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生鮮電商平臺-微服務生鮮電商系統設計(小程式/APP)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jurendage/archive/2020/06/04/13041271.html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Java生鮮電商平臺-微服務生鮮電商系統設計(小程式/APP) 說明:本文章主要是講解-微服務生鮮電商系統設計與架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實際業務場景中如何設計一套電商系統呢? 我們簡單想象一下,既然是一個電商系統,有用戶去購買,就肯定得有一個用戶模塊,購買什麼東西總不是西北風吧,購買肯定是商品吧 ...


Java生鮮電商平臺-微服務生鮮電商系統設計(小程式/APP)

說明:本文章主要是講解-微服務生鮮電商系統設計與架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實際業務場景中如何設計一套電商系統呢?

  1.   我們簡單想象一下,既然是一個電商系統,有用戶去購買,就肯定得有一個用戶模塊,購買什麼東西總不是西北風吧,購買肯定是商品吧,省掉購物車,就得有商品模塊吧。
  2.  商品總得有庫存吧,庫存就暫時跟商品放一起吧,什麼倉儲物流先別管,就當作是虛擬商品好了,反正題目也沒說不能是虛擬商品。_
  3.  購買成功了,那就必須有訂單吧,加個訂單模塊,下完單總得支付吧,不付錢人家憑什麼把東西給你,那就得有個支付模塊。
   

簡單粗暴,四個模塊,如上圖:

  • 用戶模塊

  • 商品模塊(庫存)

  • 訂單模塊

  • 支付模塊

好,幾個模塊搞定,外加下單流程圖:

   

等等,貌似題目說是微服務,既然是微服務就涉及到拆分服務的問題。

DDD 領域驅動設計

剛剛確實是梳理了一下模塊,既然是微服務,就得進行服務的拆分,服務怎麼進行拆分呢?

貌似按照剛次梳理模塊來劃分也是可以的,不過這樣好像顯得我很是不專業,聽說現在很多人都要使用 DDD(領域驅動設計)來指導微服務的拆分。

   

參考 DDD 的設計,DDD 官方的架構草圖,總體架構分為四層:

  • Infrastructure(基礎實施層)

  • Domain(領域層)

  • Application(應用層)

  • Interfaces(表示層,也叫用戶界面層或是介面層)

微服務結合 DDD

不過對於領域設計而言,代碼層其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劃分領域,劃分好邊界。

而對於微服務而言,非常適合從業務上去劃分各個 Modules,劃分好各個業務板塊,微服務 + DDD,個人覺得首先從微服務的角度考慮去劃分大的業務模塊,每個微服務都應該是一個可以獨立部署,各司其職的模塊。

簡單的說,在微服務實際的開發中,結合 DDD 的思想去劃分所有屬於自己的領域。

實施 DDD 的關鍵

第一點是使用通過的語言建立所有的聚合,實體,值對象。

第二點也就是最關鍵的“建模”:

  • 劃分“戰略建模”,從一種巨集觀的角度去審核整個項目,劃分出“界限上下文”,形成具有上帝視角的“上下文映射圖”。

  • 還有一個建模是“戰術建模”,在我們的“戰略建模”劃分出來的“界限上下文”中進行“聚合”,“實體”,“值對象”,並按照模塊分組。

構建電商系統的上下文映射圖

先來確定我們的戰略核心的領域是什麼?我們的目的是什麼?

作為一個電商系統,我們的核心肯定是賣出更多的商品,獲取更多訂單更多的利潤,那麼銷售可以作為我們的一個核心的領域。

這個作為一個明確核心域確立下來:

   

確定完核心子域後,根據對這個領域的理解劃分出各個上下文,然後根據上下文再確定其他的相關領域。

   

初步我們可以看出圍繞銷售核心域的包含的幾大塊內容,價格,銷售方式,購買的方式,已經購買。

然後我們對支撐著核心域的子域也做了劃分,支撐著核心域的有商品域,用戶域,通用域有訂單域,物流域,支付域。

回到我們的主題,我們這次沒有購物車,也沒有各個會員銷售價格,把一些上下文拿掉,並建立映射。

   

領域驅動設計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實施,因為在各個環節中都需要對應的領域專家的參加或指導,這樣才能設計出最符合實際的上下文映射圖。

而且我們花費的精力可能相比以後的數據驅動開發模式更多,但在整體對項目的把控性能上說,領域比數據驅動更加抽象,更加的頂層設計,在對應互聯網的多變情況看得更遠。

我們將微服務拆分為 5 個領域,分別是:

  • 銷售域

  • 商品域

  • 用戶域

  • 訂單域

  • 支付域

完美,接下來就可以開始開發了。^ _ ^

 

等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代碼未動,圖先行,先把時序圖畫出來。

時序圖

一個簡單的下單流程,涵蓋了幾個領域:

   

完美,接下來就可以開發微服務了。^ _ ^

 

等等,微服務的技術棧還未選型。

微服務技術棧選型

服務拆分完了,時序圖也畫完了,可以開始我們的微服務之旅了,目前主流的微服務有阿裡大名鼎鼎的 Dubbo 和 Spring Cloud 全家桶,還有新浪的 Motan。

比較熟悉的還是 Dubbo 和 Spring Cloud,也都使用過,究竟應該選用哪一個呢?

因為之前都使用過,做點簡單,粗暴的總結。Dubbo 在很早之前就開始使用,當時的微服務還沒有現在這麼火,很多理論體系也未完善,Dubbo 更像是一套 RPC 整合框架,Spring Cloud 則更傾向微服務架構的生態。

相比 Dubbo,Spring Cloud 可以說是微服務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在功能上是 Dubbo 的一個超級。

Dubbo 和 Spring Cloud 比喻,Dubbo 架構的微服務就像組裝電腦,各個環節自由度很高。Spring Cloud 更像品牌機。

基於不折騰,簡單快捷,更傾向選擇 Spring Cloud。OK,就定下來技術棧使用 Spring Cloud,愉快的決定

 

等等,就這麼草率就決定用 Spring Cloud 做為微服務,難道不需要把微服務的利弊先弄清楚嗎?

微服務的利和弊

既然選擇了微服務,就得知道微服務的利和弊,特別是弊,引入了微服務,就等於引入了一套複雜的體系,一套複雜的體系帶來的各種挑戰必須事先瞭解清楚。

   

①強模塊化邊界

我們知道做軟體架構,軟體設計,模塊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一開始我們寫程式做軟體,我們採用類的方式來做模塊化,後面開始採用組件或類庫的方式做模塊化,可以做到工程上的重用和分享給其他團隊來使用。

微服務在組件的層次上面又高了一層,以服務的方式來做模塊化,每個團隊獨立開始和維護自己的服務,有明顯的一個邊界。

開發完一個服務,其他團隊可以直接調用這個服務,不需要像組件通過 Jar 或源碼的方式去進行分享,所以微服務的邊界是比較清晰的。

②可獨立部署
③技術多樣性

弊(或者說挑戰)

①分散式複雜性

在原來單塊應用就是一個應用,一個對單塊應用的架構比較熟悉的人可以對整個單塊應用有一個很好的把控。

但是到了分散式系統,微服務化了以後可能涉及到的服務有好幾十個,一些大公司可能涉及到的服務上百個,服務與服務之間是通過相互溝通來實現業務。

那麼這個時候整個系統就變成非常複雜,一般的開發人員或一個團隊都無法理解整個系統是如何工作的,這個就是分散式帶來的複雜性。

②最終一致性

微服務的數據是分散式治理的,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數據源和數據拷貝,比方說團隊 A 有訂單數據,B 團隊也有訂單數據,團隊 A 修改了訂單數據是否應該同步給團隊 B 的數據呢?

這裡就涉及到數據一致性問題,如果沒有很好的解決一致性問題,就可能造成數據的不一致,這個在業務上是不可以接受的。

③運維複雜性

以往的運維需要管理的是機器+單塊的應用,分散式系統和單塊應用不一樣的是,分散式系統需要很多的服務,服務與服務之間相互協同。

那麼對分散式系統的資源,容量規劃,監控,對整個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都非常具備挑戰的。

只有在清楚瞭解微服務帶來的挑戰,明知道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才能夠真正的勝任挑戰,最重要的是,要清楚明瞭裡面有什麼坑,怎麼避免踩坑。

完美,已經瞭解微服務帶來的好處和挑戰,接下來就可以開始開發了。^ _ ^

 

等等,微服務還沒有做邏輯分層。

微服務怎麼做邏輯分層

目前我們的微服務裡面有幾個服務,分別是訂單,商品,用戶。

如果客戶端向查看 “我的訂單” 這麼一個介面;如果客戶端假定是 PC 端,就需要請求三次介面,分別對接訂單,商品,用戶三個服務,分別拿完三次調用數據,再將三次調用數據進行整合輸出展示。

要知道 PC 調用後端服務是走外網,這無疑大大增加了網路的開銷,而且讓 PC 端變成更為複雜。

假定在中間加多一個層為聚合服務層,即對網路開銷進行減少,因為微服務內部是通過內網進行數據傳輸,也讓 PC 端的業務變得比較簡單。

   

圖中的 “PC 聚合服務” 也是一個微服務,只不過它是屬於聚合服務中間層,我們將為微服務進行邏輯劃分,分為 2 個層:

 
①微服務基礎服務層

基礎服務一般屬於互聯網平臺基礎性的支撐服務,比方說,電商網站的基礎服務有訂單服務,商品服務,用戶服務等。

這些都屬於比較基礎和原子性,下沉一個公司的基礎設施的低層,向下承接存儲,向上提供業務能力,有些公司叫基礎服務,中間層服務,公共服務,Netflix 成為中間層服務。我們暫且統稱為基礎服務。

②微服務聚合服務層

已經有了基礎服務能提供業務能力,為什麼還需要聚合服務,因為我們有不同的接入端,如 App 和 H5,PC 等等,它們看似調用大致相同的數據,但其實存在很多差異。

例如 PC 需要展示更多信息,App 需要做信息裁剪等等。一般低層服務都是比較通用的,基礎服務應該對外輸出相對統一的服務,在抽象上做得比較好。

但是對不同的外界 App 和 PC 的接入,我們需要作出不同的適配,這個時候需要有一個層去做出聚合裁剪的工作。

例如一個商品詳情在 PC 端展示和 App 端的展示,PC 可能會展示更多的信息,而 App 則需要對信息作出一些裁剪。

如果基礎服務直接開放介面給到 PC 和 App,那麼基礎服務也需要去做成各種設配,這個很不利於基礎服務的抽象。

所以我們在基礎層之上加入聚合服務層,這個層可以針對 PC 和 App 做成適當的設配進行相應的裁剪。

那麼我們的微服務中,又增加了一個服務,屬於聚合服務。

   

好了,接下來可以愉快的 Coding...

 

等等,貌似不對,如果是單塊應用加上事務應該沒問題,這裡是分散式,恐怕得考慮加分散式事務。

分散式事務

我們來理一理創建訂單和扣件庫存模塊之間的關係:

 

可以發現,因為微服務的原因,我們把服務進行了分散式,隨著各個資料庫也隨著變成分散式每個資料庫不一定存在相同的物理機中。

那麼這個時候單個資料庫的 ACID 已經不能適應這種情況,而在這種集群中想去保證集群的 ACID 幾乎很難達到,或者即使能達到那麼效率和性能會大幅下降,最為關鍵的是再很難擴展新的分區了。

這個時候如果再追求集群的 ACID 會導致我們的系統變得很差,這時我們就需要引入一個新的理論原則來適應這種集群的情況,就是 CAP。

CAP 定理

CAP 必須滿足以下的 3 個屬性:

  • 一致性(C):在分散式系統中的所有數據備份,在同一時刻是否同樣的值。(等同於所有節點訪問同一份最新的數據副本)

  • 可用性(A):在集群中一部分節點故障後,集群整體是否還能響應客戶端的讀寫請求。(對數據更新具備高可用性)

  • 分區容錯性(P):以實際效果而言,分區相當於對通信的時限要求。系統如果不能在時限內達成數據一致性,就意味著發生了分區的情況,必須就當前操作在 C 和 A 之間做出選擇。

簡單的來說,在一個分散式系統中,最多能支持上面的兩種屬性。但顯然既然是分散式註定我們是必然要進行分區,既然分區,我們就無法百分百避免分區的錯誤。因此,我們只能在一致性和可用性去作出選擇。

在分散式系統中,我們往往追求的是可用性,它的重要性比一致性要高,那麼如何實現高可用,這裡又有一個理論,就是 BASE 理論,它給 CAP 理論做了進一步的擴充。

BASE 理論

BASE 理論指出:

  • Basically Available(基本可用)

  • Soft state(軟狀態)

  • Eventually consistent(最終一致性)

BASE 理論是對 CAP 中的一致性和可用性進行一個權衡的結果,理論的核心思想就是:我們無法做到強一致,但每個應用都可以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採用適當的方式來使系統達到最終一致性。

好了,說了一大頓理論,程式員們都等急了,趕快來看看分散式事務的解決方案有哪些,可以進行接下去的 Coding...

來吧,討論技術方案:

   

幾個方案拿出來了,因為我們不是專門來講解分散式事務的機制和原理,主要還是來做分散式事務的技術選型。

先排除掉我們應該不會選擇的方案,一個是 XA 兩階段提交,這個在很多傳統型公司會被使用,但不適合互聯網微服務的分散式系統,鎖定資源時間長,性能影響大,排除。

另一個是阿裡的 GTS,並沒有開源,目前已經開源了 Fescar,不過目前尚缺少調研,可能在下個階段研究後會使用,目前先排除。

剩下的是 TCC 和 MQ 消息事務兩種。

MQ 消息事務:RocketMQ

先說說 MQ 的分散式事務,RocketMQ 在 4.3 版本已經正式宣佈支持分散式事務,在選擇 RokcetMQ 做分散式事務請務必選擇 4.3 以上的版本。

事務消息作為一種非同步確保型事務, 將兩個事務分支通過 MQ 進行非同步解耦,RocketMQ 事務消息的設計流程同樣借鑒了兩階段提交理論,整體交互流程如下圖所示:

 

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可以認為,只有 MQ 發送方自己的本地事務執行完畢,那麼 MQ 的訂閱方必定百分百能夠接收到消息,我們再對下單減庫存的步驟進行改造。

這裡涉及到一個非同步化的改造,我們理一下,如果是同步流程中的各個步驟:

  • 查看商品詳情(或購物車)

  • 計算商品價格和目前商品存在庫存(生成訂單詳情)

  • 商品扣庫存(調用商品庫存服務)

  • 訂單確認(生成有效訂單)

訂單創建完成後,發佈一個事件“orderCreate” 到消息隊列中,然後由 MQ 轉發給訂閱該消息的服務,因為是基於消息事務,我們可以認為訂閱該消息的商品模塊是百分百能收到這個消息的。

  image    

商品服務接受到 orderCreate 消息後就執行扣減庫存的操作,註意⚠️,這裡可能會有一些不可抗的因素導致扣減庫存失敗。

無論成功或失敗,商品服務都將發送一個扣減庫存結果的消息“stroeReduce”到消息隊列中,訂單服務會訂閱扣減庫存的結果。

訂單服務收到消息後有兩種可能:

  • 如果扣減庫存成功,將訂單狀態改為 “確認訂單” ,下單成功。

  • 如果扣減庫存失敗,將訂單狀態改為 “失效訂單” ,下單失敗。

   

這種模式將確認訂單的流程變成非同步化,非常適合在高併發的使用,但是,切記了,這個需要前端用戶體驗的一些改變,要配合產品來涉及流程。

完美,使用 MQ 分散式事務就可以解決調一致性問題。

   

等等,MQ 消息事務方案的風險瞭解一下。

上面使用 MQ 的方式確實是可以完成 A 和 B 操作,但是 A 和 B 並不是嚴格一致性,而是最終一致性。

我們犧牲掉嚴格一致性,換來性能的提升,這種很適合在大促高併發場景使用。

但是如果 B 一直執行不成功,那麼一致性也會被破壞,後續應該考慮到更多的兜底方案,方案越細系統就將越複雜。

TCC 方案

TCC 是服務化的二階段變成模型,每個業務服務都必須實現 Try,Confirm,Calcel 三個方法。

這三個方式可以對應到 SQL 事務中 Lock,Commit,Rollback:

  • Try 階段:Try 只是一個初步的操作,進行初步的確認,它的主要職責是完成所有業務的檢查,預留業務資源。

  • Confirm 階段:Confirm 是在 Try 階段檢查執行完畢後,繼續執行的確認操作,必須滿足冪等性操作,如果 Confirm 中執行失敗,會有事務協調器觸發不斷的執行,直到滿足為止。

  • Cancel:是取消執行,在 Try 沒通過並釋放掉 Try 階段預留的資源,也必須滿足冪等性,跟 Confirm 一樣有可能被不斷執行。

接下來看看,我們的下單扣減庫存的流程怎麼加入 TCC:

 

在 Try 的時候,會讓庫存服務預留 n 個庫存給這個訂單使用,讓訂單服務產生一個“未確認”訂單,同時產生這兩個預留的資源。

在 Confirm 的時候,會使用在 Try 預留的資源,在 TCC 事務機制中認為,如果在 Try 階段能正常預留的資源,那麼在 Confirm 一定能完整的提交:

   

在 Try 的時候,有任務一方為執行失敗,則會執行 Cancel 的介面操作,將在 Try 階段預留的資源進行釋放。

完美,可以把我們的系統引入 TCC。^ _ ^

 

等等,有同學提問:

  • 有同學可能會問了,如果在 Confirm 或 Cancel 中,有一方的操作失敗了,可能出現異常等情況該怎麼解決。

    這個就涉及 TCC 的事務協調器了,事務協調器就 Confirm 或 Cancel 沒有得到返回的時候,會啟用定時器不斷的進行 Confirm 或 Cancel 的重試。

    這個也就是我們強調,Confirm,Cancel 介面必須是冪等性的一個原因了。

  • 還有同學會問了,為什麼事務協調器知道 Confirm,或 Cancel 沒有完成。

    這個就涉及到了 TCC 也做了一張本地消息表,會記錄一次事務,包括主事務,子事務,事務的完成情況都會記錄在這種表中(當然未必是表,可能是 ZK,Redis 等等介質),然後啟用一個定時器去檢查這種表。

  • 還有同學會問,事務怎麼傳遞,這個就涉及使用的 TCC 的框架了,一般來說用的都是隱式傳參的方式。

    在主事務創建的時候用隱式傳參調用子事務,子事務包含 Try,Confirm,Cancel 都會記錄到事務表裡面。

這裡推薦 TCC 的開源框架使用 mengyun 的 TCC,然後也可以其他的,無所謂。

完美,下單的流程開發完畢了,可以讓 QA 接入。^ _ ^

 

等等,微服務的保護措施做了嗎?

熔斷限流隔離降級

微服務分散式依賴關係錯綜複雜,比方說前端的一個請求,這來到後端會被轉為為很多個請求。

這個時候後臺的服務出現不穩定或者延遲,如果沒有好的限流熔斷措施,可能會造成用戶體驗的下降,嚴重的時候會出現雪崩效應,把整個網站給搞垮。

如果像阿裡巴巴在雙 11 等活動中,如果沒有一套好的限流熔斷措施,這是不可想象的,可能是根本無法支撐那麼大的併發容量。

Netflix 在 2012 年前也沒有設計好的限流容錯,當時也是飽受著系統穩定性的困擾,好幾次網站因為沒有好的熔斷措施把網站搞垮。

在 2012 年 Netflix 啟動了彈性工程項目,其中有一個產品叫 Hystrix,這個產品主要用來解決微服務的可靠性。

有了這個系統之後,Netflix 在系統穩定性上上了一個大的臺階,在此之後就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雪崩事故。

下麵使用 Hystrix 例子來講解一下限流熔斷。

幾個概念:熔斷,隔離,限流,降級,這幾個概念是分散式容錯最重要的概念和模式。

①熔斷:如果說房子裡面安裝了電路熔斷器,當你使用超大功率的電路時,有熔斷設備幫你保護不至於出問題的時候把問題擴大化。
②隔離:我們知道計算資源都是有限的,CPU,記憶體,隊列,線程池都是資源。
他們都是限定的資源數,如果不進行隔離,一個服務的調用可能要消耗很多的線程資源,把其他服務的資源都給占用了,那麼可能出現因為一個服務的問題連帶效應造成其他服務不能進行訪問。
③限流:讓大流量的訪問衝進去我們的服務時,我們需要一定的限流措施,比方說我們規則一定時間內只允許一定的訪問數從我們的資源過,如果再大的話系統會出現問題,那麼就需要限流保護。
④降級:如果說系統後臺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撐能力,那麼需要一個降級能力,保護系統不會被進一步惡化,而且可以對用戶提供比較友好的柔性方案,例如告知用戶暫時無法訪問,請在一段時候後重試等等。

Hystrix

Hystrix 就把上面說的熔斷,隔離,限流,降級封裝在這麼一個組件裡面,下圖是 Hystrix 內部設計和調用流程:

 

大致的工作流如下:

  • 構建一個 HystrixCommand 對象,用於封裝請求,併在構造方法配置請求被執行需要的參數。

  • 執行命令,Hystrix 提供了幾種執行命令的方法,比較常用到的是 Synchrous 和 Asynchrous。

  • 判斷電路是否被打開,如果被打開,直接進入 Fallback 方法。

  • 判斷線程池/隊列/信號量是否已經滿,如果滿了,直接進入 Fallback 方法。

  • 執行 Run 方法,一般是 HystrixCommand.run(),進入實際的業務調用,執行超時或者執行失敗拋出未提前預計的異常時,直接進入 Fallback 方法。

  • 無論中間走到哪一步都會進行上報 Metrics,統計出熔斷器的監控指標。

  • Fallback 方法也分實現和備用的環節。

  • 最後是返回請求響應。

完美,把 Hystrix 加入我們系統吧,這樣突然有洪峰流量也不至於我們的系統一下就衝垮。^ _ ^

 

等等,Hystrix 的限流數值,錯誤數熔斷,超時熔斷,嘗試恢複比率這些需要我們配置的數值應該怎麼定呢?

這個就取決你的系統壓測的指標和你部署的規模了,這裡還涉及到一個容量設計的問題,一會我們將系統部署上線的時候再來詳細說道。

剛剛提到一個問題,就是這些限流數值,錯誤數熔斷這些數字,我們現在都寫在配置文件裡面。

例如說寫在 Properties,YML 裡面,當有一天突然需要把限流數下調(可能是系統遭受到什麼壓力打擊),那我們只能把代碼拉下來,巴拉巴拉改了。

然後重新上傳打包,發佈重啟,一個流程下來,不說個把小時吧,十來分鐘總少不了吧。

想辦法我們把這些配置項放到一個集中式配置中心。

集中式配置中心

自己寫配置中心還挺麻煩的,去菜市場逛逛吧,菜市場裡面有,Spring Cloud Config,百度的 Disconf,阿裡的 Diamond,還有攜程的 Apollo。

基本上他們的原理都差不多,配置中心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個服務模塊,開發人員或運維人員可以通過界面對配置中心進行配置。

下麵相關的微服務連接到配置中心上面就可以實時連接獲取到配置中心上面修改的參數。

更新的方式一般有兩種:

  • Pull 模式,服務定時去拉取配置中心的數據。

  • Push 模式,服務一直連接到配置中心上,一旦配置有變成,配置中心將把變更的參數推送到對應的微服務上。

   

Pull 和 Push 兩種模式各有優缺點:

  • Pull 一般使用定時器拉取,就算某一個網路抖動沒有 Pull 成功,在下一次定時器的時候,終將能保證獲取最新的配置。

  • Push 可以避免 Pull 定時器存在的延時,基本可以做到實時獲取數據,但也有問題就是網路抖動的時候可能會丟失更新。

攜程的 Apollo

   

攜程的 Apollo 比較有特色的是融合了 Pull 和 Push 兩種模式,把兩者的優點進行了結合,開發或運維人員在配置中心進行修改,配置中心服務將實時將修改推送 Push 到 Apollo 的客戶端。

但考慮到可能由於某些網路抖動沒有推送成功,客戶端還具備了定時向 Apollo 服務端拉取 Pull 數據的功能。

就算推送沒成功,但是只要一定時間周期,客戶端還是會主動去拉取同步數據,保證能把最終配置同步到服務中。這個也是 Apollo 在高可用方面上非常有特色的設計。

Apollp 在高可用上也做了保證,客戶端獲取到數據會把數據緩存在記憶體,還會 Sync 到本地磁碟。

就算 Apollo 伺服器掛掉了,就算客戶端服務重啟了,也可以從本地磁碟中拉取回來數據,繼續提供對外服務,從這點來看 Apollo 的配置中心在高可用上考慮還是比較周到的。

把配置中心配置上去後,我們就可以把 Hystrix 還有 MySQL 的用戶密碼,還有一些業務開關等等的配置參數放上去了。

完美,開發基本完工了,其實就幾個模塊,一個簡單的下單購物流程,當我們把系統交付給運維,運維喊道,日誌呢,做微服務怎麼可以沒有調用鏈日誌呢?

調用鏈監控&日誌

確實,微服務是一個分散式非常複雜的系統,如果沒有一套調用鏈監控,如果服務之間依賴出現問題就很難進行定位。

下圖是阿裡在鷹眼系統給出的微服務之“熵”:

  image

目前各大主流互聯網公司中,阿裡有非常出色的鷹眼系統,點評也有一套很出名的調用鏈監控系統 CAT。

調用鏈監控其實最早是 Google 提出來的,2010 年 Google 發表了一篇調用鏈的論文,論文以它內部的調用鏈系統 Dapper 命名。

這個論文中講解調用鏈在 Google 使用的經驗和原理,大致的原理如下圖:

  image

這裡可以採用 ELK 的方式去記錄和展示調用鏈監控日誌,當我們一條調用為一行記錄存儲下來。

   

通過 TraceId 和 ParentSpanId 就可以串聯起來為一個整體的鏈路,並可以從這個鏈路去分析錯誤或者調用延時和調用次數等等。

 

目前市面主流的調用鏈選型有 Zipkin,Pinpoint,Cat,Skywalking,他們之間各有一些偏重點。

值得一說的是 Skywalking 是國人出品的一款新的調用鏈工具,採用開源的基於位元組碼註入的調用鏈分析,接入段無代碼入侵。

而且開源支持多種插件,UI 在幾款工具來說比較功能比較強大,而且 UI 也比較賞心悅目,目前已經加入了 Apache 孵化器。

採用 Skywalking 作為調用鏈工具

為何會採用 Skywaling,在低層原理的實現,這幾款產品都差不多,但在實現和使用的細節相別還是很大:

  • 首先在實現方式上,Skywalking 基本對於代碼做到了無入侵,採用 Java 探針和位元組碼增強的方式,而在 Cat 還採用了代碼埋點,而 Zipkin 採用了攔截請求,Pinpoint 也是使用 Java 探針和位元組碼增強。

  • 其次在分析的顆粒度上,Skywaling 是方法級,而 Zipkin 是介面級,其他兩款也是方法級。

  • 在數據存儲上,Skywalking 可以採用日誌體系中比較出名的 ES,其他幾款,Zipkin 也可以使用 ES,Pinpoint 使用 Hbase,Cat 使用 MySQL 或 HDFS,相對複雜。

    由於目前公司對 ES 熟悉的人才比較有保證,選擇熟悉存儲方案也是考慮技術選型的重點。

  • 還有就是性能影響,根據網上的一些性能報告,雖然未必百分百準備,但也具備參考價值,Skywalking 的探針對吞吐量的影響在 4 者中間是最效的,經過對 Skywalking 的一些壓測也大致證明。

完美,把微服務的包打好,上傳到伺服器就可以運行了。^ _ ^

 

等等,微服務包都打好了,剩下就是 Jar 包或 War 包一個一個上傳到伺服器上,然後用個腳本 Start,在以前單塊應用還好,現在微服務幾十幾百個應用,請問,運營人員怕不怕?

聽說,Docker + Kubernetes 和微服務更配喔。

Docker + Kubernetes

就幾個服務,先不用容器化部署了...乍一看,沒完沒了,還有 CICD,灰度發佈...容易編排...

下次再講吧,先把服務部署上去吧。

部署到生產,預估容量

該把服務部署上線了,一個服務上線肯定得評估下或者預估下訪問量有多少用戶,有多少訪問,這個涉及到該配置多少的機器資源,這應該怎麼去估算呢,反正程式員在家裡怎麼算都算不出來。

評估訪問量

①問運營,如果是一個已經上線的產品,肯定存在已有的用戶數和訪問數據,就算存在偏差,也是可控的範圍。

②問產品,確定一個什麼樣形態的產品,例如是拼團,例如是秒殺,各種處理方式都不同。

評估平均訪問量 QPS

一天 86400 秒,一般認為請求大部分發生在白天,就按照 40000 計算,日平均訪問量=日總訪問量/40000。

評估高峰 QPS

可以把之前每日的訪問曲線圖拉出來看看,峰值是根據業務不同而定的,例如,有些業務是白天早上 10 點的流量偏多,有些業務是晚上人家休閑類的流量偏多。

總之,根據業務去估算出日均的峰值,類似於電商類的服務,一般峰值是日均流量的 5 倍左右。

還有例如一些大促活動可能會更高,這個都要跟運營人員提前溝通好的,還有一些活動例如,秒殺,這個就不是靠預估出來,秒殺是另一種的考慮情況,採取的應對策略跟普通訂單是完全不同。

評估系統,單機極限 QPS

在上線之前需要跟測試人員一起做壓力測試,針對每個服務每台機器去做,一般來說,會把一個服務一臺機器壓到極限,在逐步的進行優化。

思考一個問題,假定單台機器最大的 QPS 是 1000,我們峰值是 5000,那需要用多少台機器去抗?答案是大於等於 6 台,最少的容錯不得少於 1 台。

貌似一個非常簡單的微服務就差不多了,不過貌似還是差了很多,數一下:

  • 監控系統哪去了(基礎設施監控,系統監控,應用監控,業務監控)

  • 網關哪裡去了

  • 統一的異常處理哪裡去了

  • API 文檔哪裡去了

  • 容器化哪裡去了

  • 服務編排哪裡去了

  • ...

QQ:137071249

共同學習QQ群:793305035


您的分享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更多相關文章
  • 首先簡單介紹下自己,目前七年前端實際項目經驗,有一線大廠經驗,也去過國外。算的上是前端老鳥了,這篇文章是個人的經驗和心得,不吹不黑,中肯的態度來說,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都2020年了,我現在學前端還來的及麽? 這是很多前端新人經常問我的一個問題,有學弟學妹,也有想轉行的朋友。 我的意識里,“大前端時 ...
  • this是我們在書寫代碼時最常用的關鍵詞之一,即使如此,它也是JavaScript最容易被最頭疼的關鍵詞。那麼this到底是什麼呢? 如果你瞭解執行上下文,那麼你就會知道,其實this是執行上下文對象的一個屬性: executionContext = { scopeChain:[ ... ], VO ...
  • 以下只是其中一種方法: .figure { height: 1400px; width: calc(100% - 200px); background: white; float: left; } .figure_side { height: 1400px; width: 200px; backgr ...
  • 以下只是其中一種方法: .left { height: 1600px; width: 300px; background: rgb(235,235,235); float: left; } .middle { height: 1600px; background: skyblue; margin-l ...
  • 登高遠眺 滄海拾遺,積跬步以至千里 基礎技術 StackOverFlow 2020 年開發者報告 技術問答社區 StackOverFlow 的年度報告,本次報告統計了來自於全球各地共 65000 名開發者。有幾項數據令人震驚: 2020 年 jQuery 仍然是最受歡迎的 Web 開發者框架; Ru ...
  • 一、Overview Angular 入坑記錄的筆記第六篇,介紹 Angular 路由模塊中關於路由守衛的相關知識點,瞭解常用到的路由守衛介面,知道如何通過實現路由守衛介面來實現特定的功能需求,以及實現對於特性模塊的惰性載入 對應官方文檔地址: 路由與導航 配套代碼地址:angular-practi ...
  • 理解面向對象編程及面向對象編程語言的關鍵就是理解其四大特性:封裝、抽象、繼承、多態。不過,對於這四大特性,光知道它們的定義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知道每個特性存在的意義和目的,以及它們能解決哪些編程問題 ...
  • Microsoft在2015年4月30日Build 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宣佈了 Visual Studio Code 項目:一個運行於 Mac OS X、Windows和 Linux 之上的,針對於編寫現代 Web 和雲應用的跨平臺源代碼編輯器。現在的很多程式員也在利用VScode進行開發。接下來介紹如 ...
一周排行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 C#TMS系統代碼-基礎頁面BaseCity學習 本人純新手,剛進公司跟領導報道,我說我是java全棧,他問我會不會C#,我說大學學過,他說這個TMS系統就給你來管了。外包已經把代碼給我了,這幾天先把增刪改查的代碼背一下,說不定後面就要趕鴨子上架了 Service頁面 //using => impo ...
  • 委托與事件 委托 委托的定義 委托是C#中的一種類型,用於存儲對方法的引用。它允許將方法作為參數傳遞給其他方法,實現回調、事件處理和動態調用等功能。通俗來講,就是委托包含方法的記憶體地址,方法匹配與委托相同的簽名,因此通過使用正確的參數類型來調用方法。 委托的特性 引用方法:委托允許存儲對方法的引用, ...
  • 前言 這幾天閑來沒事看看ABP vNext的文檔和源碼,關於關於依賴註入(屬性註入)這塊兒產生了興趣。 我們都知道。Volo.ABP 依賴註入容器使用了第三方組件Autofac實現的。有三種註入方式,構造函數註入和方法註入和屬性註入。 ABP的屬性註入原則參考如下: 這時候我就開始疑惑了,因為我知道 ...
  • C#TMS系統代碼-業務頁面ShippingNotice學習 學一個業務頁面,ok,領導開完會就被裁掉了,很突然啊,他收拾東西的時候我還以為他要旅游提前請假了,還在尋思為什麼回家連自己買的幾箱飲料都要叫跑腿帶走,怕被偷嗎?還好我在他開會之前拿了兩瓶芬達 感覺感覺前面的BaseCity差不太多,這邊的 ...
  • 概述:在C#中,通過`Expression`類、`AndAlso`和`OrElse`方法可組合兩個`Expression<Func<T, bool>>`,實現多條件動態查詢。通過創建表達式樹,可輕鬆構建複雜的查詢條件。 在C#中,可以使用AndAlso和OrElse方法組合兩個Expression< ...
  • 閑來無聊在我的Biwen.QuickApi中實現一下極簡的事件匯流排,其實代碼還是蠻簡單的,對於初學者可能有些幫助 就貼出來,有什麼不足的地方也歡迎板磚交流~ 首先定義一個事件約定的空介面 public interface IEvent{} 然後定義事件訂閱者介面 public interface I ...
  • 1. 案例 成某三甲醫預約系統, 該項目在2024年初進行上線測試,在正常運行了兩天後,業務系統報錯:The connection pool has been exhausted, either raise MaxPoolSize (currently 800) or Timeout (curren ...
  • 背景 我們有些工具在 Web 版中已經有了很好的實踐,而在 WPF 中重新開發也是一種費時費力的操作,那麼直接集成則是最省事省力的方法了。 思路解釋 為什麼要使用 WPF?莫問為什麼,老 C# 開發的堅持,另外因為 Windows 上已經裝了 Webview2/edge 整體打包比 electron ...
  • EDP是一套集組織架構,許可權框架【功能許可權,操作許可權,數據訪問許可權,WebApi許可權】,自動化日誌,動態Interface,WebApi管理等基礎功能於一體的,基於.net的企業應用開發框架。通過友好的編碼方式實現數據行、列許可權的管控。 ...
  • .Net8.0 Blazor Hybird 桌面端 (WPF/Winform) 實測可以完整運行在 win7sp1/win10/win11. 如果用其他工具打包,還可以運行在mac/linux下, 傳送門BlazorHybrid 發佈為無依賴包方式 安裝 WebView2Runtime 1.57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