即可。
10.2.懶漢式:對象是方法被調用時,才初始化,也叫做對象的延時載入。
class Single
{
private static Single s = null;
private Single() {}
//返回 Single
public static Single getInstance()
{
if(s==null)
{
synchronized(Single.class)
{
if(s==null)
s = new Single();
}
}
return s;
}
}
單例設計模式中的餓漢式和懶漢式的區別:
餓漢式:Single類一進記憶體,就已經創建好了對象。
懶漢式:Single類一進記憶體,對象還沒有存在。
此時 s指向的是null,只有調用了getInstance方法時,才建立對象,並將對象地址賦給了棧記憶體中的類類型變數( 有延時的過程 ) ,即 s 指向了Single()對象。
原則:在開發中定義單例設計模式時,建議餓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