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自動化開發(三):迴圈次數控制、常用數據類型、字元串格式化、列表常用操作、列表的後續操作 ...
計數器的作用可以在死迴圈中,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做自動退出中斷
#!/usr/bin/env python # _*_ coding: utf-8 _*_ # @Time : 2017/3/14 11:23 # @Author : eason # @File : guest_lucknum.py.py lucky_num = 19 input_num = -1 guset_num = 0 while guset_num<3: input_num = int(raw_input("Input the guess num:")) if input_num > lucky_num: print("the real number is smaller.") elif input_num < lucky_num: print("the real num is bigger...") else: print("Bingo!") break guset_num += 1 else: print("Too many retrys!")
得到的結果
C:\Python27\python.exe D:/worklog/pytools/s12/day1/guest_lucknum_limit.py
Input the guess num:10
the real num is bigger...
Input the guess num:19
Bingo!
使用for替代,可以免去計數的方式
#!/usr/bin/env python # _*_ coding: utf-8 _*_ # @Time : 2017/3/14 11:23 # @Author : eason # @File : guest_lucknum.py.py lucky_num = 19 input_num = -1 for i in range(3): input_num = int(raw_input("Input the guess num:")) if input_num > lucky_num: print("the real number is smaller.") elif input_num < lucky_num: print("the real num is bigger...") else: print("Bingo!") break else: print("Too many retrys!")
常用的數據類型
具體的解釋,在廖雪峰的博客中有摘記,在這裡貼上地址及內容
http://www.liaoxuefeng.com/wiki/0014316089557264a6b348958f449949df42a6d3a2e542c000/001431658624177ea4f8fcb06bc4d0e8aab2fd7aa65dd95000 數據類型 電腦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做數學計算的機器,因此,電腦程式理所當然地可以處理各種數值。但是,電腦能處理的遠不止數值,還可以處理文本、圖形、音頻、視頻、網頁等各種各樣的數據,不同的數據,需要定義不同的數據類型。在Python中,能夠直接處理的數據類型有以下幾種: 整數 Python可以處理任意大小的整數,當然包括負整數,在程式中的表示方法和數學上的寫法一模一樣,例如:1,100,-8080,0,等等。 電腦由於使用二進位,所以,有時候用十六進位表示整數比較方便,十六進位用0x首碼和0-9,a-f表示,例如:0xff00,0xa5b4c3d2,等等。 浮點數 浮點數也就是小數,之所以稱為浮點數,是因為按照科學記數法表示時,一個浮點數的小數點位置是可變的,比如,1.23x109和12.3x108是完全相等的。浮點數可以用數學寫法,如1.23,3.14,-9.01,等等。但是對於很大或很小的浮點數,就必須用科學計數法表示,把10用e替代,1.23x109就是1.23e9,或者12.3e8,0.000012可以寫成1.2e-5,等等。 整數和浮點數在電腦內部存儲的方式是不同的,整數運算永遠是精確的(除法難道也是精確的?是的!),而浮點數運算則可能會有四捨五入的誤差。 字元串 字元串是以單引號'或雙引號"括起來的任意文本,比如'abc',"xyz"等等。請註意,''或""本身只是一種表示方式,不是字元串的一部分,因此,字元串'abc'只有a,b,c這3個字元。如果'本身也是一個字元,那就可以用""括起來,比如"I'm OK"包含的字元是I,',m,空格,O,K這6個字元。 如果字元串內部既包含'又包含"怎麼辦?可以用轉義字元\來標識,比如: 'I\'m \"OK\"!' 表示的字元串內容是: I'm "OK"! 轉義字元\可以轉義很多字元,比如\n表示換行,\t表示製表符,字元\本身也要轉義,所以\\表示的字元就是\,可以在Python的互動式命令行用print()列印字元串看看: >>> print('I\'m ok.') I'm ok. >>> print('I\'m learning\nPython.') I'm learning Python. >>> print('\\\n\\') \ \ 如果字元串裡面有很多字元都需要轉義,就需要加很多\,為了簡化,Python還允許用r''表示''內部的字元串預設不轉義,可以自己試試: >>> print('\\\t\\') \ \ >>> print(r'\\\t\\') \\\t\\ 如果字元串內部有很多換行,用\n寫在一行里不好閱讀,為了簡化,Python允許用'''...'''的格式表示多行內容,可以自己試試: >>> print('''line1 ... line2 ... line3''') line1 line2 line3 上面是在互動式命令行內輸入,註意在輸入多行內容時,提示符由>>>變為...,提示你可以接著上一行輸入。如果寫成程式,就是: print('''line1 line2 line3''') 多行字元串'''...'''還可以在前面加上r使用,請自行測試。 布爾值 布爾值和布爾代數的表示完全一致,一個布爾值只有True、False兩種值,要麼是True,要麼是False,在Python中,可以直接用True、False表示布爾值(請註意大小寫),也可以通過布爾運算計算出來: >>> True True >>> False False >>> 3 > 2 True >>> 3 > 5 False 布爾值可以用and、or和not運算。 and運算是與運算,只有所有都為True,and運算結果才是True: >>> True and True True >>> True and False False >>> False and False False >>> 5 > 3 and 3 > 1 True or運算是或運算,只要其中有一個為True,or運算結果就是True: >>> True or True True >>> True or False True >>> False or False False >>> 5 > 3 or 1 > 3 True not運算是非運算,它是一個單目運算符,把True變成False,False變成True: >>> not True False >>> not False True >>> not 1 > 2 True 布爾值經常用在條件判斷中,比如: if age >= 18: print('adult') else: print('teenager') 空值 空值是Python里一個特殊的值,用None表示。None不能理解為0,因為0是有意義的,而None是一個特殊的空值。 此外,Python還提供了列表、字典等多種數據類型,還允許創建自定義數據類型,我們後面會繼續講到。 變數 變數的概念基本上和初中代數的方程變數是一致的,只是在電腦程式中,變數不僅可以是數字,還可以是任意數據類型。 變數在程式中就是用一個變數名錶示了,變數名必須是大小寫英文、數字和_的組合,且不能用數字開頭,比如: a = 1 變數a是一個整數。 t_007 = 'T007' 變數t_007是一個字元串。 Answer = True 變數Answer是一個布爾值True。 在Python中,等號=是賦值語句,可以把任意數據類型賦值給變數,同一個變數可以反覆賦值,而且可以是不同類型的變數,例如: a = 123 # a是整數 print(a) a = 'ABC' # a變為字元串 print(a) 這種變數本身類型不固定的語言稱之為動態語言,與之對應的是靜態語言。靜態語言在定義變數時必須指定變數類型,如果賦值的時候類型不匹配,就會報錯。例如Java是靜態語言,賦值語句如下(// 表示註釋): int a = 123; // a是整數類型變數 a = "ABC"; // 錯誤:不能把字元串賦給整型變數 和靜態語言相比,動態語言更靈活,就是這個原因。 請不要把賦值語句的等號等同於數學的等號。比如下麵的代碼: x = 10 x = x + 2 如果從數學上理解x = x + 2那無論如何是不成立的,在程式中,賦值語句先計算右側的表達式x + 2,得到結果12,再賦給變數x。由於x之前的值是10,重新賦值後,x的值變成12。 最後,理解變數在電腦記憶體中的表示也非常重要。當我們寫: a = 'ABC' 時,Python解釋器幹了兩件事情: 在記憶體中創建了一個'ABC'的字元串; 在記憶體中創建了一個名為a的變數,並把它指向'ABC'。 也可以把一個變數a賦值給另一個變數b,這個操作實際上是把變數b指向變數a所指向的數據,例如下麵的代碼: a = 'ABC' b = a a = 'XYZ' print(b) 最後一行列印出變數b的內容到底是'ABC'呢還是'XYZ'?如果從數學意義上理解,就會錯誤地得出b和a相同,也應該是'XYZ',但實際上b的值是'ABC',讓我們一行一行地執行代碼,就可以看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執行a = 'ABC',解釋器創建了字元串'ABC'和變數a,並把a指向'ABC': py-var-code-1 執行b = a,解釋器創建了變數b,並把b指向a指向的字元串'ABC': py-var-code-2 執行a = 'XYZ',解釋器創建了字元串'XYZ',並把a的指向改為'XYZ',但b並沒有更改: py-var-code-3 所以,最後列印變數b的結果自然是'ABC'了。 常量 所謂常量就是不能變的變數,比如常用的數學常數π就是一個常量。在Python中,通常用全部大寫的變數名錶示常量: PI = 3.14159265359 但事實上PI仍然是一個變數,Python根本沒有任何機制保證PI不會被改變,所以,用全部大寫的變數名錶示常量只是一個習慣上的用法,如果你一定要改變變數PI的值,也沒人能攔住你。 最後解釋一下整數的除法為什麼也是精確的。在Python中,有兩種除法,一種除法是/: >>> 10 / 3 3.3333333333333335 /除法計算結果是浮點數,即使是兩個整數恰好整除,結果也是浮點數: >>> 9 / 3 3.0 還有一種除法是//,稱為地板除,兩個整數的除法仍然是整數: >>> 10 // 3 3 你沒有看錯,整數的地板除//永遠是整數,即使除不盡。要做精確的除法,使用/就可以。 因為//除法只取結果的整數部分,所以Python還提供一個餘數運算,可以得到兩個整數相除的餘數: >>> 10 % 3 1 無論整數做//除法還是取餘數,結果永遠是整數,所以,整數運算結果永遠是精確的。
格式化字元串
#!/usr/bin/env python # _*_ coding: utf-8 _*_ # @Time : 2017/3/15 10:39 # @Author : eason # @File : string_format.py name = raw_input("name:") age = raw_input("age:") job = raw_input("job:") msg = ''' Information of %s: Name:%s Age:%s Job:%s '''%(name,name,age,job) print(msg)
結果為
C:\Python27\python.exe D:/worklog/pytools/s12/day1/string_format.py
name:eason
age:30
job:it
Information of eason:
Name:eason
Age:30
Job:it
字元串常用的功能:
...
strip() 去掉字元串左右的空格
列表
查看列表所有的功能dir(name_list)
name_list.index("65brother") 可以找出對應的索引值,但是這種,只能找到一條記錄,那麼如果裡面有幾條類似的記錄,則不對,需要
name_list.count("65brother")
name_list.insert(2,"66brother")在2的位置插入
name_list.pop() 刪除某位最後一個
name_list.remove("65brother")刪除指定的某個元素
for i in range(name_list.count('65brother')):name_list.remove("65brother")
切片 name_list[0:2] 切片是顧首不顧尾
name = "alex"
name_list.extend(name) 則會將alex 拆分放到列表中
列表詳細的用法
http://www.liaoxuefeng.com/wiki/0014316089557264a6b348958f449949df42a6d3a2e542c000/0014316724772904521142196b74a3f8abf93d8e97c6ee6000
list Python內置的一種數據類型是列表:list。list是一種有序的集合,可以隨時添加和刪除其中的元素。 比如,列出班裡所有同學的名字,就可以用一個list表示: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變數classmates就是一個list。用len()函數可以獲得list元素的個數: >>> len(classmates) 3 用索引來訪問list中每一個位置的元素,記得索引是從0開始的: >>> classmates[0] 'Michael' >>> classmates[1] 'Bob' >>> classmates[2] 'Tracy' >>> classmates[3]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當索引超出了範圍時,Python會報一個IndexError錯誤,所以,要確保索引不要越界,記得最後一個元素的索引是len(classmates) - 1。 如果要取最後一個元素,除了計算索引位置外,還可以用-1做索引,直接獲取最後一個元素: >>> classmates[-1] 'Tracy' 以此類推,可以獲取倒數第2個、倒數第3個: >>> classmates[-2] 'Bob' >>> classmates[-3] 'Michael' >>> classmates[-4]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當然,倒數第4個就越界了。 list是一個可變的有序表,所以,可以往list中追加元素到末尾: >>> classmates.append('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Adam'] 也可以把元素插入到指定的位置,比如索引號為1的位置: >>> classmates.insert(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Adam'] 要刪除list末尾的元素,用pop()方法: >>> classmates.pop() '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要刪除指定位置的元素,用pop(i)方法,其中i是索引位置: >>> classmates.pop(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要把某個元素替換成別的元素,可以直接賦值給對應的索引位置: >>> classmates[1] = 'Sarah' >>> classmates ['Michael', 'Sarah', 'Tracy'] list裡面的元素的數據類型也可以不同,比如: >>> L = ['Apple', 123, True] list元素也可以是另一個list,比如: >>> s = ['python', 'java', ['asp', 'php'], 'scheme'] >>> len(s) 4 要註意s只有4個元素,其中s[2]又是一個list,如果拆開寫就更容易理解了: >>> p = ['asp', 'php'] >>> s = ['python', 'java', p, 'scheme'] 要拿到'php'可以寫p[1]或者s[2][1],因此s可以看成是一個二維數組,類似的還有三維、四維……數組,不過很少用到。 如果一個list中一個元素也沒有,就是一個空的list,它的長度為0: >>> L = [] >>> len(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