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開MySQL Workbench 2、進行資料庫連接配置 如果之前連過,會有歷史記錄,直接點擊需要備份的連接即可 3、進入主界面後,選擇左側的Administration選項卡,然後點擊Data Export;或者點擊工具欄的Server——Data Export 4、選擇要備份的資料庫,預設 ...
1.1 基本概念
1. 數據
-
什麼是數據:數據是現實世界中客體在電腦中的抽象表示,具體的說,它是一種存儲於電腦內的符號串。
-
數據的特性:
(1) 數據表現形式的多樣性
(2) 數據的可構造性:數據分為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結構化數據有型(type)和值(value)之分。結構化數據的型又包含了數據結構、數據類型、數據模式。
(3) 數據的揮發性與持久性:揮發性數據存儲在記憶體中,程式結束時消亡;持久性數據存儲在磁碟中。
(4) 數據的私有性與共用性:為特定應用(程式)服務的數據稱為私有(private)數據,而為多個應用(程式)服務的數據則稱為共用(share)數據。
(5) 數據的海量性:少量\(\to\)大量\(\to\)海量
數據特性的變化:量由小量到大量進而到海量,組織由非結構化到結構化,服務範圍由私有到共用,存儲周期由揮發到持久。
-
數據與軟體
軟體由數據和程式兩部分組成。
在過去,軟體以程式為中心,數據以私有形式從屬於程式。這導致數據分散、凌亂。現在,軟體以數據為主體地位,對數據進行統一、集中的管理。
-
數據與信息
數據和信息實際上是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
2.資料庫
資料庫是數據的集合,它具有統一的結構形式,存放於統一的存貯介質內,並由統一
機構管理,它由多種應用數據集成,並可被應用所共用。
3.資料庫管理系統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統一管理資料庫的一種軟體,它負責:
-
資料庫中的數據組織。
-
資料庫中的數據操縱。
-
資料庫中的數據維護。
-
控制及保護數據不受破壞。
-
資料庫中的數據交換。
-
資料庫中的數據服務。
-
數據字典
資料庫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
數據模式定義
-
數據存取的物理操作
-
數據操縱
-
數據的完整性、安全性定義與檢查
-
數據的併發控制與故障恢復
-
數據交換
-
數據的服務
-
數據字典
為了完成以上八個功能,數據管理系統一般提供相應的數據語言:
- 數據定義語言:負責數據模式的定義與數據的物理存取操作。
- 數據操縱語言:負責數據模式的操縱(查詢、增刪改)。
- 數據控制語言:負責數據完整性、安全性的定義與檢查。
4.資料庫管理員
資料庫管理員的主要工作:
- 資料庫的建立與調整
- 資料庫維護
- 改善系統性能,提高系統效率
5.資料庫系統
資料庫系統有五個部分組成:
- 資料庫(數據)
- 資料庫管理系統(軟體)
- 資料庫管理員(人員)
- 系統平臺之一——硬體平臺(硬體)
- 系統平臺之一——軟體平臺(軟體)
這五個部分構成了一個以資料庫為核心的完整的運行實體,稱為資料庫系統。
硬體平臺包括兩類:
- 電腦
- 網路
軟體平臺分為三類:
- 操作系統
- 資料庫系統開發工具
- 中間件
6.資料庫應用系統(DBAS)
資料庫應用系統加上應用軟體、應用界面以及用戶這四個部分組成,包括:
- 資料庫
- 資料庫管理系統
- 資料庫管理員
- 系統平臺之一——硬體平臺(硬體)
- 系統平臺之一——軟體平臺(軟體)
- 應用軟體
- 應用界面
- 用戶
層次結構如圖所示:
1.2 資料庫系統的發展與當前主流
發展歷史如圖所示:
資料庫系統發展的幾個階段:
- 文件系統階段
- 層次資料庫與網狀資料庫系統階段
- 關係資料庫系統階段
- 新一代資料庫系統階段,主要表現在:對象關係資料庫系統、數據倉庫、Web資料庫、安全資料庫。
1.3 資料庫系統的特點
1.數據的集成性
- 在資料庫系統中採用統一的數據結構方式。
- 在資料庫系統中按照多個應用的需要組織全局的統一的數據結構,稱為數據模式。
- 全局與局部的結構模式。
2.數據的高共用性與低冗餘性
3.數據獨立性
- 物理獨立性:數據的物理結構的改變不影響資料庫的邏輯結構;
- 邏輯獨立性:資料庫總體邏輯結構的改變,不需要修改應用程式。
4.數據統一管理與控制
- 數據查詢、增刪改;
- 數據完整性檢查;
- 數據的安全性保護;
- 併發控制;
- 資料庫故障恢復。
1.4 資料庫內部結構體系
1.4.1 資料庫三級模式
- 概念模式:資料庫中數據結構的具體表示和描述,不涉及軟體/硬體環境。
- 外模式:用戶的數據試圖,由概念模式推導而出。
- 內模式:資料庫物理結構與物理存取方法。
1.4.2 資料庫兩級映射
-
從概念模式到內模式的映射
-
從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