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OST加電自檢 按下電源後ROM晶元中的CMOS程式執行並檢測CPU、記憶體等設備是否存在並正常運行,CMOS中的程式叫BIOS,可以設置硬碟介面,網卡音效卡開關之類的簡單設置。一般PC機主板上有一個紐扣電池,這個電池就是給ROM供電的,可以保證主板斷電後BIOS的一些基本設置不會重置。 下麵是一 ...
一、POST加電自檢
按下電源後ROM晶元中的CMOS程式執行並檢測CPU、記憶體等設備是否存在並正常運行,CMOS中的程式叫BIOS,可以設置硬碟介面,網卡音效卡開關之類的簡單設置。一般PC機主板上有一個紐扣電池,這個電池就是給ROM供電的,可以保證主板斷電後BIOS的一些基本設置不會重置。
下麵是一個比較新的主板的BIOS,在老主板上一般只有英文不會有中文界面,老式主板只支持鍵盤操作不支持滑鼠,現在很多新主板已經可以支持滑鼠操作了。
二、引導載入次序Boot Sequence
在系統啟動前電腦是不知道你系統在哪裡的,需要按照設備啟動順序一次查找引導載入器器bootloader,這個查找次序可以自己在BIOS中設定,一般在boot選項中設置,【註意】不同廠商不同版本的主板設置方法是不同的,請以廠商的官方說明為準。
三、引導載入器bootloader
前面說了系電腦是不知道系統在哪裡的,所以需要程式進行引導,這個引導的程式就叫bootloader,不同操作系統的bootloader是不同的,windows使用的bootloader程式是ntloader,只能對windows進行引導不能對其他系統進行引導,而Linux的bootloader叫GRUB,可以對其他操作系統進行引導(包括windows),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裝既有Windows又有Linux的雙系統的時候,需要先裝Windows,再裝Linux。
功能:提供一個菜單,允許用戶選擇要啟動系統或不同的內核版本;把用戶選定的內核裝載到記憶體中的特定空間中,解壓、展開,並把系統控制權移交給內核。
bootloader的引導程式GRUB放在MBR中。
四、引導載入器程式GRUB
1、grub legacy
前面提到GRUB是bootloader階段的一個程式,這是Centos中最常用的引導程式,CentOS 6安裝的是grub legacy
下麵是CentOS 6的grub legacy
按e:進入編輯模式,用於編輯菜單;
然後按c: 進入命令模式,互動式介面;
常用的命令有
#help: 獲取幫助列表
#help KEYWORD: 詳細幫助信息
#find (hd#,#)/PATH/TO/SOMEFILE:
#root (hd#,#)設定grub的根設備
#kernel /PATH/TO/KERNEL_FILE: 設定本次啟動時用到的內核文件;額外還可以添加許多內核支持使用的cmdline參數;
#例如:init=/path/to/init, selinux=0
#initrd /PATH/TO/INITRAMFS_FILE: 設定為選定的內核提供額外文件的ramdisk;
#boot: 引導啟動選定的內核;
CentOS 6中grub的配置文件保存在/boot/grub/grub.conf中
vim grub.conf
# grub.conf generated by anaconda
#
# Note that you do not have to rerun grub after making changes to this file
# NOTICE: You have a /boot partition. This means that
# all kernel and initrd paths are relative to /boot/, eg.
# root (hd0,0)
# kernel /vmlinuz-version ro root=/dev/mapper/VolGroup-lv_root
# initrd /initrd-[generic-]version.img
#boot=/dev/sda
default=0
timeout=5
splashimage=(hd0,0)
/grub/splash
.xpm.gz
hiddenmenu
title CentOS (2.6.32-431.el6.x86_64)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
.6.32-431.el6.x86_64 ro root=
/dev/mapper/VolGroup-lv_root
rd_NO_LUKS rd_NO_MD rd_LVM_LV=VolGroup
/lv_swap
crashkernel=auto LANG=zh_CN.UTF-8 rd_LVM_LV=VolGroup
/lv_root
KEYBOARDTYPE=pc KEYTABLE=us rd_NO_DM rhgb quiet
initrd
/initramfs-2
.6.32-431.el6.x86_64.img
其中常用的配置
default=
#: 設定預設啟動的菜單項;落單項(title)編號從0開始;
timeout=
#:指定菜單項等待選項選擇的時長;
splashimage=(hd
#,#)/PATH/TO/XPM_PIC_FILE:指明菜單背景圖片文件路徑;
hiddenmenu:隱藏菜單;
password [--md5] STRING: 菜單編輯認證;
title TITLE:定義菜單項“標題”, 可出現多次;
root (hd
#,#):grub查找stage2及kernel文件所在設備分區;為grub的“根”;
kernel
/PATH/TO/VMLINUZ_FILE
[PARAMETERS]:啟動的內核
initrd
/PATH/TO/INITRAMFS_FILE
: 內核匹配的ramfs文件;
password --md5 STRING: 啟動選定的內核或操作系統時進行認證;
2、GRUB2
CentOS 7上安裝的是gurb2
[root@localhost ~]
# rpm -q grub2
grub2-2.02-0.34.el7.centos.x86_64
下麵是centos7的GRUB,如果什麼都不選,在3秒後系統會進入預設設置的那一項系統。
按e進入GRUB編輯
按ctrl+c進入命令行模式
常用的命令行命令有下麵這些:
1. help
查看命令用法,顯示所有可用命令
help search
search 命令用法
2.
ls
列出當前的所有設備。如 (hd0) (hd0,1) (hd0,5) (hd1) (hd1,1) (hd1,2) .......
ls
-l
詳細列出當前的所有設備。對於分區,會顯示其label及uuid。
ls
/
列出當前設為root的分區下的文件
ls
(hd1,1)/
列出(hd1,1)分區下文件
3. search
search -f
/ntldr
列出根目錄里包含ntldr文件的分區,返回為分區號
search -l LINUX
搜索label是LINUX的分區。
search --
set
-f
/ntldr
搜索根目錄包含ntldr文件的分區並設為root,註意如果多外分區含有ntldr文件,
set
失去作用
4. loopback
loopback命令可用於建立回放設備,如
loopback lo0 (hd1,1)
/abc
.iso
可以使用lo0設備來訪問abc.iso里的內容,比如說,可以從abc.iso里的軟盤映像中啟動
loopback lo0 (hd1,1)
/aa
.iso
linux (lo0)
/memdisk
initrd (lo0)
/abc
.img
要刪除某一回放設備,可以使用-d參數:
loopback -d lo0
5.
set
使用
set
可以設置變數的值
set
root=
set
timeout=
需要調用變數的值時,使用${AA},如
set
root=(hd1,1)
則${root}=(hd1,1)
6. pager
分頁顯示。
set
pager=1
滿頁時暫停,按space繼續
set
pager=0
取消分頁
7. linux
linux取代grub中的kernel
CentOS 7的/boot/grub2/grub.conf官方建議是不要隨便修改的,一般都是在grub.d文件下生成新的啟動目錄,再重新生成
預設啟動的修改可通過/boot/grub2/grubenv文件修改
[root@localhost grub2]
# vim grubenv
# GRUB Environment Block
saved_entry=CentOS Linux (3.10.0-327.el7.x86_64) 7 (Core)
#########################################################
可以進入/etc/grub.d下查看
[root@localhost grub.d]
# ls
00_header 01_users 20_linux_xen 30_os-prober 41_custom
00_tuned 10_linux 20_ppc_terminfo 40_custom README
進入README可以查看grub.d中文件的說明
[root@localhost grub.d]
# cat README
All executable files
in
this directory are processed
in
shell expansion order.
00_*: Reserved
for
00_header.
10_*: Native boot entries.
20_*: Third party apps (e.g. memtest86+).
The number namespace
in
-between is configurable by system installer and
/or
administrator. For example, you can add an entry to boot another OS as
01_otheros, 11_otheros, etc, depending on the position you want it to occupy
in
the menu; and
then
adjust the default setting via
/etc/default/grub
.
#00 _ *:為00 _header保留
#10 _ *:本機引導條目
#20 _ *:第三方應用程式(例如memtest86)
五、進入kernel
在GRUB中選擇對應的kernel進入,然後kernel會對自身進行初始化
探測可識別到的所有硬體設備。
載入硬體驅動程式。
以只讀方式掛載根文件系統。
運行用戶空間的第一個應用程式,在CentOS 6上是init,在CentOS 7上是Systemd
內核組成部分:
kernel: 內核核心,一般為bzImage,通常在/boot目錄下,名稱為vmlinuz-VERSION-RELEASE;
kernel object: 內核對象,一般放置於/lib/modules/VERSION-RELEASE/
六、運行init
CentOS 6上init所在的位置是在/sbin/init,init共分為7個級別
#0:關機
#1:單用戶模式(root, 無須登錄), single, 維護模式;
#2: 多用戶模式,會啟動網路功能,但不會啟動NFS;維護模式;
#3:多用戶模式,正常模式;文本界面;
#4:預留級別;可同3級別;
#5:多用戶模式,正常模式;圖形界面;
#6:重啟
例如你要關機可直接輸入init 0進行關機操作
[root@localhost sbin]# init 0
如果要查看當前系統運行的init級別可使用runlevel或者who -r
[root@localhost sbin]
# runlevel
N 5
[root@localhost sbin]
# who -r
運行級別 5 2016-04-10 18:25
init的配置文件在/etc/inittab
[root@localhost sbin]
# vim /etc/inittab
# inittab is only used by upstart for the default runlevel.
#
# ADDING OTHER CONFIGURATION HERE WILL HAVE NO EFFECT ON YOUR SYSTEM.
#
# System initialization is started by /etc/init/rcS.conf
#
# Individual runlevels are started by /etc/init/rc.conf
#
# Ctrl-Alt-Delete is handled by /etc/init/control-alt-delete.conf
#
# Terminal gettys are handled by /etc/init/tty.conf and /etc/init/serial.conf,
# with configuration in /etc/sysconfig/init.
#
# For information on how to write upstart event handlers, or how
# upstart works, see init(5), init(8), and initctl(8).
#
# Default runlevel. The runlevels used are:
# 0 - hal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 1 - Single user mode
# 2 - Multiuser, without NFS (The same as 3, if you do not have networking)
# 3 - Full multiuser mode
# 4 - unused
# 5 - X11
# 6 - reboo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
id
:5:initdefault:
#這裡定義的預設運行級別為5
配置文件中的格式是:id:runlevel:action:process
此配置文件每行定義一個級別
id
:指入口標識符,它是一個字元串,對於getty或mingetty等其他login程式項,要求
id
與
tty
的編號相同,否則getty程式將不能正常工作。
runlevel:init的系統運行級別
action:是用來定義後面process的運行方式,常用的有下麵幾種
wait: 切換至此級別運行一次;
respawn:此process終止,就重新啟動之;
initdefault:設定預設運行級別;process省略;
sysinit:設定系統初始化方式,此處一般為指定
/etc/rc
.d
/rc
.sysinit
process:為具體的執行程式,
例如設置為l0:5:wait:/etc/rc.d/rc 5
/etc/rc.d/rc是一個Shell腳本,它接受5作為參數,去執行/etc /rc.d/rc5.d/目錄下的所有的rc啟動腳本,/etc/rc.d/rc5.d/目錄中的這些啟動腳本實際上都是一些鏈接文件,而不是真正的rc 啟動腳本,真正的rc啟動腳本實際上都是放在/etc/rc.d/init.d/目錄下。而這些rc啟動腳本有著類似的用法,它們一般能接受start、stop、restart、status等參數。
/etc/rc.d/rc5.d/中的rc啟動腳本通常是K或S開頭的鏈接文件。
#K開頭的文件:運行次序是數字越小,越先運行;數字越小的服務,通常為依賴到別的服務;關閉服務。
#S開頭的文件:運行次序是數字越小,越先運行;數字越小的服務,通常為被依賴到的服務;啟動服務。
[root@localhost rc5.d]
# pwd
/etc/rc
.d
/rc5
.d
七、運行系統初始化腳本
系統初始化腳本對應的文件是/etc/rc.d/rc.sysinit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因為太長,省略了很多
八、啟動系統服務
centos6下的系統服務腳本都放在/etc/rc.d/init.d或者/etc/init.d中,可以看到兩個文件中的內容是一樣的,因為/etc/init.d鏈接到了/etc/rc.d/init.d中
通過chkconfig命令可以查看什麼系統級別下開啟了哪些服務,以及添加服務到系統中併在指定級別下啟動
查看chkconfig --list
添加chkconfig --add 服務名,在添加的時候需要將對應的服務放入/etc/init.d中,併在服務腳本中加入chkconfig: LLLL nn nn
寫到LLLL的init級別就是S的,沒寫得就是K的,第一個nn代表S的數字,第二個nn代表K的數字
[root@localhost init.d]# chkconfig --add httpd
刪除chkconfig --del 服務名
[root@localhost init.d]
# chkconfig --del httpd
【註意】:正常級別下,最後啟動一個服務S99local沒有鏈接至/etc/rc.d/init.d一個服務腳本,而是指向了/etc/rc.d/rc.local腳本;因此,不便或不需寫為服務腳本放置於/etc/rc.d/init.d/目錄,且又想開機時自動運行的命令,可直接放置於/etc/rc.d/rc.local文件中。
九、列印登錄提示符
系統在啟動完服務後會列印登錄提示符,然後輸入賬號密碼,進入對應的命令行界面或圖形界面。
十、總結
系統的啟動流程總的來說分成以下幾個步驟:
1、加電自檢
2、按照BIOS中設置的Boot Sequence查找有bootloader程式的設備
3、載入MBR中的bootloader程式GRUB
4、進入GRUB設置的預設kernel
5、kernel初始化
6、運行init程式
7、運行系統初始化腳本
8、啟動對應服務
9、列印登錄提示符
原創作品,允許轉載,轉載時請務必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 原始出處 、作者信息和本聲明。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http://xsllqs.blog.51cto.com/2308669/176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