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緩存池 MySQL的設計是通過緩存池的方式的,也就是說將一部分的數據都儲存到記憶體中,當我們查找一個數據的時候,如果發現在緩存池中的時候,就能夠直接的從緩存中獲取,如果不在的話,那麼就去磁碟中載入.所以建議資料庫伺服器採用64位的操作系統,這樣就能夠使用很大的記憶體。下麵的一些參數是設置記憶體池的: ...
1.緩存池
MySQL的設計是通過緩存池的方式的,也就是說將一部分的數據都儲存到記憶體中,當我們查找一個數據的時候,如果發現在緩存池中的時候,就能夠直接的
從緩存中獲取,如果不在的話,那麼就去磁碟中載入.所以建議資料庫伺服器採用64位的操作系統,這樣就能夠使用很大的記憶體。下麵的一些參數是設置記憶體池
的: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查看緩存池的個數,可以通過globle 或者直接在配置文件中進行設置。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查看每個緩存池的大小,查詢出來的是位元組。
需要註意,這個設置要考慮到自身伺服器的能力.
為了驗證緩存的命中率,可以通過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
其中有一行輸出非常重要,可以看出命中率:
Buffer pool hit rate 1000 / 1000
表示的就是緩存的命中率,一般不能低於95%
2.LRU 列表
數據中緩存中是通過LRU的方式儲存中,也就是說查詢的最新數據是放在最前面的,也就是說是熱點數據,但是這個LRU演算法有一些變種,具體的就是每次
查詢出來的數據並不是插入到最前面的位置,而是插入到中間,這個位置成為midpoint,預設的位置是3/5的位置,這樣做的原因是防止一些掃表的操作將
數據全部給刷新出去,有幾個參數可以進行設置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old_blocks_pct"
表示的就是midpoint的位置,預設的是:
,大概就是3/5吧
還有一個參數是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old_blocks_time"
也就是數據插入到midpoint的時候,需要多久才起效。
如果在真實的環境中遇到熱點數據比較集中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設置LRU的參數來防止熱點數據被刷出
3.索引
http://www.cnblogs.com/zr520/p/640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