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恐懼讀源碼,哪怕是一個簡單的庫也是讀百來行遇到難點就放棄了。對於新的東西也僅僅是知道它拿來乾什麼,社區資源在哪裡,要用時就突擊文檔資源使用即可。未有過深入之心,亦或者有過深入之心兩三天就廢掉。 這兩日安靜下來思考,覺得自己毛病不少,卻還是不甘於平庸。那麼只能選擇面對自己做出改變,越是恐懼,越是應 ...
一直恐懼讀源碼,哪怕是一個簡單的庫也是讀百來行遇到難點就放棄了。對於新的東西也僅僅是知道它拿來乾什麼,社區資源在哪裡,要用時就突擊文檔資源使用即可。未有過深入之心,亦或者有過深入之心兩三天就廢掉。
這兩日安靜下來思考,覺得自己毛病不少,卻還是不甘於平庸。那麼只能選擇面對自己做出改變,越是恐懼,越是應該面對。下一篇就來個es6-promise代碼理解好了。加油吧少年!
3.1 Promise.reject()
Promise.reject()靜態方法,這個方法我在才開始用的時候老迷惑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使用。直到我理解了then方法過後,就不迷惑了,接上一篇。看下圖代碼:
var a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 { resolve(1) }); var testPromise = aPromise.then(function onFulfilled() { //...一系列操作過後得到要接受的value 值 return value }) //或者 var a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 { reject(1) }); var testPromise = aPromise.then(null, onRejected() { //...一系列操作過後得到要接受的reason 值 return reason })
Promise.prototype.then執行它會返回一個新的promise對象,而這個新的promise對象的狀態值規則如下:
①var a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1)}); var testPromise = aPromise.then()//then沒有接收回調函數,新創建的testPromise 對象的[[PromiseStatus]]和[[PromiseValue]]與之前的aPromise 的一樣。
②then方法接收的回調函數執行return 值只為普通對象或者原始類型,即將普通對象或者原始類型值賦給新創建的promise對象[[PromiseValue]],新創建的promise對象的[[PromiseStatus]]就等於調用then的那個promise對象的[[PromiseStatus]]。
③then方法接收的回調函數執行return值為promise對象,即將promise對象的[[PromiseValue]]和[[PromiseStatus]]賦值給新創建的promise對象對應屬性值。
④then方法接收的回調函數執行return值為thenable對象,即執行對象的then方法,根據then方法內部執行resolve或reject確定[[PromiseValue]]和[[PromiseStatus]],賦值給新創建的promise對象對應屬性值。
then函數最後調用了onRejected 或者 onFulfilled返回的promise對象需要把rejected狀態傳遞下去(傳遞給後續進行處理)此時需要使用Promise.reject。(舉個例子看下圖代碼)
// Request.get()是一個發起請求,當有數據返回或請求出錯時生成一個promise對象 // res為後臺成功返回的數據,msg為失敗或錯誤返回的數據 axios.get(url).then((res) => { if (res.code == 0) { //當code的值為0 時判定這個是成功的需要處理的數據 return res; } else { //當code的值不為0時,就需要返回一個rejected的promise對象供後續處理 return Promise.reject(res)); } }, (msg) => { //通常是請求出錯需要返回一個rejected的promise對象,供後續處理 return Promise.reject(msg); });
如圖中代碼,當需要把錯誤拋出給後續做處理的時候,通常會return Promise.reject("原因")給後續的代碼來處理(此時的錯誤可以是我們與後臺約定的錯誤碼,而不一定是代碼上的錯誤)。
Promise.reject()執行後返回的結果又是什麼了?
①reject,中不接收值時返回一個rejected狀態的promise對象[[PromiseValue]]值為undefined
②reject中接收普通值和對象,會作為返回的rejected狀態的promise對象的[[PromiseValue]]值。
//創建一個 thenable 對象 var thenable = { then(resolve, reject) { reject('錯誤原因'); } }; //將 thenable 作為參數使用 var testC = Promise.reject(thenable); // 此處判定 e 與 thenable testC.catch(e => { console.log("我居然是接受進來的thenable對象",e === thenable) })
③reject中接收thenable 對象,直接作為返回的rejected狀態的promise對象的[[PromiseValue]]值。(此處可以在控制台輸出testC,查看他的結構)
④reject中接收thenable 對象,直接作為返回的rejected狀態的promise對象的[[PromiseValue]]值。(看上圖)
Promise.reject()方法接受的參數,會原封不動地作為reject的理由,成為新promise對象的[[PromiseValue]]值(厲害了一點轉化都不會做,廢話如果rejected狀態可以變化,還要Promise.reject()有何有)。
總結:Promise.reject()返回一個使用接收到的值進行reject的新的promise對象。(promise對象是rejected的喲)
3.2 Promise.resolve()
Promise.resolve 一個作用就是將 thenable 對象轉換為promise對象。同理Promise.resolve 方法是創建promise對象的快捷方式。
thenable指的是一個具有 .then 方法的對象。目前我們最常見的 thenable對象就是jQuery.ajax()
1.當接受一個普通對象或值的時候
Promise.resolve返回的是一個將該對象作為值的新promise對象。
2.接受一個thenable對象的時候
執行thenable的then方法,根據then方法內部執行resolve或reject確定[[PromiseValue]]和[[PromiseStatus]],然後將值賦給新的promise對象。
3.接收到promise對象參數的時候
返回的還是接收到的promise對象
3.3 Promise.all()
突然想什麼場景下適合使用Promise.all,Promise.all簡單描述它接收一個 promise對象的數組作為參數,當這個數組裡的所有promise對象全部變為fulfilled或有對象變為rejected狀態的時候,它就會去調用 .then
方法。
1.當接受到promise對象數組都fulfilled
Promise.all([testA,testB,testC]).then() ,接受的數組中testA,testB,testC會同時執行,promise對象只會狀態遷移一次,所以testA,testB,testC,有fulfilled狀態的就等待其他的promise對象狀態遷移完成,然後在返回一個新的promise對象,then方法接受的參數是Promise.all接受到的promise對象resolve的值組成的數組,所以then接收的數組是類似[testAresolveValue, testBresolveValue, testCresolveValue]),數組順序跟接收的promise對象數組順序一致。
2.當接受到promise對象數組有rejected
Promise.all([testA,testB,testCReject]).then() ,它的執行跟前面場景一致,不同在數組中有promise對象rejected狀態就會執行.then方法。其它數組中還沒狀態遷移的promise對象還會執行,只是和後續的鏈式操作沒有什麼關係了。
總結:Promise.all接受的數組,數組中的promise對象都fulfilled,Promise.all返回的新promise才會是fulfilled狀態的,只要數組中有一個promise對象是rejected狀態,Promise.all返回的新promise會是rejected狀態的。但是數組中的promise對象都會狀態遷移到穩定(也就是說數組中有promise對象rejected狀態就會執行.then方法。但其它數組中還沒狀態遷移的promise對象還會執行的,比如上圖中"執行了C"是在"B:32"之後輸出的);Promise.all 適用的場景是多個非同步條件需要同時滿足才執行後續操作的情況。
3.3 Promise.race()
Promise.race()跟Promise.all()使用方法一致,接收一個promise對象數組為參數,但不同的是Promise.race()接收的promise對象數組中有一個promise對象進入 FulFilled 或者 Rejected 狀態的話,就會執行.then繼續進行後面的處理(就像比賽一樣誰先到達,誰就接著後續操作)。
第一個promise對象變為確定(FulFilled)狀態後,數組中其它的promise對象還是會繼續運行的,所有手續輸出了“執行了:B”,“執行了:C”。
總結:Promise.race()接收的數組中的promise對象存在競爭關係,比如同時向兩個不同介面拿相同數據,哪個介面先返回數據,就先使用該數據做後續操作。 也可以做超時限制如下圖(附帶碼)。
function timeOut(time)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function() { reject('timeOut'); }, time) }) } function promiseURL(){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function() { reject('get Date from promiseURL'); }, 1000) }) } Promise.race([promiseURL(), timeOut(2000)]).then(function(values) { console.log(values); // get Date from promiseURL },function(res) { console.log(res); // timeOut })View Code
3.4 總結
終於把這篇結尾了,還好這個周時間充足,準備把前面兩篇修改整理一下,順帶做做es6-promise源代碼理解筆記。
~~~~~~~~~總結好像簡單了點喲~~~~~~~~~~~~~~~哈哈哈哈哈~~~~~~~~~~~打完收工~~~~~~~~~
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