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做為linux下的三劍客,自然功能強大,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反而適得其反,今天就因為這個命令採了很深坑,分析一下原因,以諫後來者。 情景回顧: 項目中使用的一個python爬蟲採用的是多線程併發爬取,輸入為一個存放url的文件,因為程式隨時可能停止,所以每次重啟程式的時候需要將以爬取過的url去 ...
sed做為linux下的三劍客,自然功能強大,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反而適得其反,今天就因為這個命令採了很深坑,分析一下原因,以諫後來者。
情景回顧:
項目中使用的一個python爬蟲採用的是多線程併發爬取,輸入為一個存放url的文件,因為程式隨時可能停止,所以每次重啟程式的時候需要將以爬取過的url去除,實現思路如下:
但是這樣實現自動化的時候多有不便,一個程式就涉及五個文件,在加上其他的邏輯,文件眾多,用shell腳本實現自動化寫出來的代碼可讀性差,不易理解,所以想重新更改一下策略。有一種思路就是在程式啟動的時候將文本讀入一個list,然後刪除掉處理完成的,程式關閉時將list寫入文件,這樣看似輕鬆,但是文本內容過大,而且如果程式異常退出,就會丟失掉記憶體中list內容,幹了半天白幹了。
旁邊的一個小哥給了個建議,說是處理完就直接從Input中刪掉,這樣就不用再寫shell自動化了,程式重啟直接讀取input文件就Ok了。
但是如何用python實現刪除文件中指定的一行吶?總不能把文件讀成列表,然後把那一行刪除,然後再寫迴文件。因為是個大文件,這樣效率很低。尤其是在多線程併發的情況下這樣會導致大量IO,旁邊的小哥又獻策說可以用os.system('sed -i 1001d %s' % filename) 系統調用sed刪除該行,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一想這樣編碼也不是很簡單嗎? 於是就欣然接收了這個提議,很快就實現了。
程式運行起來後才發現不是自己想的那樣,自己還是沒有搞明白sed,
原理剖析:
sed 是一種線上流編輯器,它一次處理一行內容。處理時,把當前處理的行存儲在臨時緩衝區中,稱為“模式空間”(pattern space),接著用sed命令處理緩衝區中的內容,處理完成後,把緩衝區的內容送往屏幕。接著處理下一行,這樣不斷重覆,直到文件末尾。文件內容並沒有改變。Sed主要用來自動編輯一個或多個文件;簡化對文件的反覆操作;編寫轉換程式等。
使用-i選項可以直接在原文件進行修改,他會將sed原本輸出到屏幕的內容輸出到一個以sed開頭的臨時文件,處理完畢後他會將這個臨時文件替換原本的文件,如果運行的時候出現錯誤,這個臨時文件就不會被刪除,一直留在那裡。
而且在多個線程同時調用sed的時候,就會出現以下情況
線程B刪除了第二行但第一行並未刪除,當他處理完的時候替換原文本又會將第一行帶回去,這樣本來已經線上程A中刪除的第一行,現在又出現了,於是被下一個線程讀取處理,又被刪除,又被替換回來,這樣就造成一個迴圈,運行程式但並不能有效刪除處理完畢的行。
sed固然強大,但是應該在直到其實現原理的情況下合理調用,避免在多線程情況下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