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F 原生綁定和命令功能使用指南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weiliuhong/archive/2020/02/22/wpf-binding-and-command.html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如今,當談到 WPF 時,我們言必稱 MVVM、框架(如 Prism)等,似乎已經忘了不用這些的話該怎麼使用 WPF 了。當然,這裡說的不用框架和 MVVM,並不是說像使用 Winform 那樣使用 WPF,而是追本溯源,重識 WPF 與生俱來的綁定和命令的風采。 ...


WPF 原生綁定命令功能使用指南

魏劉巨集 2020 年 2 月 21 日

如今,當談到 WPF 時,我們言必稱 MVVM、框架(如 Prism)等,似乎已經忘了不用這些的話該怎麼使用 WPF 了。當然,這裡說的不用框架和 MVVM,並不是說像使用 Winform 那樣使用 WPF,而是追本溯源,重識 WPF 與生俱來的綁定命令的風采。

 

一、綁定的使用

 

目標:前臺頁面通過綁定獲取後臺屬性的值。

這個目標實際上分為兩部分,一是前臺獲取後臺的屬性值,二是屬性值變動後能夠及時體現出來。

要實現目標的第一部分,實際只需在窗體後臺的構造函數中添加一行代碼即可:

this.DataContext = this;

 

這行代碼很關鍵,MVVM 模式中頁面與 ViewModel 關聯也是通過指定頁面類的 DataContext 為相應的 ViewModel 對象來實現的。

 

下麵再來說說如何實現目標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屬性變化後能及時體現出來,包括後臺屬性變化後前臺顯示自動變化,以及前臺修改了內容,後臺屬性的值跟著改變。眾所周知,這就是綁定,而要實現這一功能,需要相關類實現一個屬性變動通知介面 —— InotifyPropertyChanged 。具體演變過程可參考網上的文章《 .NET 4.5 (C#):INotifyPropertyChanged 執行的演變:從表達式樹到調用方信息的 BindableBase 類型 | Mgen》,這裡直接給出最後的結果。

 

首先,實現 InotifyPropertyChanged 當然是必要的,如果是要綁定其他類,則讓該類實現之,如果是直接在視窗後臺做相關功能,則最終視窗類看上去像這樣:

public partial class MainWindow : Window, INotifyPropertyChanged

 

然後添加一個事件和兩個方法:

public event PropertyChangedEventHandler PropertyChanged;
 
protected void OnPropertyChanged([CallerMemberName] string propertyName = null)
{
    var eventHandler = this.PropertyChanged;
    eventHandler?.Invoke(this, new PropertyChangedEventArgs(propertyName));
}
 
protected bool SetProperty<T>(ref T storage, T value, [CallerMemberName] String propertyName = null)
{
    if (Equals(storage, value)) return false;
 
    storage = value;
    this.OnPropertyChanged(propertyName);
    return true;
}

 

最後就是要提供綁定的屬性了,可以像下麵這樣寫:

private string _UserName = "wlh";
public string UserName
{
    get => _UserName;
    set => SetProperty(ref _UserName, value);
}

 

前臺綁定就很簡單了:

<TextBox Text="{Binding UserName, Mode=TwoWay}"></TextBox>

 

二、命令 ICommand

 

WPF 和 Winform 的重大區別就是,用戶的交互、數據的變化等,在 Winform 中,都需要程式員一點一點仔細地手動處理,而在 WPF 中,數據是綁定的,交互通過命令傳遞,所以很多事情其實 WPF 這個大框架就可以幫我們自動處理了。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說 Winform 是事件驅動的,而 WPF 是數據驅動的,所以在 Winform 中常用的按鈕點擊事件等各種事件,在 WPF 中是不怎麼用了,而是使用命令。

命令也是綁定的,先來看看前臺的樣子:

<TextBox Text="{Binding UserName, Mode=TwoWay}"></TextBox>

 

至於後臺怎麼寫,先不急,通過《[WPF] ICommand 最佳使用方法》一文,我們知道首先需要一個輔助類:

public class RelayCommand : ICommand
{
    private readonly Predicate<object> _CanExecute;
    private readonly Action<object> _Execute;
 
    public RelayCommand(Predicate<object> canExecute, Action<object> execute)
    {
        this._CanExecute = canExecute;
        this._Execute = execute;
    }
 
    public event EventHandler CanExecuteChanged
    {
        add => CommandManager.RequerySuggested += value;
        remove => CommandManager.RequerySuggested -= value;
    }
 
    public bool CanExecute(object parameter)
    {
        return _CanExecute(parameter);
    }
 
    public void Execute(object parameter)
    {
        _Execute(parameter);
    }
}

 

可見 ICommand 中主要有兩個方法,一個檢查命令是否可用的 CanExecute (),以及實際幹活的 Execute () 。

 

然後在後臺添加一個 “DoSomething” 的命令,也就是上面新建的 RelayCommand 類型:

private ICommand _DoSomething;
public ICommand DoSomethingCommand
{
    get
    {
        return _DoSomething ??= new RelayCommand(
            o => _CanDoSomething(o),
            o => { _DoSomethingMethod(o); });
    }
}
 
private readonly Predicate<object> _CanDoSomething = o => true;
 
// 可在之後再賦值,避免方法體中訪問屬性等受阻;
private readonly Action<object> _DoSomethingMethod = o =>
{
    // do something
};

 

這些還可以進一步簡化為:

public ICommand DoSomethingCommand { get; set; }
 
/// <summary>
/// 命令方法賦值(在構造方法中調用)
/// </summary>
private void SetCommandMethod()
{
    DoSomethingCommand ??= new RelayCommand(o => true, async o =>
    {
        // do something
    });
}

 

最後來看看對應前臺”GetTokenCommand” 命令的實際業務代碼:

public ICommand GetTokenCommand { get; set; }
 
/// <summary>
/// 命令方法賦值 (在構造函數中調用)
/// </summary>
private void SetCommandMethod()
{
    GetTokenCommand ??= new RelayCommand(o => !(string.IsNullOrEmpty(UserName) || string.IsNullOrEmpty(Password)), async o =>
    {
        var req = new ReqGetToken()
        {
            userName = UserName,
            password = Password,
        };
 
        var res = await GetToken(req);
        if (res.Code)
        {
            Token = res.Token;
        }
    });
}

 

可以看到,在檢查命令是否可用的部分,沒有像樣板代碼那樣直接返回 true ,而是按照實際情況判斷,這樣的效果就是,當條件不滿足時,前臺相關控制項自動禁用:

 

最後,經過我們這樣寫,其實和 MVVM 模式已經很接近了,只要把後臺所有代碼都移到另一個類,然後將頁面的 DataContext 重新指定一下,就能實現頁面顯示和業務邏輯分離了。

 


您的分享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更多相關文章
  • `爬蟲呢有時候數據方便有時候登入獲得cookies,以及獲取他存緩存中的數據` 一.獲取緩存中的數據其實很簡單js註入就好了 ...
  • 這兩天複習了下Request以及Response部分的內容。 主要內容 1. HTTP協議:響應消息 2. Request對象 3. Response對象 4. ServletContext對象 HTTP: 概念: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傳輸協議 傳輸協議:定 ...
  • 記錄LINQ學習過程。 概要 LINQ是一種“語言集成”的查詢表達式,使用LINQ可以智能提示和進行類型檢查。C#里可以編寫的LINQ查詢有SQL資料庫、XML文檔、ADO.NET數據集、支持IEnumerable和IEnumerable的對象。使用LINQ,可以簡單對數據源進行分組、排序、篩選。有 ...
  • WPF允許使用Image元素顯示點陣圖。然而,按這種方法顯示圖片的方法完全是單向的。應用程式使用現成的點陣圖,讀取問題,併在視窗中顯示點陣圖。就其本身而言,Image元素沒有提供創建和編輯點陣圖信息的方法。 這正是WriteableBitmap類的用武之地。該類繼承自BitmapSource,BitmapS ...
  • 哈嘍..大家好 很久沒有更新了,今天就來一篇最近開發用到的功能,那就是中英文切換,這個實際上也不是高大上,先說一下原理,在.NET Core框架中給我們提供了全球化的類,叫做Localization,其官方的文檔地址傳送門。 在我的項目中,我是這樣操作的,你想用別的方式,也可以看文檔自己去搞。這個已 ...
  • .NET web開發者在開發過程中,一定都踩過的坑,明明修改了js文件,可是部署到生產環境,客戶反饋說:“還是報錯啊”。。然後一臉懵逼的去伺服器上看文件,確實已經更新了。有經驗的coder可能就想到了,肯定是客戶端瀏覽器緩存搞的鬼。 此時會告訴客戶,請Crtl+F5刷新一下,這時,客戶會說:“Ctr ...
  • 前言 在兩年多以前就聽聞 Blazor 框架,是 .Net 之父的業餘實驗性項目,其目的是探索 .Net 與 WebAssembly 的相容性和應用前景。現在這個項目已經正式成為 Asp.Net Core 框架的一部分,公開了預覽版,官方教程也基本寫好上線了。就著這個機會,順便體驗一下這個框架用起來 ...
  • 本筆記摘抄自:https://www.cnblogs.com/PatrickLiu/p/8176974.html,記錄一下學習過程以備後續查用。 一、引言 今天我們要講行為型設計模式的第十個模式--備忘錄模式,先從名稱上來看。備忘錄模式可以理解為對某個對象的狀態進行保存,等到需要恢復的時 候,可以從 ...
一周排行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 Dapr Outbox 是1.12中的功能。 本文只介紹Dapr Outbox 執行流程,Dapr Outbox基本用法請閱讀官方文檔 。本文中appID=order-processor,topic=orders 本文前提知識:熟悉Dapr狀態管理、Dapr發佈訂閱和Outbox 模式。 Outbo ...
  • 引言 在前幾章我們深度講解了單元測試和集成測試的基礎知識,這一章我們來講解一下代碼覆蓋率,代碼覆蓋率是單元測試運行的度量值,覆蓋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用於衡量代碼被測試覆蓋的程度,幫助開發人員評估測試用例的質量和代碼的健壯性。常見的覆蓋率包括語句覆蓋率(Line Coverage)、分支覆蓋率(Bra ...
  • 前言 本文介紹瞭如何使用S7.NET庫實現對西門子PLC DB塊數據的讀寫,記錄了使用電腦模擬,模擬PLC,自至完成測試的詳細流程,並重點介紹了在這個過程中的易錯點,供參考。 用到的軟體: 1.Windows環境下鏈路層網路訪問的行業標準工具(WinPcap_4_1_3.exe)下載鏈接:http ...
  • 從依賴倒置原則(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到控制反轉(Inversion of Control, IoC)再到依賴註入(Dependency Injection, DI)的演進過程,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逐步抽象和解耦的設計思想。這種思想在C#等面向對象的編 ...
  • 關於Python中的私有屬性和私有方法 Python對於類的成員沒有嚴格的訪問控制限制,這與其他面相對對象語言有區別。關於私有屬性和私有方法,有如下要點: 1、通常我們約定,兩個下劃線開頭的屬性是私有的(private)。其他為公共的(public); 2、類內部可以訪問私有屬性(方法); 3、類外 ...
  • C++ 訪問說明符 訪問說明符是 C++ 中控制類成員(屬性和方法)可訪問性的關鍵字。它們用於封裝類數據並保護其免受意外修改或濫用。 三種訪問說明符: public:允許從類外部的任何地方訪問成員。 private:僅允許在類內部訪問成員。 protected:允許在類內部及其派生類中訪問成員。 示 ...
  • 寫這個隨筆說一下C++的static_cast和dynamic_cast用在子類與父類的指針轉換時的一些事宜。首先,【static_cast,dynamic_cast】【父類指針,子類指針】,兩兩一組,共有4種組合:用 static_cast 父類轉子類、用 static_cast 子類轉父類、使用 ...
  • /******************************************************************************************************** * * * 設計雙向鏈表的介面 * * * * Copyright (c) 2023-2 ...
  • 相信接觸過spring做開發的小伙伴們一定使用過@ComponentScan註解 @ComponentScan("com.wangm.lifecycle") public class AppConfig { } @ComponentScan指定basePackage,將包下的類按照一定規則註冊成Be ...
  • 操作系統 :CentOS 7.6_x64 opensips版本: 2.4.9 python版本:2.7.5 python作為腳本語言,使用起來很方便,查了下opensips的文檔,支持使用python腳本寫邏輯代碼。今天整理下CentOS7環境下opensips2.4.9的python模塊筆記及使用 ...