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阻塞隊列中的異類,SynchronousQueue底層實現原理剖析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yidengjiagou/archive/2022/11/23/16919232.html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上篇文章談到BlockingQueue的使用場景,並重點分析了ArrayBlockingQueue的實現原理,瞭解到ArrayBlockingQueue底層是基於數組實現的阻塞隊列。 但是BlockingQueue的實現類中,有一種阻塞隊列比較特殊,就是SynchronousQueue(同步移交隊... ...


上篇文章談到BlockingQueue的使用場景,並重點分析了ArrayBlockingQueue的實現原理,瞭解到ArrayBlockingQueue底層是基於數組實現的阻塞隊列。

但是BlockingQueue的實現類中,有一種阻塞隊列比較特殊,就是SynchronousQueue(同步移交隊列),隊列長度為0。

作用就是一個線程往隊列放數據的時候,必須等待另一個線程從隊列中取走數據。同樣,從隊列中取數據的時候,必須等待另一個線程往隊列中放數據。

這樣特殊的隊列,有什麼應用場景呢?

1. SynchronousQueue用法

先看一個SynchronousQueue的簡單用例:

/**
 * @author 一燈架構
 * @apiNote SynchronousQueue示例
 **/
public class SynchronousQueue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1. 創建SynchronousQueue隊列
        BlockingQueue<Integer> synchronousQueue = new SynchronousQueue<>();

        // 2. 啟動一個線程,往隊列中放3個元素
        new Thread(() -> {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入隊列 1");
                synchronousQueue.put(1);
                Thread.sleep(1);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入隊列 2");
                synchronousQueue.put(2);
                Thread.sleep(1);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入隊列 3");
                synchronousQueue.put(3);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tart();

        // 3. 等待1000毫秒
        Thread.sleep(1000L);

        // 4. 再啟動一個線程,從隊列中取出3個元素
        new Thread(() -> {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出隊列 " + synchronousQueue.take());
                Thread.sleep(1);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出隊列 " + synchronousQueue.take());
                Thread.sleep(1);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出隊列 " + synchronousQueue.tak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tart();
    }

}

輸出結果:

Thread-0 入隊列 1
Thread-1 出隊列 1
Thread-0 入隊列 2
Thread-1 出隊列 2
Thread-0 入隊列 3
Thread-1 出隊列 3

從輸出結果中可以看到,第一個線程Thread-0往隊列放入一個元素1後,就被阻塞了。直到第二個線程Thread-1從隊列中取走元素1後,Thread-0才能繼續放入第二個元素2。

由於SynchronousQueue是BlockingQueue的實現類,所以也實現類BlockingQueue中幾組抽象方法:

為了滿足不同的使用場景,BlockingQueue設計了很多的放數據和取數據的方法。

操作 拋出異常 返回特定值 阻塞 阻塞一段時間
放數據 add offer put offer(e, time, unit)
取數據 remove poll take poll(time, unit)
查看數據(不刪除) element() peek() 不支持 不支持

這幾組方法的不同之處就是:

  1. 當隊列滿了,再往隊列中放數據,add方法拋異常,offer方法返回false,put方法會一直阻塞(直到有其他線程從隊列中取走數據),offer(e, time, unit)方法阻塞指定時間然後返回false。
  2. 當隊列是空,再從隊列中取數據,remove方法拋異常,poll方法返回null,take方法會一直阻塞(直到有其他線程往隊列中放數據),poll(time, unit)方法阻塞指定時間然後返回null。
  3. 當隊列是空,再去隊列中查看數據(並不刪除數據),element方法拋異常,peek方法返回null。

工作中使用最多的就是offer、poll阻塞指定時間的方法。

2. SynchronousQueue應用場景

SynchronousQueue的特點:

隊列長度是0,一個線程往隊列放數據,必須等待另一個線程取走數據。同樣,一個線程從隊列中取數據,必須等待另一個線程往隊列中放數據。

這種特殊的實現邏輯有什麼應用場景呢?

我的理解就是,如果你希望你的任務需要被快速處理,就可以使用這種隊列。

Java線程池中的newCachedThreadPool(帶緩存的線程池)底層就是使用SynchronousQueue實現的。

public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CachedThreadPool() {
    return new ThreadPoolExecutor(0, Integer.MAX_VALUE,
            60L, TimeUnit.SECONDS,
            new SynchronousQueue<Runnable>());
}

newCachedThreadPool線程池的核心線程數是0,最大線程數是Integer的最大值,線程存活時間是60秒。

如果你使用newCachedThreadPool線程池,你提交的任務會被更快速的處理,因為你每次提交任務,都會有一個空閑的線程等著處理任務。如果沒有空閑的線程,也會立即創建一個線程處理你的任務。

你想想,這處理效率,杠杠滴!

當然也有弊端,如果你提交了太多的任務,導致創建了大量的線程,這些線程都在競爭CPU時間片,等待CPU調度,處理任務速度也會變慢,所以在使用過程中也要綜合考慮。

3. SynchronousQueue源碼解析

3.1 SynchronousQueue類屬性

public class SynchronousQueue<E> extends AbstractQueue<E> implements BlockingQueue<E> {

    // 轉換器,取數據和放數據的核心邏輯都在這個類裡面
    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Transferer<E> transferer;

    // 預設的構造方法(使用非公平隊列)
    public SynchronousQueue() {
        this(false);
    }

    // 有參構造方法,可以指定是否使用公平隊列
    public SynchronousQueue(boolean fair) {
        transferer = fair ? new TransferQueue<E>() : new TransferStack<E>();
    }

    // 轉換器實現類
    abstract static class Transferer<E> {
        abstract E transfer(E e, boolean timed, long nanos);
    }

    // 基於棧實現的非公平隊列
    static final class TransferStack<E> extends Transferer<E> {
    }

    // 基於隊列實現的公平隊列
    static final class TransferQueue<E> extends Transferer<E> {
    }

}

可以看到SynchronousQueue預設的無參構造方法,內部使用的是基於棧實現的非公平隊列,當然也可以調用有參構造方法,傳參是true,使用基於隊列實現的公平隊列。

// 使用非公平隊列(基於棧實現)
BlockingQueue<Integer> synchronousQueue = new SynchronousQueue<>();
// 使用公平隊列(基於隊列實現)
BlockingQueue<Integer> synchronousQueue = new SynchronousQueue<>(true);

本次就常用的棧實現來剖析SynchronousQueue的底層實現原理。

3.2 棧底層結構

棧結構,是非公平的,遵循先進後出。

image

使用個case測試一下:

/**
 * @author 一燈架構
 * @apiNote SynchronousQueue示例
 **/
public class SynchronousQueue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1. 創建SynchronousQueue隊列
        SynchronousQueue<Integer> synchronousQueue = new SynchronousQueue<>();

        // 2. 啟動一個線程,往隊列中放1個元素
        new Thread(() -> {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入隊列 0");
                synchronousQueue.put(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tart();

        // 3. 等待1000毫秒
        Thread.sleep(1000L);

        // 4. 啟動一個線程,往隊列中放1個元素
        new Thread(() -> {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入隊列 1");
                synchronousQueue.put(1);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tart();

        // 5. 等待1000毫秒
        Thread.sleep(1000L);

        // 6. 再啟動一個線程,從隊列中取出1個元素
        new Thread(() -> {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出隊列 " + synchronousQueue.tak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tart();

        // 7. 等待1000毫秒
        Thread.sleep(1000L);

        // 8. 再啟動一個線程,從隊列中取出1個元素
        new Thread(() -> {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出隊列 " + synchronousQueue.tak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tart();
    }

}

輸出結果:

Thread-0 入隊列 0
Thread-1 入隊列 1
Thread-2 出隊列 1
Thread-3 出隊列 0

從輸出結果中可以看出,符合棧結構先進後出的順序。

3.3 棧節點源碼

棧中的數據都是由一個個的節點組成的,先看一下節點類的源碼:

// 節點
static final class SNode {
    // 節點值(取數據的時候,該欄位為null)
    Object item;
    // 存取數據的線程
    volatile Thread waiter;
    // 節點模式
    int mode;
    // 匹配到的節點
    volatile SNode match;
    // 後繼節點
    volatile SNode next;
}
  • item

    節點值,只在存數據的時候用。取數據的時候,這個值是null。

  • waiter

    存取數據的線程,如果沒有對應的接收線程,這個線程會被阻塞。

  • mode

    節點模式,共有3種類型:

    類型值 類型描述 類型的作用
    0 REQUEST 表示取數據
    1 DATA 表示存數據
    2 FULFILLING 表示正在等待執行(比如取數據的線程,等待其他線程放數據)

3.4 put/take流程

放數據和取數據的邏輯,在底層復用的是同一個方法,以put/take方法為例,另外兩個放數據的方法,add和offer方法底層實現是一樣的。

先看一下數據流轉的過程,方便理解源碼。

還是以上面的case為例:

  1. Thread0先往SynchronousQueue隊列中放入元素0
  2. Thread1再往SynchronousQueue隊列放入元素1
  3. Thread2從SynchronousQueue隊列中取出一個元素

第一步:Thread0先往SynchronousQueue隊列中放入元素0

把本次操作組裝成SNode壓入棧頂,item是元素0,waiter是當前線程Thread0,mode是1表示放入數據。

image

第二步:Thread1再往SynchronousQueue隊列放入元素1

把本次操作組裝成SNode壓入棧頂,item是元素1,waiter是當前線程Thread1,mode是1表示放入數據,next是SNode0。

image

第三步:Thread2從SynchronousQueue隊列中取出一個元素

這次的操作比較複雜,也是先把本次的操作包裝成SNode壓入棧頂。

item是null(取數據的時候,這個欄位沒有值),waiter是null(當前線程Thread2正在操作,所以不用賦值了),mode是2表示正在操作(即將跟後繼節點進行匹配),next是SNode1。

image

然後,Thread2開始把棧頂的兩個節點進行匹配,匹配成功後,就把SNode2賦值給SNode1的match屬性,喚醒SNode1中的Thread1線程,然後彈出SNode2節點和SNode1節點。

image

image

3.5 put/take源碼實現

看完 了put/take流程,再來看源碼就簡單多了。

先看一下put方法源碼:

// 放數據
public void put(E 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不允許放null元素
    if (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調用轉換器實現類,放元素
    if (transferer.transfer(e, false, 0) == null) {
        // 如果放數據失敗,就中斷當前線程,並拋出異常
        Thread.interrupted();
        throw new InterruptedException();
    }
}

核心邏輯都在transfer方法中,代碼很長,理清邏輯後,也很容易理解。

// 取數據和放數據操作,共用一個方法
E transfer(E e, boolean timed, long nanos) {
    SNode s = null;
    // e為空,說明是取數據,否則是放數據
    int mode = (e == null) ? REQUEST : DATA;

    for (; ; ) {
        SNode h = head;
        // 1. 如果棧頂節點為空,或者棧頂節點類型跟本次操作相同(都是取數據,或者都是放數據)
        if (h == null || h.mode == mode) {
            // 2. 判斷節點是否已經超時
            if (timed && nanos <= 0) {
                // 3. 如果棧頂節點已經被取消,就刪除棧頂節點
                if (h != null && h.isCancelled())
                    casHead(h, h.next);
                else
                    return null;
                // 4. 把本次操作包裝成SNode,壓入棧頂
            } else if (casHead(h, s = snode(s, e, h, mode))) {
                // 5. 掛起當前線程,等待被喚醒
                SNode m = awaitFulfill(s, timed, nanos);
                // 6. 如果這個節點已經被取消,就刪除這個節點
                if (m == s) {
                    clean(s);
                    return null;
                }
                // 7. 把s.next設置成head
                if ((h = head) != null && h.next == s)
                    casHead(h, s.next);
                return (E) ((mode == REQUEST) ? m.item : s.item);
            }
            // 8. 如果棧頂節點類型跟本次操作不同,並且不是FULFILLING類型
        } else if (!isFulfilling(h.mode)) {
            // 9. 再次判斷如果棧頂節點已經被取消,就刪除棧頂節點
            if (h.isCancelled())
                casHead(h, h.next);
                // 10. 把本次操作包裝成SNode(類型是FULFILLING),壓入棧頂
            else if (casHead(h, s = snode(s, e, h, FULFILLING | mode))) {
                // 11. 使用死迴圈,直到匹配到對應的節點
                for (; ; ) {
                    // 12. 遍歷下個節點
                    SNode m = s.next;
                    // 13. 如果節點是null,表示遍歷到末尾,設置棧頂節點是null,結束。
                    if (m == null) {
                        casHead(s, null);
                        s = null;
                        break;
                    }
                    SNode mn = m.next;
                    // 14. 如果棧頂的後繼節點跟棧頂節點匹配成功,就刪除這兩個節點,結束。
                    if (m.tryMatch(s)) {
                        casHead(s, mn);
                        return (E) ((mode == REQUEST) ? m.item : s.item);
                    } else
                        // 15. 如果沒有匹配成功,就刪除棧頂的後繼節點,繼續匹配
                        s.casNext(m, mn);
                }
            }
        } else {
            // 16. 如果棧頂節點類型跟本次操作不同,並且是FULFILLING類型,
            // 就再執行一遍上面第11步for迴圈中的邏輯(很少概率出現)
            SNode m = h.next;
            if (m == null)
                casHead(h, null);
            else {
                SNode mn = m.next;
                if (m.tryMatch(h))
                    casHead(h, mn);
                else
                    h.casNext(m, mn);
            }
        }
    }
}

transfer方法邏輯也很簡單,就是判斷本次操作類型是否跟棧頂節點相同,如果相同,就把本次操作壓入棧頂。否則就跟棧頂節點匹配,喚醒棧頂節點線程,彈出棧頂節點。

transfer方法中調用了awaitFulfill方法,作用是掛起當前線程。

// 等待被喚醒
SNode awaitFulfill(SNode s, boolean timed, long nanos) {
    // 1. 計算超時時間
    final long deadline = timed ? System.nanoTime() + nanos : 0L;
    Thread w = Thread.currentThread();
    // 2. 計算自旋次數
    int spins = (shouldSpin(s) ?
            (timed ? maxTimedSpins : maxUntimedSpins) : 0);
    for (;;) {
        if (w.isInterrupted())
            s.tryCancel();
        // 3. 如果已經匹配到其他節點,直接返回
        SNode m = s.match;
        if (m != null)
            return m;
        if (timed) {
            // 4. 超時時間遞減
            nanos = deadline - System.nanoTime();
            if (nanos <= 0L) {
                s.tryCancel();
                continue;
            }
        }
        // 5. 自旋次數減一
        if (spins > 0)
            spins = shouldSpin(s) ? (spins-1) : 0;
        else if (s.waiter == null)
            s.waiter = w;
        // 6. 開始掛起當前線程
        else if (!timed)
            LockSupport.park(this);
        else if (nanos > spinForTimeoutThreshold)
            LockSupport.parkNanos(this, nanos);
    }
}

awaitFulfill方法的邏輯也很簡單,就是掛起當前線程。

take方法底層使用的也是transfer方法:

// 取數據
public E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 調用轉換器實現類,取數據
    E e = transferer.transfer(null, false, 0);
    if (e != null)
        return e;
    // 沒取到,就中斷當前線程
    Thread.interrupted();
    throw new InterruptedException();
}

4. 總結

  1. SynchronousQueue是一種特殊的阻塞隊列,隊列長度是0,一個線程往隊列放數據,必須等待另一個線程取走數據。同樣,一個線程從隊列中取數據,必須等待另一個線程往隊列中放數據。
  2. SynchronousQueue底層是基於棧和隊列兩種數據結構實現的。
  3. Java線程池中的newCachedThreadPool(帶緩存的線程池)底層就是使用SynchronousQueue實現的。
  4. 如果希望你的任務需要被快速處理,可以使用SynchronousQueue隊列。

我是「一燈架構」,如果本文對你有幫助,歡迎各位小伙伴點贊、評論和關註,感謝各位老鐵,我們下期見

image


您的分享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更多相關文章
  • # 1.列表的格式 # [數據1,數據2,數據3,···] # 列表 可變數據類型 # 列表可以存儲多個數據,數據之間的逗號以英文逗號分隔 # 列表可以存儲不同類型數據,但一般存儲同一數據類型,這樣便於操作 # list_name = [] # 定義了一個空的列表 # 定義了一個有數據的列表 # 可 ...
  • 日常工作中 Map 絕對是我們 Java 程式員高頻使用的一種數據結構,那 Map 都有哪些遍歷方式呢?這篇文章阿粉就帶大家看一下,看看你經常使用的是哪一種。 通過 entrySet 來遍歷 1、通過 for 和 map.entrySet() 來遍歷 第一種方式是採用 for 和 Map.Entry ...
  • 由於博主有很多個python環境,如msys64的python,anaconda3的python和官網下載的python, 當我在vscode運行python,需要安裝對應的包時,用pip安裝,如下 安裝成功了,但是還是沒有找到 原因非常簡單,就是我vscode使用的python環境不是上面那個py ...
  • new ,delete 運算符 int *p =new int; delete p; 看一下彙編代碼 可以看到new 和delete 運算符其實也是 operator運算符重載函數的調用 malloc和new malloc 按位元組開闢記憶體 new在開闢記憶體的時候需要指定類型 new int[10] ...
  • 一.小結 1.迴圈語句有三類:while迴圈,do-while迴圈和for迴圈 2.迴圈中需要重覆執行的語句所構成的整體稱為迴圈體 3.迴圈體執行一次稱為迴圈的一次迭代 4.無限迴圈是指迴圈語句被無限次執行 5.在設計迴圈時,既需要考慮迴圈控制構體,還需要考慮迴圈體 6.while迴圈首先檢查迴圈繼 ...
  • WEB開發會話技術04 14.Session生命周期 14.1生命周期說明 public void setMaxInactiveInterval(int interval):設置session的超時時間(以秒為單位),超過指定的時長,session就會被銷毀。 值為正數的時候,設置session的超 ...
  • 遞歸與Stream流轉換 今天寫一個很久以前一直不太會的,今天花了大量的時間進行研究處理,現將代碼解析於此 list轉為類中一個屬性為key,類實例為value的Map Map<String, List<OrgTreeVo>> orgMap = orgList.stream().filter(h - ...
  • 目錄 一.OpenGL 圖像褐色 1.原始圖片 2.效果演示 二.OpenGL 圖像褐色源碼下載 三.猜你喜歡 零基礎 OpenGL ES 學習路線推薦 : OpenGL ES 學習目錄 >> OpenGL ES 基礎 零基礎 OpenGL ES 學習路線推薦 : OpenGL ES 學習目錄 >> ...
一周排行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 1. 說明 /* Performs operations on System.String instances that contain file or directory path information. These operations are performed in a cross-pla ...
  • 視頻地址:【WebApi+Vue3從0到1搭建《許可權管理系統》系列視頻:搭建JWT系統鑒權-嗶哩嗶哩】 https://b23.tv/R6cOcDO qq群:801913255 一、在appsettings.json中設置鑒權屬性 /*jwt鑒權*/ "JwtSetting": { "Issuer" ...
  • 引言 集成測試可在包含應用支持基礎結構(如資料庫、文件系統和網路)的級別上確保應用組件功能正常。 ASP.NET Core 通過將單元測試框架與測試 Web 主機和記憶體中測試伺服器結合使用來支持集成測試。 簡介 集成測試與單元測試相比,能夠在更廣泛的級別上評估應用的組件,確認多個組件一起工作以生成預 ...
  • 在.NET Emit編程中,我們探討了運算操作指令的重要性和應用。這些指令包括各種數學運算、位操作和比較操作,能夠在動態生成的代碼中實現對數據的處理和操作。通過這些指令,開發人員可以靈活地進行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比較操作,從而實現各種複雜的演算法和邏輯......本篇之後,將進入第七部分:實戰項目 ...
  • 前言 多表頭表格是一個常見的業務需求,然而WPF中卻沒有預設實現這個功能,得益於WPF強大的控制項模板設計,我們可以通過修改控制項模板的方式自己實現它。 一、需求分析 下圖為一個典型的統計表格,統計1-12月的數據。 此時我們有一個需求,需要將月份按季度劃分,以便能夠直觀地看到季度統計數據,以下為該需求 ...
  • 如何將 ASP.NET Core MVC 項目的視圖分離到另一個項目 在當下這個年代 SPA 已是主流,人們早已忘記了 MVC 以及 Razor 的故事。但是在某些場景下 SSR 還是有意想不到效果。比如某些靜態頁面,比如追求首屏載入速度的時候。最近在項目中回歸傳統效果還是不錯。 有的時候我們希望將 ...
  • System.AggregateException: 發生一個或多個錯誤。 > Microsoft.WebTools.Shared.Exceptions.WebToolsException: 生成失敗。檢查輸出視窗瞭解更多詳細信息。 內部異常堆棧跟蹤的結尾 > (內部異常 #0) Microsoft ...
  • 引言 在上一章節我們實戰了在Asp.Net Core中的項目實戰,這一章節講解一下如何測試Asp.Net Core的中間件。 TestServer 還記得我們在集成測試中提供的TestServer嗎? TestServer 是由 Microsoft.AspNetCore.TestHost 包提供的。 ...
  • 在發現結果為真的WHEN子句時,CASE表達式的真假值判斷會終止,剩餘的WHEN子句會被忽略: CASE WHEN col_1 IN ('a', 'b') THEN '第一' WHEN col_1 IN ('a') THEN '第二' ELSE '其他' END 註意: 統一各分支返回的數據類型. ...
  • 在C#編程世界中,語法的精妙之處往往體現在那些看似微小卻極具影響力的符號與結構之中。其中,“_ =” 這一組合突然出現還真不知道什麼意思。本文將深入剖析“_ =” 的含義、工作原理及其在實際編程中的廣泛應用,揭示其作為C#語法奇兵的重要角色。 一、下劃線 _:神秘的棄元符號 下劃線 _ 在C#中並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